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土”到“无土”,将种植快乐延续

时间:2022-10-01 08:22:04

“有土”到“无土”,将种植快乐延续

摘要:校园开心农场土地面积有限,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率又不用传统的土壤种蔬菜的方法。土壤对植物而言无非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对植物的根部起一个固定作用;其二为植物生活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只要想办法将植物固定,在根据植物的需要配置合适的营养液,植物仍然可以正常生长。

关键词:校园;无土;植物

G633.91

一、无土栽培生物兴趣小组成立背景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中介绍了无土栽培的概念,以往教师在上课时只是介绍无土栽培的概念、优缺点,大多列举一些无土栽培的例子。学生尽管有兴趣,但只停留在文字资料的了解,和收集相关资料的认知状态。

国家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这样一个过去只存在于纸张上的名词,现在已悄然走进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实对于中学生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水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常用形式,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天然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其定义:凡是用除天然土壤之外的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定植后不再用基质)为作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的栽培方式均可称为无土栽培。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硝酸盐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二、无土栽培生物兴趣小组成立的意义

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亲自探索和体验无土栽培技术,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将“死读书”学活学用,让我们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当我们成功种植出无土栽培蔬菜的时候,分享给老师给家人,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和正能量的传递呢?让我们通过动手栽培植物,行动起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让我们的学校充满着正能量。

(一)无土栽培技术是现代高科技农业技术,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可触摸生物技术的时代脉搏,具有技术成熟、管理简单、成功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可观察等特点,中学生易掌握,具有可行性。

(二)无土栽培项目能够实现多重教育目标: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

3.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观察、思维、讨论、表达、合作、应变等多种能力,

提高动手操作的精细化、思考条理化程度。

4.锻炼意志品--整个周期约需七周时间,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抗挫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5.增强环境意识--在无土栽培过程中,树立和强化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与学校社团工作结合

(四)在实践活动结束后,以此探究活动作为校本研修。

三、无土栽培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组内成员开会,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实施方案及目的,搜集关于无土栽培技术(水培法)的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和认识此项技术为后期活动做好准备。

2.集合学习领导及生物组的力量筹集论探究活动的实施方案。

3.水培装置的工作原理

这一套装置里面有个定时控制器的配件,定时控制器和水泵一起配合,装置末端有个排水口,用水管连到储夜箱,而水泵的水也是从储夜箱抽上去的,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定时控制器每五分钟给水泵通电,水泵抽水到管体顶端,然后营养液管体从顶端流到末端,通过排水口,又回到储夜箱.以此循环。

4.蔬菜种子的选择及购买

由于无法控制光照,温度等条件,选择种子时应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容易萌发的种子和叶类蔬菜种子。

5.营养液的配置

方法一:土壤浸出液

方法二:根据不同种类的蔬菜,按一定的浓度和比例可参考网络配置

方法三:直接购买营养液

(二)种植阶段

1.将购买好的种子提前萌发成幼苗

2.筛选出长势较好的幼苗,消毒,修根之后移至水培装置机。

3.每天观察蔬菜苗的生长情况,及时杀菌消毒,并清除腐根。

(三)成果展示阶段

将成熟植株在校园内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土栽培,让这项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四)撰写研究报告

将整个培育过程进行资料汇总,可撰写成研究报告发表。

四、结语

无土栽培兴趣小组既能让学生自己种出无公害的放心蔬菜,领略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体验自己动手种菜的乐趣,同时还增进师生间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应该努力推广无土栽培兴趣小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向红,陈疏影,于虹漫,毛自朝. 植物生理学研究性学实践探索[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2]吕桂云,吴晓蕾,高洪波. “无土栽培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2(04)

[3]苏一楠. “项目研究性学习”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作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2)

上一篇:“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教学理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