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的不归路

时间:2022-10-01 02:04:09

鸿门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刘邦项羽更是赫赫有名,但是一篇《鸿门宴》讲授完毕,我却有疑问。项伯为何要背叛项羽呢?他身为项羽的季父,高层之一,本来在项羽集团享有尊贵的地位,他为何会背叛项羽?弃高位,叛亲人,助外人,不合常理。背叛之后他不可能得到比在项羽集团更高的地位了。那么,项伯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背叛项羽的道路呢?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潜心进入原文,找出答案。

我们且从项伯最开始的举动说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注意,项伯私见张良,并不想惊动其他人,此其一。项伯此时可供选择的道路很多,可进可退,此其二。他已向张良陈述了事态的严重,张良不肯走,项伯大可潇洒走人,他已仁至义尽。再极端一点,他甚至可以把张良打晕带走,以报深恩。但是谋士不愧是谋士,张良只用了一句话就把随时可以抽身离开的项伯牢牢套住,让他不能轻易离开。“臣为韩王送沛公”,先拉远自己和刘邦的距离,表明自己并不是刘邦的心腹,打消项伯的敌意。“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一个“不义”,让项伯无话可说。

张良拖住了项伯,但我们还看不出来项伯有背叛项羽的迹象。我们接着看刘邦是怎么做的。刘邦先是“大惊”,然后问“为之奈何”。张良此时心中有气,先不回答刘邦,质问他“谁为此计”?刘邦把责任推到“鲰生”,然后再追问“且为之奈何”?刘邦在这里真的自己没有主意,惊慌失措,只会一味问张良对策吗?显然不是。他接着追问“君安与项伯有故”。在这个危急关头,此问打听张良和项伯的往事为虚,探听张项二人交情决定接下来的举动为实。当知道项伯欠张良救命之恩时,刘邦心中已有对策。他决定尽力拉拢项伯以为内应。但是如何拉拢还成问题。我们且接着看刘邦是如何“忽悠”住项伯的。

先问清年纪大小,然后表明态度,“吾得兄事之”!何等果决,何等气量!在危急关头,果断放弃自己领导者的架子,向对方阵营将领卑躬屈膝,一般人能做出来吗?但这样做还不够。项伯此时依然是外人,你刘邦再谦卑,也不过是惧怕我军实力,与我何干?刘邦接下来进行关键一步,“约为婚姻”,就是儿女亲家。

让我们站在项伯的角度来想一想。本来想通知完张良就走人的项伯先被一个“义”字套住,又被刘邦的卑躬屈膝软化,飘飘然地在刘邦的殷勤劝酒下喝了不少,然后刘邦在酒桌上提出结亲。或许酒喝多了,或许刘邦诚意拳拳项伯不好拒绝,他终归没有认识到这个陷阱,欣然答应。

至此,项伯背叛项羽的命运已经注定,而这一切都是在刘邦的精心设计之下。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既然已是儿女亲家,他提出了建议“早自来谢项王”,以身犯险,以弱示人。但项伯先行一步,回到军中劝谏项羽。他是怎么劝的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你看,还是一个“义”字!

当项羽向项伯许诺的时候,刘邦最大的危机已经过去。项羽性格暴躁,雷厉风行,刘邦最怕项羽不给他解释的机会直接出兵,或者在两人初会时勃然大怒刀刃相见。但现在情势已然不同。一则项羽已向项伯许诺不好反悔,二则项伯一个“不义”之说让项羽踌躇难决。

刘邦本是弱者,轻骑赴约是他最好的选择。此时的刘邦虽还是惴惴,但项羽被项伯的“不义”套住,刘邦在项羽集团已经有了内应,所以刘邦才敢欣然赴约。

在鸿门宴中,项伯的举动我们现在终于可以理解。此时项伯已把自己当成了刘邦的儿女亲家,他对刘邦不会见死不救。范增要杀刘邦但不能亲自动手,人手也不宜过多,他只能借助项庄。因为项伯“以身翼蔽沛公”而项羽举棋不定未做指示,所以项庄不敢妄下杀手,只能饮恨而归。何等糊涂,何等愚蠢!一个“义”字把项伯害得不轻,因为他的背叛,刘邦得以从凶险四溢的鸿门宴上逃脱,项羽失去了当时击败刘邦的良机。可惜!可叹!

但是当时的刘邦还在宴席之上,他需要一个机会回到自己的军队中。一般研究者认为樊哙闯帐体现了他的有勇有谋。勇则勇矣,谋则未必。我认为樊哙闯帐根本就是刘邦设计好的一出戏,目的还是为了堵住项羽的口,让他即使有杀心也不能有杀意。

樊哙闯进帐中,赢得项羽一句“壮士”的称赞,引起了项羽的惺惺相惜之感。当项羽问樊哙“能复饮乎”时,我们来看樊哙的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这一段话与刘邦之前的话高度重复!这些话就是刘邦当时对项伯说的话!至此,这个观点已经被刘邦反复提及,反复强化。第一遍,对项伯说,项伯转告项羽;第二遍,见面说,打消项羽见面时的杀心;第三遍,樊哙当着众将领的面说。项羽即使心中不信,但是当着众将领的面,他也不能反驳,只能“未有以应”。刘邦在此时才真正脱离危险。

刘邦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杀刘邦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刘邦最后不辞而别看似凶险,但项羽其实只能徒呼奈何。即使他此时有杀刘邦之心,也只能暂时忍耐了。坐拥四十万大军,军队气势如虹,刚刚建立霸王之威的项羽,也不会把一个小小的、谦卑的刘邦放在眼里!

鸿门宴,危机重重,波澜诡谲,斗智斗勇。但刘邦用自己的智慧化险为夷,成功逃脱。如果你能想清楚其中的细节,你怎能不畏惧刘邦的冷静与果决!怪不得同为智慧之士的范增敢断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可能项羽此时还沉浸在对自己武力的自信中,沉浸在自己的帝王梦中吧!

上一篇: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下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应用教学理论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