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周期”――Moon and Modify

时间:2022-10-01 10:22:08

“月亮”与“周期”――Moon and Modify

对人类而言,天地之间除了人本身之外,最重要的事物估计就应该是日月了。日升月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日月有规律的运行中,人类按照自己对于日月规律的认识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日月也从最初的自然天体,慢慢地渗透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引申出诸多的语义内容。在这些语义内容之中,“周期性”、“规律性”尤为重要。本期,我们就来谈谈汉英词汇中的那些“月亮”吧。

英语里的“月亮”与“周期”

英语中的“月亮”是moon,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跟moon相联系,有一系列的词语,如moonlight(月光),moony(月亮的),moonish(月亮似的,反复无常的),honeymoon(蜜月),Monday(月亮日,周一),month(一个月),monthly(每月的,按月的)等等。

但是为什么moon表示月亮?moon表示“月亮”从何而来呢?

moon一词来自于古英语表示月亮的mona,而古英语中表示月亮的mona和北欧语表示月亮的mani,以及拉丁文中表示“月份”的mensis,都直接来源于古印欧语中表示月亮的词根mens。

古印欧语表示月亮的mens,在演进过程中逐渐变为词根men-,因此,meniscus为什么表示“月牙儿”、“新月”就不难理解了。月亮运行的周期性使得人们开始将men-由最初的直觉认知开始进一步向形象认知提升,人们开始把女性生理周期与月亮有规律的运行相联系,进而创造出“月经”cata-menia和“月经停止”menopause这样的词汇。在形象认知的基础上,人类又将对月亮周期性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为抽象认知,从而使得men-这个词根又衍生出“月份”这样的意思,并形成了一系列词族,主要成员如下:

semester:(六个月)学期;

trimester:三个月;

menstrual:每个月的;

bimenstrial:两个月的。

由于“月亮”运行的规律性和周期性,人们遂将“月亮”与“秩序”、“规律”、“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等意思联系起来,前者形成了拉丁语modus(度量标准)“模具,标准”,后者形成了拉丁语metiri(测量),有这两个主要拉丁文词语,逐渐形成了两个相应的词族:

(1)(月亮运行的周期性规律性)规律,规矩,模式,形式,标准:

mode:方式,样式;风尚,时尚;

modus:方法,方式;

modest:(作息规律、中规中矩)中庸的,庄重的,有节制的;谦恭的;

moderate:(运行有规律的,中规中矩的)适度的,中等的;使缓和;

moderato:中速地:有节制地;

modern:(形式新颖的)新式的,现代的:

modish:(周期性的)时髦的,流行的;

modiste:做时髦女服的女裁缝;

(2)(人类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测量,度量:

measure:(对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测量:

dimension:(可测空间)维度;

“对规律的把握与认识”、“测量”这样的概念如果反射到人的认知域,也就是“思考”,“思量”,“想问题”,所以,拉丁语meditari-词也就具有了“反复思量”这样的意思。由该词出发,也自然而然地进一步发展出meditate(考虑,策划,企图,深思,冥想),meditation(反省,沉思),meditator(思想者,策划者),meditative(深思的,冥想的),premeditate(预先思考,预谋),premeditated(预谋的,预先计划好的),premeditation(预谋的)等词。

当人们做与规律相符合的事情时,就会成功,就会顺利,就会有利于自身的健康,这样的认识,在汉语中我们叫做“天人合一”,“实事求是”;在印欧语中呢,就变成了拉丁文词语mediri――该词的字面义即词源义其实就是“使…符合规律”的意思,而其词汇义则为“医治,治疗”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表示“月亮”的mens-/mes还发展出了另外一个义类,即“医治”。该词族的成员主要包括:

medical:医药的:

medicine:医学;

meicaster:江湖医生,庸医;

remedy:治疗法。

总结上述印欧语mens“月亮”一词的引申轨迹,其语义发展脉络可清晰表述如下:汗语里的“月亮”与“周期”

汉语里表示月亮的“月”,与表示“周期”的“期”,这两个字本身就可以让我们看到汉语里“月亮”与“周期”之间紧密的关系。

中国人对月亮出没运转的规律性认识也由来已久。在中国人的神话系统中,月亮是坐着车子进行升落的,给月亮开车的司机叫做“望舒”:屈原《天问》中所发出的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则反映了我们的古人对月亮运行规律的基本认识;并由此而认为月缺又圆是死而复生的反映。

太阳是白天最明亮的东西,月亮则是夜间最明亮的东西。所以,中国古代的帝王们祭日于“坛”,祭月于“坎”。日坛称为“大明”,月坛则称为“夜明”。明初的统治者在南京建日月祭坛,迁都北京后则在北京朝阳门外建日坛,在阜成门外建月坛,这完全符合“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的礼制;每逢天干为甲、丙、戊、庚、壬之年,皇帝亲自祭日,余则由文臣代祀。每逢地支为丑、辰、未、戌之年时,皇帝亲自祭月,余则由武臣代祀。

汉字里记录下了中国人对“月亮”与“周期”关系的认识。《说文解字》对“期”做解释为“会(舍)也。从月,其声”。段玉裁认为,“月犹时也。要约必言其时”。从段玉裁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汉字“月”为词形的单音词“月”,其既有“月亮”的意思,也有“时间”的意思。而“期”的意思就是“会(舍)”。什么是会(舍)呢?《说文解字》中说“会(舍),合也,从,从曾省。曾,益也。凡会(舍)之属皆从会(舍)”。也就是说,“会(舍)”是“聚集相遇”的意思。这样一来我们就了解了,中文里的“期”字,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对月亮运行定时刻与特定星体相遇的记录,该记录也进一步抽象为“运行周期”、“运动规律”等意思。

以上例证说明,我们的先人们,也是将“月亮”与“周期”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认识的。汉英两种语言中所记录的这些词汇充分说明,人类语言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路径,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共通性。作为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并把握住这一点。

上一篇:济南大学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分析 下一篇:Positive Thinking乐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