恶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治疗的措施研究

时间:2022-10-01 06:13:50

恶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治疗的措施研究

恶性心律失常又称致命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并最终导致心源性猝死[1]。发生该心律失常的患者长期表现为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病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急剧,病情严重,若不采取积极措施,死亡率极高[2]。因此,对于有长期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当出现心肌梗死等病情恶化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很有必要。我们在院前抢救心肌梗死患者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因胸痛呼救我院急诊科的患者,经现场抢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患者共90例,年龄范围34~78岁,平均为(461±109)岁,其中男59例,女31例,从发病至抢救时间均在20 min~2 h。其中冠心病患者39例,心肌梗死患者3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3例,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5例,肺栓塞2例。

12 研究方法

接到急救电话后,院前急救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施救工作,具体为: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快速询问病史及检查症状,确诊为AMI后予平卧位,吸氧,吗啡镇静,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扩血管药物等基础治疗。抗凝治疗:肠溶阿斯匹林300 mg嚼服。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心律、脉搏、呼吸和血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必要时行除颤和心肺复苏。当出现有恶性心律失常情况时给予胺碘酮(法国赛诺菲)治疗,具体为胺碘酮150 mg稀释至10 ml于10 min静脉注入。经过上述立即抢救措施后,将患者转入我院急救中心继续治疗。并记录患者抢救成功情况,以及胺碘酮引起的不良反应。

恶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①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律230次/min以上;②室性心动过速,有进一步发展成室扑或室颤的可能;③室性心动过速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表现为休克,心衰等;④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⑤特发性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2 结果

21 抢救结局 90例患者中有80例经过积极抢救,3 min内抢救成功,其中39例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心肺复苏成功,41例经心肺复苏无效,立即予电击除颤,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抢救治疗。10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如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注射肾上腺素等,均无效死亡。分析由于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液循环衰竭时间较长,心脑等重要器官缺血时间较长死亡。

22 不良反应情况 抢救成功的80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了不良反应,低血压2例,心动过缓4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低血压患者经过升压治疗后,血压恢复,其余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恢复。

3 讨论

AMI发病急剧,病情严重,常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据统计,AMI患者中有近95%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3]。原因考虑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肌细胞生物电不稳定性,常表现在6 h内出现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较为常见,且病死率高。大部分的AMI患者死亡在1 h内发生,其中90%出现室颤这种恶性心律失常。因此,对于急救患者,特别是AMI等易引起心律失常的患者,早期干预,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综合心电图可以持续监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4]。心脏疾病发病迅速,我们首先应对该类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以此作为心律失常的依据,并采取对症处理,挽救患者生命。因此,综合心电监护对指导医护人员诊断疾病、了解病情及对症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院前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心电图监测,就是这个目的。

胺碘酮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短期内给药,可起到以下4种药物作用:①竞争性受体阻滞;②钙通道阻滞;③交感传出纤维阻滞;④1a类药物作用[5]。胺碘酮对于预防和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效果,且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有研究发现,在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药物,不仅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减少除颤的次数,而且抢救成功率升高,较少出现不良反应[3,6,7]。廖文权对4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心肺复苏、电除颤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33例患者抢救成功,7例抢救无效死亡,认为正确合理使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8]。不仅如此,胺碘酮导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要小得多,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性低于同类药物[9]。本研究观察组预防性使用胺碘酮后,其恶性心律失常、除颤及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胺碘酮相对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来说,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不良反应:①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并且阿托品不能对抗此不良反应;②其次是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③偶可出现QT间期延长伴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该不良反应常发生在低血钾或者是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④以上不良反应多发生在胺碘酮使用剂量过大,或是低血钾患者,遇到此情况时,应立即停药或不使用胺碘酮药物,可用升压药、异丙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或起搏器治疗。同时纠正低血钾,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展成室颤时可用直流电转复。该药物的半衰期较长,不良反应常持续约5~10 d。本研究观察组预防性给予胺碘酮治疗,有8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乏力3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4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低血压患者经过升压治疗后,血压恢复,其余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恢复。

总之,恶性心律失常在临床别是院前急救中,较常见,且病死率极高。对于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患者,预防性给予胺碘酮治疗,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少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波危重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与急救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07208.

[2] 毕立雄,张黔70例心律失常的门诊急救措施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8283.

[3] 张冀军,路建设,史红伟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预防性应用的研究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9,15(3):148163.

上一篇:胫骨骨折治疗分析 下一篇: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64例临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