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辨识宝宝身体“隐情”

时间:2022-10-01 09:27:10

慧眼辨识宝宝身体“隐情”

内分泌疾病不同于其他方面的疾病,往往早期看不见、摸不着,一些小的征兆也很容易被家长所忽略。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妈们不妨稍微增加一点儿有关内分泌方面的知识。以下5个病案代表了内分泌方面疾病的典型征兆和排查方法,以便爸妈们方便居家观察。

病案1

欢欢两岁了,身高体重一直都很正常,发育良好。但是最近妈妈给欢欢洗澡时,发现欢欢左边的好像有个小硬块,难道是发育了?还是长了肿块?妈妈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给出的诊断是:单纯性早发育。

什么是早发育?

早发育属于“部分性性早熟”,是一种暂时的单独发育,没有明确的病因,可能与外源性激素有关。

特征表现:

1.多见于2岁前的女孩,也有少数是生后持续存在的。

2.可以是一侧出现,也可以两侧先后或同时出现,两侧发育情况不一定完全对称。

3.可持续数年。

4.除了的发育,并没有其他第二性征的改变,生长没有加速的现象,骨龄多正常或稍增速。

相关检查:

1.B超检查卵巢、子宫、肾上腺

2.x线检查骨龄

3.血液检查相关激素水平

治疗方法:单纯早发育是一个良性过程,可自行缓解或复发,不需特殊治疗,但须密切观察变化,如果新出现了其他异常表现,仍需系统的全身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居家观察内容:

1.有无持续发育趋势?

2.孩子身高有无加速生长?

3.有无其他第二性征的改变?比如有无出现腋毛等。

小贴士:

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第一年增长25cm,第二年增长10cm,以后每年平均生长4~7.5cm。如果宝宝出现持续发育,并有身高增长加速现象,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有可能是“真性性早熟”的最早表现,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如何预防性早熟?

性早熟一般都有原发病,比如颅内肿瘤、卵巢肿瘤等,往往无法预防。但对于一些部分性性早熟来说,家长需要注意避免让宝宝接触外源性激素。

1.避免接触成人化妆品

2.不吃用激素催熟的蔬菜、水果、海产品、动物肉类

3.少吃洋快餐

4.不轻易给宝宝吃人参、蜂王浆等补品及滋补类保健品

5.购买安全的配方奶粉或鲜牛奶

小贴士:女孩的性早熟表现容易识别,发育多在洗澡时可以发现,但是由于男孩早熟的最早表现是增大,往往不易发现,家长多是因为发现宝宝异常增大才来就诊,延误了治疗时间,因此,男孩的家长们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尤其是孩子身高增长异常增快时,不要粗心地以为是孩子发育好,要留心孩子身体的特殊变化。

病案2

明明刚出生四十天,一直很安静,很少哭闹,很少活动,吃奶也总是没精神,吃的也不多,大便一周才一次,肚子总是胀胀的,而且身上的黄疸到现在还没有退,体重增长也很缓慢。宝宝这是怎么了,带着疑问,全家人带着明明找到了医生,经过详细检查,确定明明患了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什么是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简称甲减,是由于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或作用受阻而引起小儿代谢水平低下,体格和智能发育严重障碍的内分泌疾病。

病因: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异位,先天性酶缺陷以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母亲孕期饮食缺碘等

特征表现:

1.新生儿期:胎龄大于42周,体重大于4kg,身长低于正常新生儿20%左右,前囟门大,后囟门未闭合,黄疸延续时间长,往往有便秘腹胀,嗜睡,吮奶差,哭声嘶哑低直,少哭少动等表现,生长发育往往落后,需及时治疗,否则会有智力低下的后遗症。

2.婴儿期:有特殊面容,鼻梁扁平,鼻翼宽,眼距宽,舌宽厚常伸至口外,头发稀疏,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皮肤粗糙,身材矮小,动作发育落后,出牙迟,前囟闭合晚,食欲差,便秘,骨龄落后。

3.发育迟缓的甲减儿童可3~5岁发病,智力接近正常同龄儿,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安静少动,表情淡漠,身材矮小,手足凉,皮肤粗糙,食欲差,便秘,身高增长每年小于4厘米,X线检查骨龄落后。

相关检查:

1.抽血化验T3、T4、TSH(这三项均属甲状腺检测)的数值

2.甲状腺B超

3.骨龄检查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已列为生后筛查项目,如提示异常,检查部门会及时通知家长;接到通知的家庭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复查,以免延误病情,造成对宝宝智力的永久性影响。

治疗方法:

1.甲状腺素替代疗法:由于病因不同,药物治疗持续的时间也不同,部分患儿需终身治疗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治疗剂量因人而异,需要临床观察,找到最适合的剂量。

2.按需要补充维生素ABCD及锌钙,贫血者加服铁剂。

居家观察内容:

1.宝宝吃奶量是否足够,排便是否正常。是否爱哭爱动,表情是否丰富。

2 .是否有出牙迟缓、囟门闭合迟缓现象。

3.身高体重是否达标,反应能力、理解能力是否与同龄儿相当。

4.如确诊该病,治疗期间,应观察记录身高体重,并注意有无多汗、腹泻,烦躁不安等表现,出现此类症状说明药量偏大,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激素水平,骨龄,并进行智商测定。

如何预防?

1.母亲怀孕前要做甲状腺功能检查。

2.非甲减流行地区的孕妇,要注意孕期适当加强富碘食物的摄入,如海产品,海鱼海带等。

3.地方性甲状腺流行地区的孕妇,应多摄入含碘食物,并在医生指导下加服碘剂,保证甲状腺功能正常。

4.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表现,及时确诊及早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间,遗留智力低下后遗症,会影响终身。一般生后三个月内治疗者,90%智力可达到正常水平。

病案3

佳佳五岁了,活泼可爱,可是身高总是比周围同龄的宝宝矮,明明父母很奇怪,觉得自己身高都是中上等,佳佳也应该差不到哪里去吧,于是就一直给佳佳补营养,带着佳佳晒太阳,可是佳佳仍然比别的孩子矮很多,而且越来越明显。于是妈妈带着佳佳去医院,最后查出佳佳是得了生长激素缺乏症!

什么是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导致小儿生长缓慢。也就是说,患儿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正常健康儿童的平均身高,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特征表现:

生长发育落后,娃娃脸,四肢和身体比例匀称,身体稍胖,手足较小,出牙换牙延迟,男孩可有短小,小,骨龄延迟,智力正常。

相关检查:

1.生长激素刺激试验

2.骨龄测定

3.CT、核磁、T3、T4、TSH等相关检查寻找病因

治疗:

1.如有确切病因,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2.生长激素替代疗法

居家观察:

1.如果觉得宝宝生长缓慢,一定要在家中每个月测身高,三岁内每年身高增长小于7厘米;3~12岁身高每年增长小于4厘米,则提示生长发育迟缓,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2.如果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在治疗过程中,每个月自测身高,记录身高变化,并定期到医院测骨龄变化及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3.激素替代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家长要有一定思想准备。连续治疗三个月才可初次评估治疗效果,不可急于求成或半途而废。

提示:

1.如果发现宝宝生长发育迟缓,一定要及早诊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2.治疗期间,要保证营养供应,让宝宝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及充足的睡眠。

3.不要轻信服用增高保健品,忌用违法添加的激素,否则会引起宝宝早熟,使骨骺提前闭合,使身高增长反而受到影响。

病案4

彬彬4岁了,最近特别爱喝水,全家可高兴了,觉得爱喝水的宝宝不上火。可是最近发现彬彬喝水量大得惊人,小便次数也多,夜里也要水喝,还出现了尿床的情况,而且不给水喝就哭闹烦躁,光喝水,食欲也不好了,这下子全家才担心起来,赶紧带彬彬去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大夫说彬彬患了一种叫尿崩症的病!

尿崩症是下丘脑及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不足,或是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反应而造成的以多饮多尿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依病因不同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

尿崩症的表现:

1.饮水量大,尿量也大,一天饮水量可达到300ml/kg~400ml/kg(以1岁孩子为例,体重10公斤,一天的饮水量可达3000ml ~4000ml,大约是普通装550ml矿泉水六瓶的量)。

2.任何年龄都可出现,可突然出现,也可渐进性加重,以儿童期多见,婴儿期起病者,表现为对水的喜爱超过奶。

3.慢性起病者,可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生长发育缓慢。

相关检查:

1.进行禁水加压试验,测尿及血的渗透压,血钠浓度,尿比重

2.CT、核磁,排除颅内肿瘤

治疗:

1.病因治疗:如因颅内肿瘤引起,手术摘除

2.药物治疗。

居家观察:

有些宝宝特别爱喝水,尿得也多,但并不是说喝水多就有问题,家长应适当控制宝宝的饮水量,并观察在减少水量后,宝宝有无精神不振,烦躁,皮肤干燥表现,以便与“精神性多饮”进行鉴别。

精神性多饮多有一定诱因,如断奶、经常喝糖水或饮料、一次发热大量饮水后形成习惯等,但夜间可不饮水,每日饮水量多少也不固定,对限水的耐受性较好,一般主动控制水量一段时间后,多饮表现就能减轻。

病案5

媛媛6岁了,最近吃得特别多,经常说饿,而且喝得多,尿得也多,体重不增加反而减轻。家里人觉得像是糖尿病的症状,可是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糖尿病呢?带着疑问,家人带着媛媛来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还真的确诊为糖尿病!

儿童期糖尿病不同于成人的糖尿病,98%为I型糖尿病,发病高峰在5~6岁以及11~13岁,男女均可发病。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使胰岛素细胞损伤破坏所致。

特征表现:一般症状的发生较急,年龄越小起病越急,多数因感染、饮食不当诱发起病,表现为多尿、多饮、易饿多食和体重减轻。婴幼儿起病因多饮多尿不易发觉,而很快发展为脱水和酮症酸中毒,年长儿体重减轻很快,可有乏力、精神萎靡等表现。

检查:

1.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尿糖,不典型者需做糖耐量试验

2.血浆C肽、胰岛素水平、胰岛素自身抗体

治疗:

1型糖尿病为终身疾病,对此型糖尿病还无法做到预防和治愈,因此,该病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包括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知识教育及定期检测,通过综合性措施,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消除临床症状,预防急慢性并发症,避免低血糖,防止和及时纠正情绪障碍。

居家观察:血糖稳定出院后,要在家定期测血糖和尿糖,治疗中易出现低血糖,如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或餐前运动量过大均可发生,家长应该注意避免。

上一篇:教你区分宝宝常见出疹 下一篇:生活彩妆 细节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