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食品监管:棍棒保安全

时间:2022-10-01 09:23:14

国外食品监管:棍棒保安全

牛奶是兑的,豆浆是兑的,骨汤是兑的,如今连醋都是兑的了。这已经不算什么了,墨水、染色剂、漂白剂、蜡以及有毒的化学成分,最近都在中国生产的食品里被发现,有些短期内暂不会显现其恶果的元素,已经成为一些食物的必然成分。

尽管中国的食品安全丑闻已经屡见不鲜,但近来此起彼伏的食品污染案子,仍让已经见怪不怪的人们吓了一大跳。大量的案件也刺激了政府打击有毒食品,确保食品安全的决心,但人们的恐慌和忧虑似乎并没有因此减弱。

相比之下,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尤其在美国,即便是在被疯牛病困扰的时候,人们依然对自己国家生产的食品十分放心。是怎样的监管体系和应对危机的处理方式,给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吃了定心丸?

绕不过的食品安全危机

在“三聚氰胺”这个陌生的化学名词变得朗朗上口的2008年,有相关行业协会的负责人曾列举美国1858年的“潲水奶”令上万名婴儿丧命,日本20世纪50年代百余婴儿死于毒奶粉的案例,以此说明牛奶造假并非中国所特有的现象,而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时期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认为造假问题似乎是无可避免的、在行业秩序建立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姑且不论此说是否有推脱之嫌,食品安全问题的确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既然绕不过,准备好应对措施就是当务之急。就食品安全问题,北京已经整顿几年了,这个问题最初是在2008年引起足够重视的,但今天三聚氰胺又重新出现在中国的食品供应中,并且伴随着其他化学物质和非法添加剂。这让很多旁观者疑惑为什么中国不能解决这个基本问题?

起因当然是商家利欲熏心,于是有国外律师出招――广告宣传教育。告诉大家在食品中使用添加剂有多么危险,把疾病和化学添加剂关联起来。但显然,教育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美国商家不敢冒险

不久前,中国乳业标准全球最低的风波,反应了人们对监管的不信任。而在美国,不仅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非常繁多,而且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构成了一套综合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对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监管。

2010年8月美国发生因沙门氏菌污染而召回5.省略)

上一篇:洋餐饮为何变身李鬼 下一篇:从“骂客”到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