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个性化阅读的四个“结合点”

时间:2022-10-01 03:15:05

探寻个性化阅读的四个“结合点”

个性化阅读倡导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感悟,让学生在自主性阅读的过程中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能够有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性化阅读要与文本价值相结合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地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使答案多元化,但是也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是语文阅读最基本的要求,不能允许学生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对文本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篇文章,故事以林冲的性格特点为主要线索,描写林教头从忍辱负重到后来的被迫反抗、被逼上梁山的过程,在社会异常黑暗的年代,善良的人被欺负和迫害,最后导致家破人亡,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的文章主题,所以,在这篇文章中林教头的勇敢和善良成了作者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对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多数学生都对林冲的胆识和魄力表示赞赏,将林教头视为自己在文章中最喜欢的人物。但是,有个别学生在阅读后认为林冲残忍地杀害了陆谦等人,体现出了其性格残暴的一面,反而很欣赏陆谦等人的足智多谋,在这些学生眼中林冲却成了反面人物,陆谦等被作者视为反面角色的人却成了这部分学生在文章中最喜欢的人物。此时,其他同学在听取了意见之后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对自己原来的立场有所改变。很明显个别同学的这种理解违反了文章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思想观点。可见,我们不能一味地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理解而使其偏离文章的主题,而是应该对学生丰富的个性化理解进行认真的评价,对于符合基本价值取向的观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偏离基本价值取向的观点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阅读的价值。

二、个性化阅读要与有效引导相结合

在高中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虽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应该起到指引和辅助的作用,通过对文章的深入点评,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引入正确的路径。因为高中学生一般人生经历比较短,个人的认识水平有限,在对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文章进行阅读时往往存在着很多障碍,会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如果此时老师不进行积极的引导,那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能就会很肤浅甚至出现偏见。例如,《祝福》这篇文章由于生活年代的差异,学生可能很难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艰辛生活,从而根本不理解祥林嫂的言行举止和文章的主题。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简要的描述,并对各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点拨,学生在了解这些基本文章要素的基础上才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思考,创造出灵感,产生新的具有建设性的见解。所以,教师的积极指引是在自主性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还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批注以便加深理解。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讲的也就是边阅读边动手对文章进行必要的批注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特点、人物个性、时代背景、思想情感和文章的结构层次等进行标注,写下自己的理解。对文章做批注这一环节可以在课前进行,可以在上课时进行,当然也可以在课后进行,但绝对不能拘泥于形式。

三、个性化阅读要与互动交流相结合

兴趣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培养这种兴趣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突破单独学习的模式,为学生构建自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而体验阅读带来的满足和快乐。这个阅读交流的平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组织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在课外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当观点发生冲突时进行协商和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这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生动地展现出学生的个性,没有担心害怕,思想不受拘束,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交流和争辩中得到提高,而且还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端正了语文阅读的态度。其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放弃传统的主导性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双方相互发问。比如,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同学生们坐在一起,以谈心和开座谈会、恳谈会的形式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交流,相信走下讲台的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更具有亲切感,无形中也拉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会极大地激发其对阅读的兴趣。此外,教师应该尝试在一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教学中以表演话剧的形式进行,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不同人物角色。

四、个性化阅读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包罗万象,仅仅靠课本上的有限的文章和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能够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的。著名教育学家吕叔湘曾经讲过,语文的课外学习要占整个语文阅读的七成。由此可见,语文课外阅读在整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程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的理念就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加重视语文素养的提升,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理念。当然由于课外阅读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应该对课外读物进行认真甄选,选择真正对学生学习有益的读物,最好与课内的文章内容相关联。例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提醒学生这篇课文是《水浒传》中的一部分,如果想更加深刻地了解本文的背景知识,可以在课外阅读《水浒传》来体会它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了解这篇文章在整个巨著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种教师推荐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进而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锻炼阅读能力,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通过上文的阐述,可以明显地展现出个性化阅读的优势,但由于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应该处理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做好个性化阅读同文本价值、有效引导、互动交流、课外阅读的结合,真正体现出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上一篇:例谈形成性积累素材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有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