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时间:2022-10-01 02:11:28

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

要使母猪每胎能产多而健壮的仔猪,除了适时配种以外,还必须合理饲养妊娠母猪,以保证其本身的健康。因为胎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由母体供给的,如果母猪的营养不足、过多或营养种类不全,就会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

1 提高排卵率时期

从断奶至配种饲喂哺乳料,要最大限度的增加采食量,这不仅能使母猪尽快恢复哺乳期间的体重损失,也能提高母猪的排卵率。最好断奶当天不要断食断水,如断奶当天断食断水,就会使母猪再日延长1~2天。

饲喂方法为初产猪配种前10~14天起饲喂2.6千克/天,每日增量0.1千克直至配种;经产猪,断奶当日起饲喂25千克/天,每日增量0.1千克直至配种。

2 受精及着床时期

此期饲喂妊娠料,配种当天立即减少饲喂量。妊娠初期饲喂高能量饲料会使母猪体型变型,从而增加胎儿的死亡率。

饲喂方法为1.9~2.3千克/天。

3 妊娠中期调节期

这时期饲喂妊娠料,以调节母猪体型为主。妊娠前期不能增量饲喂,所以这时期是调节母猪体型的最好时期。但这时期母猪的采食量过多,母猪过肥,会导致母猪在哺乳期间采食量下降。

理想体型饲喂1.9~2.6千克/天,限制饲喂;未达到理想体型追加饲喂0.4千克/天,饲喂21天;母猪过肥减量饲喂0.3千克/天,饲喂21天。

4 妊娠中期乳腺发育期

此期饲喂妊娠料。据研究结果表明,妊娠75~90天期间是母猪乳腺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时期饲喂过多饲料会减少乳腺细胞数量,因而造成分娩后产乳量大幅度下降,所以这时期要尽量避免过多的采食量,要适当控制采食量。

饲喂方法为1.5~2.5千克/天,限制饲喂。

5 妊娠后期

此期饲喂哺乳料。胎儿的2/3在这时期生长,所以为了满足胎儿生长需要,要进行增量饲喂。若在这时期不增量饲喂,母猪会动用体内的营养来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这时期如果管理恰当,母猪分娩时会减少死胎,又能得到健康均匀的一窝仔猪。

妊娠90天至分娩前5天,饲喂量为2.2~2.6千克/天。

6 分娩期

此期饲喂哺乳料。这时期若减少饲喂量,就能防止无乳综合症的发生和防止仔猪腹泻及呼吸道疾病,又能增加初乳内的脂肪,促进新陈代谢。过多的减少采食量,就会在发生便秘的同时降低仔猪的出生体重。这阶段是胎儿生长最后的1/10体重,因而便秘现象发生比较多。

分娩前5天开始饲喂0.5千克/天,减量饲喂;分娩当天饲喂1.0千克;分娩后每天增加0.5~1.0千克/天,到第6天自由采食。

7 产乳期

此期间喂哺乳料。这时期要尽量增加采食量,因为这样能增加母乳的量,提高母乳的质,提高仔猪的断奶体重,减少因哺乳所造成的营养缺乏,促进母猪的再,增加次产的受胎率,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母猪不能充分采食,不仅降低产乳能力,而且对母猪的产次和繁殖能力都有不良影响。为了提高次产的繁殖成绩,断奶前5~7天的采食量应比分娩后2~3周龄的采食量更多。饲喂的母猪饲料营养和质量,正确的饲养管理程序都影响于母猪的生产性能。

8 母猪化胎、死胎和流产的预防

合理喂养妊娠母猪,维持种用膘情,保证胎儿能获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切营养物质。特别要注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充分供应,并保证蛋白质的质量。

防止饲料中毒。发霉的饲料和含有农药残毒的饲料,酸性过大的青贮料、粉浆和粉渣,以及含酒精较多的酒糟等,都应尽量不用来饲喂妊娠母猪。此外,还要注意适当搭配一些轻薄饲料如麸皮等,以防止母猪便秘。

注意妊娠母猪的管理。防止互相拥挤、咬架、滑倒、鞭打、惊吓和追赶等一切可以避免的机械撞伤。

适时配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和无计划的近亲繁殖。

注意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以防止产道感染。做好乙型脑炎、细小病毒、伪狂犬病和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预防工作,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做好猪舍的防暑降温工作,为妊娠母猪创造必要的运动条件。

母猪妊娠后期,要注意少喂勤添,增加饲喂次数,防止“顶食”和胃肠压迫子宫。

待后备母猪发育完全成熟后再配种,避免体重过小配种造成难产和死胎。

在母猪妊娠期中,如不到正常的分娩期,就发现减食或不吃,行动异常,精神不安,红肿并流出粘液,不时努责,则可能要流产。当发现以上一些预兆后,应及时注射黄体酮15~25毫克,并内服镇静剂来保胎。

如已达产期,并有产仔表现,膨胀且分泌乳汁,但既不见胎动,又无胎儿产出,时间一久腹部逐渐变小,则可能是死亡胎儿已变成木乃伊而残存在子宫内。对此类母猪应及早采取人工流产方法,促使死胎完全排出,不然就会影响以后的繁殖。最简单的方法是给母猪注射催产素3~6毫升,就可以排出死胎。但也有个别母猪,未进行人工流产或人工流产后并无死胎排出,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它又重新受胎,这可能是流产物在饲养员不在时排出已被母猪吞了的缘故,也可能是母猪内分泌紊乱造成的假象。

上一篇:玉米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高寒地区林下人参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