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打仗有啥用

时间:2022-10-01 08:39:55

一间不大的草房子里。

门被关上了,却挡不了阳光,阳光穿过麦秆扎的屏障,星星点点投到了地上。靠里,一张褪去原色的桌子上码着一叠书,书案后,一支烟忽明忽暗,将那人的脸印得略显红色。

房外,是铿锵有力的哨声和咚咚的脚步声。

天空中,传来轰隆隆的飞机声。屋里的那人抬了抬头,咬住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该死的日本鬼子!”

几里外,随即传来爆炸声,浩浩荡荡地飘到这里。

这是今天的第五次爆炸了。

一个小兵白着脸走进来,说:“团长,鬼子在五里外投了枚炸弹,死……死了八个人。”

杨振国点了点头,向着天花板,良久,虚弱地说:“用席子包好,葬了吧。”

等小兵走了出去,杨振国站起身,踱了几个来回,心口像被大石头压着。一会儿,他也走了出去。

就像走进了大沙漠,屋外,是说不尽的荒凉。他走向空地。

空地上,是近二百的士兵,正在训练,难看的脸显然也听到了刚才的爆炸声。

看到杨振国,吹哨子的领队停了下来,“啪”地敬了个礼:“杨团长!”

杨振国回礼,向士兵们一一看去。队伍排列得很整齐,但个头、年龄却参差不齐――年老的有七八十,年少的顶多十五六,都睁大眼睛瞧着他。

“继续吧。”还是那样虚弱的声音。

领队“哔哔”两声,又开始了训练。

只有一个男孩,低着头不动。男孩颤动着双唇,高喊了一声:“杨团长!”领队吓了一跳,灰色布满了脸。

杨振国猛地定住脚,转身,目光在队伍里搜寻着,找到了说话的那个男孩。

那孩子脸涨得通红,又渐渐开始变紫。

他仔细打量着。这显然是一个出身于穷人家的孩子,个头比一般孩子矮了一个头。穿着不合身的军装,袖子也像别人一样卷高了,露出干柴一样的手臂,一条条青筋如龙般“缠”在上面。头发枯得像稻草,两颗小鹿一样的眸子却格外明澈,让杨振国想到了枯林里的涌泉。

那孩子显然有点激动,忍不住腿抖了起来。

“有事吗?”杨振国看着这孩子,心里多了几分疼惜。

“刚才,刚才……”孩子的喉咙沙哑了,“是不是又死了几个人?”

战士们也低下了头,喉咙是火一样的烫。

杨振国的眼红了,酸泪像针一样扎着他的眼皮。他点头。

孩子哽咽起来,然后开始号啕大哭。他抹了抹泪,结巴着说:“团长,咱能……不打仗吗?每天都要死那么多人,咱打仗有啥用?每天都有那么多鬼子来,和苍蝇一样,打得完么?俺天天晚上梦见俺娘喊俺回家,俺,俺……俺真的好想回家。”

队伍里也有人哭了起来。

风打在脸上,是利刃般的触感。

杨振国看着天,老母亲安详的脸正看着他,“家,家……”他喃喃着。然后用力眨了眨眼,把泪“收回”泪槽。

他开始缓缓道:“孩子,你想想,有谁不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安宁地过日子?可,可是,每天都有这么多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掠夺,你能安心吗?你能像走狗一样天天低着头舔着日本鬼子的鞋吗?只要敌人一天不走,我们就不可能有一天好日子过!”

他眼中闪着丝丝光芒,又说:“孩子,和我们并肩战斗的军民,哪个不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他们用血铺着路,就是为了抗战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孩子,敌人是打不光的,可是,大家一起携手,迟早可以赶走他们呀。多少母亲、多少亲人等的就是那一天,我们,难道有退的道理吗?”这时,所有的人都看着他。

“从加入抗战的那天起,我就作好了牺牲的打算。你们想啊,日后我们用手和鲜血换来了中国的解放,那我们就是英雄啊!别怕,全国人民都是绑在一起的,我们团结了,还怕家园不保吗?”

两百多名战士围成了圈,脸上是铁一样的刚毅。

杨振国看着,泪再次涌上来,他一挺胸,标准地敬了一个礼,说:“谢谢,谢谢!勇士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的!”

五日后,战斗打响,杨振国所领的129团全部殉国,共歼灭敌机30架,杀敌一千余人,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战绩。

总指挥部,所有人听到了这个消息,眼里闪耀着光芒,胸中烈火熊熊,端在手里的枪越捏越紧,虽然几里外,依然是飞扬的黄土和哇哇的日语,但他们都毫不畏惧地迎了上去……

老师点评

本文以小说的形式表现了小作者对战争的理解,用环境描写凸显了战斗的惨烈,“轰隆隆的飞机声”,“随即而来的爆炸声”,“小兵悲哀的报告声”组成了一支心酸而悲壮的战地交响曲,久久萦绕在读者的心头。

在这个背景的烘托下,士兵队伍中出现了一个男孩,他大声喊出了心中的疑惑:“每天都要死那么多人,咱打仗有啥用?”这也许是许多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共同的疑惑。之后团长杨振国的一番话道出了打仗的原因和目的,鼓舞了战士们誓死驱逐日寇、守卫家园的斗志和信心。他的形象因此变得格外高大。

对小说主人公――团长杨振国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小作者主要采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如,敌机轰炸时,他的愤怒;小兵报告后,他的难过;见到男孩士兵时,他的疼惜,以及他的一番慷慨陈辞,这些描写使团长的形象变得鲜活而丰满起来。结尾战况报告和总指挥部人们的反应,不仅让人震撼与感动,更令人觉得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和平与安宁即将到来。小作者的构思是细密巧妙的,短短的篇幅和简单的故事,便让人对战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其他方面,如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也相当精彩。

总之,从写作技巧上看,一个刚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能够写出这样的小说,着实不易。当然,小说在反映人们渴望和平、祈求幸福这一主旨方面,还显得不够鲜明。另外,文章的标题也欠佳。

上一篇:假如一切都像阳光 下一篇:我和别人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