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诗歌复习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01 06:09:44

提高诗歌复习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怎样上高三的语文诗歌复习课才是最有效的?这个问题一直让很多的高三老师倍感困惑。多数老师会遇到一轮、二轮复习都进行完了,诗歌鉴赏的方法教给学生很多,相关的练习题也做了不少,结果每每考试,学生的答题水平似乎在还停留在原地。笔者结合高三诗歌复习教学的现状和提高诗歌复习课教学的效果谈几点看法。

一、诗歌复习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先呈现

高考大纲,然后重点介绍面对不同诗歌鉴赏题套用的解题技巧,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怎样答,然后练习两道题,稍作讲解,一堂课结束。乍看这堂复习课不错,有方法,有练习,指导很有针对性。细细想来,却觉得有些问题。

2.缺乏对教学的反思。教师缺乏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1)在复习中学生学到了什么,他学习到的是不是所谓的解题方略?(2)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有没有掌握语文答题的规律?教师应该知道,存在于诗歌鉴赏习题背后的不是简单的规则定律,要将其挖掘出来,离不开实际的操作,只有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补充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解题能力。

3.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体现。有些老师把诗歌鉴赏课上成了古文讲解课。当学生碰到不理解的地方,更多的老师选择的是讲解,而不是把课堂留给学生自己去感悟,老师们唯恐少讲了什么,只想向学生头脑中多灌输知识。殊不知,这样做却丢失了根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诗歌教学应是一种再创造的审美,在其中应体现学生这一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诗歌审美对象展开心理活动。如果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审美能力得不到培养,最终学生的思维水平、答题水平又怎能得到提高。

二、提高诗歌复习课教学的效果的措施分析

1.多“读”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朗读,但对于很多高三老师与学生来说,高三课堂上还花时间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高三语文老师在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视朗读可有可无,挤出时间,只为做题,殊不知,朗读对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读是学生感悟诗歌最直接的方式,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方式。平时我们会多次提到“语感”,语感从何而来,朗读很重要。到了高三,学生在已有初步的语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经过高三复习课的理性的分析,语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学生用心去读形象精炼的诗歌语言,培养了语感,进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

2.多“想”

“诗是无形画”,很多高三老师总喜欢在提出问题后,不等学生充分思考就急于分析诗歌的字句,缺少让学生充分感悟的时间。传统的解释虽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字面所传达的意思,但学生仍旧没能学会自己如何去学习感悟,学生看得懂的依旧明白,不理解的还是糊涂。老师应该对学生在鉴赏中真正遇到的难点进行必要的引导,如何筛选诗歌核心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感情倾向等,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去分析去突破。通过想象,学生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很自然地在头脑构建出与诗歌内容相符合的美丽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有诗人、有自己,凭借想象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做到了与诗人心灵上的相通,只有这样有诗人诗歌才会显得丰润,诗歌外的弦外之音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3.多“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有些学生在高三做很多习题,但收效甚微,为什么做题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呢,所以老师在试卷评讲课上应让学生多自己去解读答案的得失。怎样答好、答全面,就在于学生平时在鉴赏练习时多读多悟、多思考多揣摩,从平时解读答案的得失中提高能抓住任何关键信息的能力,既要有思维的广度,又要有思维的深度,来应变复杂多变的高考题型。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课不同于其它课型,它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体味诗歌的形象、情感、意境,领悟诗歌的内涵。这不是生搬硬套一些框框架架的解题方略所能替代的。高三复习迫使学生自己要能学会总结得失,提高解题能力,所以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市石港中学)

上一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下一篇:中小学歌唱教学的要求与技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