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山 我们需要一次曾经沧海的相逢

时间:2022-10-01 01:35:49

牛背山 我们需要一次曾经沧海的相逢

自从去年回来后,户外的心一直蠢蠢欲动,苦于没有假期,一直在工作中苦苦挣扎。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知道了牛背山,百度了一下,一下子把我震惊了,随处可见的云海,浓密而均匀,壮阔而平缓,犹如阿凡达中的“哈利路雅山”。

牛背山的行程是简单的,那是因为它从开始到结束只有整整三天时间;牛背山的行程是折腾的,折腾到我差点因为招人和遭遇风雪天气放弃整个登顶;牛背山的行程是幸福的,幸福到我看到连绵雪山、云瀑佛光、满天星云,顺便想揩油搂着素不相识、单纯的数星星的妹纸,却换来一个响亮的耳光。

已不年轻,束缚傍身,心痒于那些想走就走的心态,我挖空心思,终于等来了某次机会。于是,我脱单,就像一只小小鸟,开始策划我的牛背山之行。旅行的约伴是痛苦的,被惺惺相惜的挚友在千里之外爽约,而无奈地开始在网上召集人马,可是作为一个三十岁的大叔,拿几张破照片在网上苦苦的挣扎,用教拍照的方式同伴也遭遇滑铁卢,到现在也没明白,我招个人咋那么难。

峰回路转,搞定了同伴,联系包车,后勤食宿也就是我的分内之事。运气很好,联系上的司机周师傅,是摄影高手兼驾驶高手,上过牛背二十多趟,对路况非常熟悉。特别难的是在山顶机位的选择上他也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推荐,感激涕零。

清晨7点,迎着朝阳,哼着小曲,我们踏上了牛背山,耳边一遍遍听着《花房姑娘》。好吧,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牛背山的方向。从成都走高速至荥经县,下高速后,行驶至三合乡牛背山下,总共花了4个小时,中午12点左右在三合用完午餐,发现归隐于山间的小餐馆的味道着实让人难忘,纯天然,特别那个口水鸡,绝对巴适。狼吞虎咽后,发现自己还是非常有预知感的,知道接下来上山将遭受非人的待遇,对自己好点,多吃点。

上山喽,三合至山顶官方数据45公里,北京牌吉普车驶上了山间小路,一路迎接我们的是绿树、红叶,一片秋意,路途也不太颠簸,大家的兴奋度还没过,叽叽喳喳,非常快乐。颠簸了一阵,我开始进入潜意识的睡眠朦胧状态。看着窗外,感觉天气越来越不好,已经不是阴天了,天空中开始飘起小雪,但是地面还好,没有积雪,车速保持二十多码,在背靠悬崖的山路上勇往直前,我估计这车子大概开出有10公里的样子了。接着开了一段,周师傅提醒我们到了九把锁的一个地方,可能是形容这个地方比较险要,险要我倒是没关心,因为我是相信师傅的。这个时候,对身处江南、很少见雪的我来说,成片的雾凇确实让我震惊了一把。

车子继续前行,遇到下山的人也越来越多,互相之间开始打招呼,驴友热心地建议我们不要上山,山上鹅毛大雪,从云海人家接他们的面包车已经有翻车到山沟里的,大家都不愿意乘车了,都是步行下山。可已经上山,人性的贪婪没能阻挡我们盲目前行的动力,我们继续上路,车子已经开始出现微幅的打滑,因为地面已经开始出现结冰的现象,当时车子行进的艰难程度是感觉走个100米都需要半个小时,还不停地避让山上撤下来的面包车,每个司机都建议我们下山。周师傅当时语气坚定,更加增加了我们的信心,为了保证绝对安全,周师傅下车在车子左侧前后轮胎上装好防滑链。

装好链条,上车,周师傅安慰我们说:“上了20多次牛背山了,没有问题的,放心。”我的小心肝也没特别在意,来都来了,这样下去,我也不甘心。车子继续前行,速度更慢,以十码左右的速度匍匐前行。山上不断地下来人和车子,徒步的人身上全身是雪,还有人问我们借热水,这些都其次,大家都善意地提醒我们不要上山了。这个时候,我们车内四个驴伴开始出现分歧意见,年长的风清扬大叔不断地提醒放弃,然后下山;而波若妹纸这个时候的立场是坚定的,一定要上山;而第一次户外的小白当然是天不怕地不怕,要求上山;而我,沉默,因为我是矛盾体,既怕死又贪婪,我只是说再看看。车子来到了一个90度转弯,前面是一个40度的直线斜坡上山,而整个斜坡上有三两面包车趴窝,都是没有防滑链的,当地司机一个都不敢开,一开,一滑,就直接翻下山,当时我已经没有拍照的心情,因为心情很复杂、很懊恼,我当时已经有下山的准备。斜坡上有了拦路虎,车是无法开了,这个时候已经接近傍晚5点,下山还是徒步至半山腰的街心花园客栈(步行2小时),大家开始讨论,还是1人放弃,2人前进,我待定,最后波若做我思想工作,我也激进地同意(其实我现在想想还是很危险),少数服从多数,越野车停在路边,5人负重前行,我算比较倒霉的,摄影包连带三角架肯定有30斤开外,对于平时不锻炼的我来说,那是真心受伤。

一路前行,走了半个小时,心情还是不错的,天空飘着雪,走走停停,感觉不错,而走了一个小时,心里发毛,天色渐暗,前路看不见亮光。更可悲的是,路上碰到两个驴友(一男一女),是在前路找不到方向时折返的,一路走一路摔,这两个人如果当时碰不到我们,我估计他们会在山上崩溃而出意外。于是,我们一路七人,开着手电继续摸索前行,5米外已经看不到路,我也有点着急,一是肚子受不了,水也是凉水,背负前进,遭罪,而周师傅的从容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果真是2个小时,我们安全走到了街心花园客栈。这真是刻骨铭心。

冲进客栈,就围坐在了火炉旁,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雪中送炭。烤了一个多小时的火,吃好了店家做的饭菜,别指望菜有多好吃,喂饱就行。非常累,非常困,在火炉边大家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如果明天天气不好,直接下山;如果天气好,待定。

前一天比较累,这天一直睡到八点过,根本就没去关心日出,当时内心深处觉得天气变好是没戏的。一觉醒来,天气却是无比的好,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我站的位置竟然还能隐隐地看见贡嘎雪山,拿好相机,一阵狂拍。拍了一阵,回客栈吃早饭,和大伙一起商量怎么办,我、小白、风清扬都一致同意徒步上行,而波若退缩了,她说她身体不行了,可能是高反,也可能是拉肚子,高反有点不让我们相信,对于去过墨脱的淡定姐,竟然在这小小的两千多米会高反,三个人反复做工作,最后决定他们把背包清减,小白和波若的东西装到小白一个包,然后徒步上山,而周师傅下山,看机会把车开到山顶。

街心花园到山顶,官方数据14公里,这是指能开车的山路。我们几个听了客栈老板的话,决心走直插小路,直插小路就是那种布满荆棘的小道,往往会迷路。我一开始还行,但是走了一个小时,明显感觉身上30多斤的器材开始成为累赘,开始出现腰疼、肩膀疼、眼睛疼(雪盲)。我们爬着爬着,就看见了贡嘎等雪山又从云里钻出来了,时不时还飘着小雪,时不时还来点迷雾,休息的时候拍了几张,一路,连拍照的心情都没有。

路上波若状态不好,而小白很强,完全看不出他是第一次户外旅行,风清扬明显是老驴,有他在,踏实,而我是属于遇强则强的人,只要有人在走,我绝对不会第一个倒下。两个小时的徒步,直接到达了云海人家客栈,此时,距离山顶还有8公里左右,还需徒步三小时。休整了一下,继续出发,天气时好时坏,主要是迷雾,晴天还是大晴天,山上不断有驴友往下撤,大家都互相打招呼,昨晚留山上的今天遇到了好天气,看他们都很开心,估计都看到了,我暗暗鼓劲,该有的都会有的。

步行了两个小时,我的体力有点支撑不住,因为我背的东西最重。每到第一个休息点,我就快速把东西放下,真心肩膀痛,主要背的是摄影包。到两个半小时的时候,我已经接近临界点,当时我已经厚颜地对山上下来的客栈女老板请求,要求她帮我背上去,这个时候,风清扬大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户外,不要想着人家帮你去分担,那样你会变弱;在户外,也不要想着你去帮人家分担,你也会变弱。”感觉这句话比较残忍,但是我之前说过,我是个遇强则强的人,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继续背上了自己的包。这时,我也思考了下,之前走的路都是自己垫后、收尾,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节奏,于是我请求了做队首,按照这自己的节奏,感觉耐力越来越好,一口气,第一个冲上山顶,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山顶迎接我们的是雪山、云海。我呐喊:“我来了。”

在山顶客栈休息了一个小时,拿起三角架,背上背包,一口气小跑100米,冲上了牛背山山顶,站在这个中国最佳观景平台、360度全方位观景点,我被震撼了,风呼呼地吹,可丝毫阻挡不了我的热情。热血沸腾,在这个时候,恰到好处。

拍完这几张就从山顶撤了下来,钻进帐篷吃大母鸡。一鸡两吃,半只炖汤,半只生炒,真的感觉是人间美味啊!这顿晚饭下去,五个小时的徒步都是浮云,我瞬间满血复活。第二天早上五点半,闹钟准时响起,我摸索起床(没电),别人都在呼呼大睡,我心意已决,当时霸气地认为外面必然是好天气,竟然没有先外出看一下天气,迅速穿好羽绒服、冲锋衣,背上摄影包,拿好三角架,出门。

一打开门,扑面而来的是漫天星星,人品爆好,迅速小跑,抢占昨夜侦查好的有利地形,架好脚架,看拍。我想说,过程是痛苦的,结果真心是美好的!

当繁华失去,按了无数次快门,也是要离开牛背山的时候了,依依不舍,一直觉得自己拼命拍片,总想保存点什么,可回来总觉得脑子空白,还有点累,总是很矛盾,很矛盾。乘上北京吉普,一路下山,总是那么不愿。

夜色迷离,回到成都,脱下满是泥土的鞋子,扯下裹在头上的头巾,望着一头鸡窝的头发,有点自嘲,自虐真是一种病。牛背山,曾经沧海的相逢,给我,还有给我手臂另一个寄托。

小贴士

交通:

这次包车是由我联系的,和山顶人品爆发一样,这次山顶客栈推荐的司机周师傅非常好,成都来回牛背山的包车费用1800元,车子是四驱北京牌越野。周师傅不是纯粹的司机,驾驶技术无可挑剔的前提下,他竟然是一位资深摄影爱好者。一路交流,他对摄影的理解让我很是佩服,当然拍摄水平自不用说了,让我们一车摄影菜鸟受益匪浅。

摄影器材:

这次本来不考虑户外徒步,器材带得多了点。

(1)三角架是必须的,是拍夜景、爆星空,以及风景片的必备良品。

(2)机身佳能5d2,12―24,70―200端的镜头是我带的,从使用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在山上24-70焦段应该比较适合。

(3)快门线。

(4)中灰滤镜。

(5)多备电池,山上很冷,电池坚持不了多少时间,特别是曝星空。

户外装备:

(1)山顶很冷,冲锋衣和羽绒服我个人认为是必须的,当然在我住的客栈我看见是有军大衣的,如果不是周末上去的话,向客栈的主人借穿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2)电筒。

(3)墨镜,不是为了耍酷,这次我没带墨镜,上山一路雪景,眼睛差点崩溃,很难受,有雪盲迹象。

(4)帽子,保护了身体,头部也是很重要,真的很冷。

住宿和吃饭情况:

(1)山顶住宿条件还是可以的,大帐篷客栈很多,我们是错开了周末高峰,住的是牛背山摄影之家,通铺50元,虽然是通铺,但是没人住,一个人基本霸占三个人的位置,床单下有电热毯,上面有两床厚被子,睡的那是相当舒适。

(2)山上吃的那是相对贵的,但也不是很离谱,如果有四人以上,强烈推荐杀只鸡吃,价格260元,一半烧汤,一半炒,剩下的第二天煮面吃,因为这样比较经济实惠。如果单点,蔬菜25元,荤菜40元,一个菜都只是一小碟,最后算下来不是太实惠。

上一篇:为了那些相爱的人,为了那些破碎的心 下一篇:空谷天人贡嘎西坡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