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根保留颌骨囊肿受累牙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1 08:29:24

高位截根保留颌骨囊肿受累牙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颌骨囊肿刮治术两种方式处理受累牙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为保存颌骨囊肿受累牙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 收治的130例牙源性颌骨囊肿刮治术,67例高位截根后保存受累牙, 63例拔除受累牙,追踪观察1年。结果:高位截根保存受累牙病例术后瘘发生率小于拔除受累牙病例,两种方法对颌骨囊肿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截根保存牙源性颌骨囊肿受累牙对颌骨损伤小,并发症少,能早期恢复牙齿的形态和生理功能。

【关键词】颌骨囊肿受累牙;根尖切除术;高位截根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00-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relapse and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jaw cysts treated with two approaches of the curettage and provide basis for preserving the involved teeth.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130 cases of dental cysts treated with curettage at Shant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with one year follow-up, the involved teeth were saved in 67 cases and removed in 63 cases after cutting the root of teeth. Results:In comparison with the teeth-removed cases, teeth-saved cases showed less postoperative dental fistula incidence. But the recurrencerat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rate of relapse and complication. Conclusion:Saving cysts-involved teeth after the high level apicectomy can restore th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teeth,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less injury to jaw.

【Key words】jaw cysts involved teeth; apicectomy; high level apicectomy

源自牙齿发育期上皮组织的牙源性囊肿是最常见的颌骨囊肿,约占颌骨囊肿的90%。 通常采用手术治疗[1]。传统的手术方式为了防止囊肿的复发,常在行囊肿刮治术同时拔除囊肿累及区域的病灶牙,手术常造成颜面畸形、咬合紊乱,影响咀嚼和发音功能,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赵怡芳提出对牙源性颌骨囊肿手术术式的选择,应达到既能根除病变,又使损伤最小并促进功能的恢复[2]。对于颌骨囊肿囊肿区域累及的病灶牙,临床已有学者尝试进行保留。近年来,我们在牙源性颌骨囊肿治疗中, 选择部分病例在手术中采取高位截根[3]保留病灶内及邻近的松动或移位牙,术后跟踪观察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相关资料和采用传统术式的资料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口腔科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130例,术前均切取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牙源性颌骨囊肿。67例采用保留囊腔中病灶牙的方法, 其中男性32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8岁,平均年龄38岁。病变范围最大约10×4cm大小, 最小约3×4cm大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根端囊肿25例,含牙囊肿42例;63例采用传统拔除囊腔中病灶牙的方法,其中男性28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36岁。病变范围最大约10×6cm大小, 最小约2×4.5cm大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根端囊肿23例,含牙囊肿40例。

1. 2 手术方式:130例病例均采用刮治手术,67例术前对囊肿累及的病灶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术中高位截根保留病灶牙,术式强调术前完善的根管治疗,67例病例均于术前1天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如果发现受累及牙齿为活髓牙,予局麻下进行治疗,尽量适填或者超充填;63例采用囊肿刮除术并拔除病灶牙。

1. 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X2处理。

2 结果

采用保留病灶牙的囊肿刮治术发生术后并发症例数少于传统拔除病灶牙刮治术的例数,详见表1。经X2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囊肿刮除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最常用的术式,通过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并将波及范围内的松动牙齿拔除,以免术后复发,但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手术范围广,破坏骨质多,需拔除较多牙齿,造成颌骨和牙齿缺失,影响咀嚼功能以及颌面美容的缺点。而且对于比较大的颌骨囊肿手术后由于骨腔大,血块不能完全充盈或血块液化造成继发感染,影响创口的愈合,因此提高颌骨囊肿手术治愈率的关键是囊壁完全摘除和骨腔正确的处理,保证术后切口I期愈合和不再复发是手术的目的。本组资料证明采用颌骨囊肿刮治术,手术切口的设计非常重要。对于拔除病灶牙病例组,采用常规的龈粘膜或龈粘膜皱襞外弧形或梯形切口,63例病例有5例发生术后瘘,1例切口位于囊肿正上方,无骨组织衬里,此处粘膜较薄,术后很难将粘膜完全对位一致,切口稍有内卷导致伤口有裂隙,即可导致出现感染。2例是拔牙后去除较多骨质的病例,软组织不足致张力过大,加上术后进食不注意导致伤口裂开愈合不良。2例患者术后血肿明显,没有及时引出积血,出现缝线撕脱,术后出现瘘口。67例根充术加高位截根保留病灶牙病例组,采用带有龈乳突的L形切口或梯形切口,术中采用颊腭(舌)侧龈乳突悬吊缝合的方法,仅1例因术前活检切口未愈合出现术后瘘,但术后6个月瘘口消失。因为切口下方有足够的骨组织衬里,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将粘骨膜瓣与骨组织贴合,避免了创口裂开,从而保证创口I期愈合。另外,颊腭(舌)侧龈乳突悬吊缝合也保证了牙龈粘膜组织的对位准确,保证创口的愈合。因此,对于颌骨囊肿的手术切口,如果术中去除骨质较多,我们建议切断部分骨膜松弛粘膜瓣以封闭创面,另外,保证切口下方有足够的的骨质支撑是缝合的关键,也是确保创口I期愈合的前提。

对于颌骨囊肿囊腔以及周围累及牙齿的处理,陈健详曾报道颌骨囊肿刮治术中发现囊肿周围牙齿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故拔除。我们通过67例病例组的临床观察,证明只要手术前1天对拟保留的牙齿进行根管治疗,术中掌握好高位截根的长度,加上术后必要的调合,病灶牙大部分得到保留,无1例囊肿复发[3]。临床中发现,位于囊腔中的病灶牙,有的仍然是活髓牙或有部分活力的牙,可能是发生囊肿的时间短暂或年轻恒牙的关系,我们仍采用制定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根管充填或超填术,术后观察牙齿的保存率高,且能正常行使功能。在越来越重视人性化治疗的今天,减少因拔牙而带来的一系列功能和器官的改变是发展的趋势。本研究通过2组资料的对比,发现在颌骨囊肿手术治疗中,对囊腔中的受累牙行高位截根后进行保留治疗,使病灶区牙槽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又因避免拔牙,使颌骨损伤小,颌骨形态破坏最小。其优点:①能最大限度保留粘骨膜瓣下的骨组织衬里,颌骨破坏少亦使骨腔修复速度加快,有利于切口一期愈合。②能早期恢复生理功能并改善面部畸形,满足患者对面容外貌的要求。③正常的牙牙合系统得以最大限度保存。④由于保留了患牙,患者无须承担因义齿修复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术后创口愈合良好,出现术后瘘口的机率小,对于牙齿的远期效果仍在观察中。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41-246

[2] 赵怡芳,牙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3].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2(2):65-67

[3] 卢丽虹,等.高位截根保存颌骨囊肿受累牙的临床研究.广东牙病防治,2010,18(2):78-80

上一篇:Mammotome微创旋切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磁性附着体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口覆盖义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