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少女为何偏爱“中性”装扮

时间:2022-10-01 10:41:09

豆蔻少女为何偏爱“中性”装扮

家住五星北路社区纺校家属院的陈先生有一个16岁的女儿,原本性格文静乖巧,可进入青春期后拒绝穿裙子,一头长发也剪得七长八短,喜欢穿宽松的衬衫、肥大的牛仔裤,还要打上领带。陈先生看不惯,父女二人经常发生争执。前不久陈先生给女儿买了一件漂亮的公主裙,可女儿将裙子丢在地上并要拿剪刀剪破,还说这么土穿不出去。据了解,目前首府很多中学女生都以穿裙子扮淑女为耻,以身着潇洒利落的“中性”服饰为荣。

乌市兵团一中初二年级李老师告诉笔者,班里不少女生都是“哈韩”一族,普遍认为中性装扮帅气干练,紧跟时代潮流,喜欢宽大的运动装、牛仔裤,头发剪得短短的,这样既酷又帅。

中学生自己又是如何看待“中性化”?他们眼里的流行到底是什么?

中学生的看法

在天山区某中学,笔者对初三(5)班的38名女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5名女生喜欢李宇春式的酷帅“中性化”装扮和发型;21名女生表示不喜欢穿裙子,喜欢穿宽松的运动装或是牛仔裤,2名女生表示从上初中起,已经有三年没穿过裙子了。

在乌市41中学读初二的女生小蔡留着李宇春式的短发,戴着周笔畅式可爱的平光眼镜,着黑色T恤、牛仔裤,从后面看完全分辨不出是男生还是女生。前面一看,脸上女孩的稚气未脱。笔者问她是不是模仿“超女”,她马上反对:“拜托,我才没模仿,我们追求的是个性!”小蔡告诉记者,学校里像她这种装扮的女生很多,大家喜欢的就是那种能突出自己个性,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

乌市崇正私立中学高二的小黄告诉笔者,她欣赏李宇春的帅气和爽朗和那股自然热情的男孩子气,举手投足之间一股帅劲儿,很宽容坦荡的样子。小黄告诉记者,从小父母就教育她不要娇气,要像个男孩那样能干,坚强。所以她并不认为是个女孩就应该表现得娇弱,她虽然没有打扮得很中性化,却最欣赏中性美,阳光又洒脱。

也有一些学生对中性化装扮持反对态度。在乌市十中门口,小刚出口就说:“我不喜欢中性化女生。她们比较粗野,有时会讲粗话,动作很野蛮,有时还会打架。”他不太欣赏这样的女生。他认为,女孩应该有女孩的样子。采访中,一些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已把中性打扮当成一种时尚、潮流,盲目追捧,导致部分孩子的性别差异日趋模糊,让当老师的忧心忡忡,不知该如何教育。对此,家长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家长的看法

王女士的女儿在乌市第11中学上高一,平时专门穿宽宽大大的衣服,还爱穿运动休闲鞋,而俏丽的服饰常常被她“淘汰”在角落。上回去参加主持人比赛,特地给她新买的百多元连衣裙,她怎么也不肯穿。

市民刘先生还是希望女儿有女孩子的样子,但女儿不接受,反而认为老爸“老土”他也一筹莫展。

张女士觉得女儿现在正处于叛逆期,没有明显的性别意识,长大后自然会理解女性美的内涵了。

唐先生倒一点都不担心,觉得女孩像男孩更令家长放心,开朗大方不易出问题,教育还轻松点。再说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女孩就必须学会像男孩那样刚强。他从小把女儿当男孩一样培养,从不娇惯。“没有必要勉强她们穿什么,也许再过一阵子她又爱穿裙装了。那么孩子偏爱“中性”打扮到底怎么回事?

中性打扮为何因

对此,笔者采访了新疆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专家夏叶玲,她认为,青春期的孩子“爱美”。

可是审美观出现了偏差。当社会风尚引导“中性打扮就是美”时,在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己身份、年龄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去效仿、跟风,会导致部分孩子性别差日趋模糊。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开导孩子,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另外,女性中性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天遗传可能导致一个人从幼儿起便产生性倒错。比如有的女孩子生来就具有男孩气质,她们不喜欢花衣服、洋娃娃这些女性的物品或玩具,而喜欢刀枪、棍棒,因此她们被称为“假小子”。可以说,她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整体气质都是男性化的,角色认同于男性,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娇柔,喜欢和弱小的女孩一起玩,去保护她们。

其次,独生子女政策让许多父母把女孩当男孩培养,把男孩当女孩看待。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让女孩和男孩一起竞争,这要求女生要有像男生一样的能力和素质,父母就有意地培养她们坚韧不拔、刚强、冒险的精神。

新疆熙康心理卫生中心的高明学认为,一些家庭靠女孩男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时间长了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造成性别模糊。性别教育看似简单,但教育不当就会出现性别错位。这方面家长有一定的责任。 孩子喜欢中性化不一定是坏事,但“中性化”是要综合男性和女性的优点,而不是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我们在性教育方面,往往局限于性生理教育,忽视了性别角色教育。很多家长和教师本身对性别教育就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了。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上一篇:首府公交:车轮滚滚穿越历史长廊 下一篇:都市人的“心灵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