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时间:2022-10-01 12:47:36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对于身体健康来说,“防患于未然”显得尤为重要。全国著名医学养生保健专家洪昭光教授,在其撰写的《健康快车》里,告诉人们“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平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最好的药物是时间”。其中“最好的药物是时间”,就是说防病治病要不失时机,把握好最佳时间,做到善观风色,善择时机。

我今年80岁,十多年来我每天服用各类药品达十余种之多,但我身体的主要脏腑没有受到损害,能收到如此药效,得益于多年来坚持在最佳时间合理用药。这里我谈谈我的一些用药体会。

发病之前要有效预防

《黄帝内经》中阐明:“上医治未病”,这就是说没有发病时去防病才是上等医术,对各种疾病因素在源头得到综合控制,要把防治疾病由下游转到上游,实质上就是讲,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医学专家算过一笔经济账:一个人发病时,抢救和治病的费用超过预防费用的30倍之多。如何干预高危人群因素呢?比如:对心脑血管病进行跟踪检测血压、血糖和血黏度等因素,防止血栓形成梗阻是非常重要的。又如,对糖尿病进行跟踪检测血糖指标,控制饮食等因素,防止血糖指标过高和并发症发生,也是很重要的。

科学合理地用药

用药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在这方面的实践中我有深刻的体会。我个人有多种慢性疾病,有恶性肿瘤,帕金森综合征,在康复中饮食失控引发Ⅱ型糖尿病,还有老慢支上升肺气肿。而对我生命威胁最大的是血管疾病,左臂是低血压标准,右臂是高血压标准,两臂的血压相差40~50毫米汞柱。2000年我在上海华山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脑萎缩、额顶多发性的缺血病灶,诊断为脑梗阻中风前兆,必须采取一级预防;回来后进行复查,又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主动脉近端堵塞,颈动脉斑块形成,脑供血严重不足。然而,由于我近7年来采取预防用药,至今情况良好,斑块稳定,血栓未形成。其他如糖尿病也是采取预防控制,防止了并发症。

在治疗上述疾病中,我的体会是:不论发病以前预防用药或发病后的治疗用药,总的原则是对症用药,有效用药,有效剂量,药品的价格贵贱和上述原则是没有关系的。要审时度势,坚持干预危险因素。切记不要“病急乱投医”,要了解药物之间的畏、反、禁、忌,如中医《草本纲要》中的“十八反”“十九畏”“配方莫同途”等;坚持生活规律性,认真细致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我个人为了服药效果,力戒烟、酒、茶,遵守“合理膳食十字诀”“适量运动三三制”(见《药物与人》杂志2006年第2期),坚持随时请教医生,认真遵照医嘱。

服药要掌握有效时间和合理剂量

服用药物前,一定要掌握药物的有效时间和合理剂量。一天24小时中,每个时间段都可以是服药的时间,但是必须了解所服用药物的药性。比如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服药,必须距离高蛋白的食品2小时左右;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可以不拘泥于餐后半小时服用,要注意不能空腹服药。服用药物时要注意血液浓度和药物对人的胃、肝等脏腑的影响,也要注意药品剂末现象,如阿司匹林对活血化淤有利但对糖尿病不利,必须慎用。又如,利比灵是耳科的治疗良药,但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来说是禁用药。

此外,还要注意用药的剂量合理性,熟悉并坚决执行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禁用、慎用等规定。我曾经受过药品剂量不足和过量的痛苦,最严重的一次是用药过量而导致12小时不省人事,可见治疗用药不可急于求成,在这方面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上一篇:蔡琴 亲情煲出健康 下一篇:及时治疗抑郁,重获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