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间皆智慧

时间:2022-10-01 10:04:50

取舍之间皆智慧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会有很多课堂意外发生,打破教师在备课中做好的预设。要想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华丽转身,教师必须理解学生的想法,明察课堂变化,继而见机而作,顺势而为。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预设 生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两个环节紧密相扣又有所变化,它们形成了矛盾关系,就是备课与上课。事实上,真正相互矛盾的是两者中分别包含的预设和生成,备课即上课的预设,上课即事实的生成。一方面,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另一方面,上好课又不能局限于备课的内容和范围。用心备课,包括对教材的熟悉,对学生的了解和对单元教学目标的把握,这样的预设,能帮助教师从大方向上把握一节课的进程,让教学得以有序开展,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同时,开放的上课环节又存在着大量未知的、不可把握的因素,这些因素即使是教师精心准备,也不能周全地在备课中做好打算。因此,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言,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进步。

一、教师要理解学生想法,见机而作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上有收获,才能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有成就,否则,就算像何炅和孟非一样能说会道,也无法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的特点是“教”,而不是“主持”,教的对象是要扎扎实实从教师这儿学到东西的学生,而不是舞台上配合表演的嘉宾。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做足准备,根据学生情况,预设好学生能够承受的学习内容,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顺序,计划好教学中的重难点等等,更要尽可能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心理活动。在越是开放的课堂上,学生就越有可能出现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表现。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的时候,这是新学期伊始,我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的第一篇课文,我本来准备简单提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重视单元整体、注意揣摩语言以后,就正式介绍作者进入课文学习。然而……

刚开始上课,我说:“我先问两个问题。”这时,学生都用紧张的表情看着我,我理解这是面对不了解的老师时表现出的不安心情,于是我微笑着说:“别紧张,很简单。”用表情和语言纾缓他们的心情,同学们神情稍有缓和,我说:“这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举手的同学并不多,想不到的是有人起来只答出了开头两篇。而后才有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补充了后两篇,我没有责怪他们,而是说:“很好,是四篇课文。老师这样提问没有别的想法,只是要提醒大家,学习课文时,要有单元观念,因为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不一样的。”然后有些好笑地看着他们说:“看到你们现在的样子,让我想到了我教的一届学生,他们在分文理之前的最后一次考试前紧张得要死,因为考完之后马上就要分班了,虽然这场考试跟分班关系并不大,你想啊,考完试了你想要读文科,谁能拿枪顶着你读理科呢?所以紧张什么呢?当时我也这样问他们,他们说:不知道,就是紧张。呵呵。”同学们也开始面露微笑,他们终于放松了心情。

在这个师生磨合的初期阶段,同学们有些紧张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于课堂管理者的陌生,在内心产生了不安全感,但意料之外的是会紧张到连一个数数的问题都答不好,我尽量体会他们的心情,改变了备课的打算,先缓解他们的心情,解除这种不安全感。

二、教师要明察课堂变化,顺势而为

随机应变应是每一位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他们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不管发生什么样的课堂意外,他们都能将这种意外转化成有利的教育契机,临危不乱,顺势采用其他切合情境的操作方式或教育行为,继续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行进,即所谓的殊途同归,最终回归教学目的。课堂中走向预设之外的情况,几乎随时存在,对这种状况的掌控,需要学习和经验。最重要的是一边谨记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要完全为情势所左右,否则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一边要抓住变化的本质,只做形式上的改变,而课堂的实质不能改变。换言之就是,形改而神不改。

《雨巷》是一首很深情的诗歌,在朗读环节,我备课时的预设是先听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优美,然后放背景音乐进一步感觉,第三步说说曾经让自己感伤又感动的人或事,最后水到渠成地请同学朗读这首诗。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觉得在做了前三个步骤的铺垫之后,朗读应该很顺利。前三个步骤都在我的预期中顺利进行着,课堂气氛充满着忧伤和愁绪,接着我说:“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读这首诗吧。”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其中一个我几乎都没见他举过手,他脸上流露出很迫切的神情,我便点了他的名,在他站起来之后,我看到他的急迫中带着惶恐,我赶紧说:“不用站着,如果你愿意,坐着读也行。”他坐下了,但是一张嘴还是把我前面苦心营造的氛围给打破了,《雨巷》在他嘴里变成了节奏飘忽不定的句子组合,他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全然不顾诗歌的本来面目,同学们一直切切低笑,我几乎是在一念之间就决定用同学们的帮助来提高他的朗读水平,同时也从朗读理论上帮助大家获得提升。先请大家提出优点以示鼓励,然后逐一指出问题,说一点我在黑板上写一点,同学们以此为重点读一遍,这样概括了朗读时的注意事项,最后该同学再读时情况就好多了,临时又用其他的诗歌朗诵让学生巩固了这些理论。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课应向着开放的方向发展,开放的课堂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增加,所以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善于既定的教案写作,更要善于处理课堂的临时状况,关注学生心理,关注课堂变化,继而随机应变。认真备课,可能给教师带来一个漂亮的课堂,但是课堂是否真正精彩,还要看教师是否能临场发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做一个华丽的转身。

【参考文献】

[1]化栋.高中语文课堂中预设与生成及教师特点浅论[J].吉林教育,2010 (10)

[2]陈霞.论新课标视野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D].苏州大学,2010

[3]陈杰.建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新型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 (09)

上一篇:如何教小学中年级孩子写作文 下一篇:让人文的光芒照亮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