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01 06:04:05

刍议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形式上,大胆突破,进行创新教学。

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克服偏差。有的教师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的离奇,便是创新,走入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有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要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思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中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其次,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接受学生的不同见解,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使学生有充分展示思维活动的机会,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见解提出疑问。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在教学中要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做到问题难度适度。这样,问题就会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认识矛盾,引发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并提出新质疑,自主去解决,主动去创新。

例:已知正方形ABCD中,M是AB的中点,E是AB延长线的一点,MNDN且交∠CBE的平行线与N(如图1),(1)求证:MD=MN;(2)若将上述条件中的“M是AB的中点”改为“M是AB上的任意一点”,其余条件不变(如图2),则结论“MD=MN”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讲解:(1)取AD中点F,连接MF,可证DFM≌MBN,从而得出DM=MN;

(2)结论DM=MN仍成立。在AD上截取AF,使AF=AM,连接FM,可证出DFM≌MBN,从而得出DM=MN。

本例为探索性命题,(1)的结果为(2)的猜想提供了依据,又为猜想设置了障碍,前面的证明思路是后面证明猜想的模式。这样的命题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兴趣。教学创新观念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长期积累,长期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的关键时期。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正确的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比如:在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有进步”等表示你的关注与赞许。教师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3.利用数学图形中的美,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引导质疑,让学生学会创新

鼓励质疑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使学生敏于质疑,善于解疑,并能够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能够从一些司空见惯、不易察觉的地方看出问题,使创新意识得以培养。

例:如在讲授弦切角这一小节时,可设计启发引导的方式进行:

(1)观察左边的图形,找出图中相同的角,并说明理由。

(2)用直尺将直线PQ渐渐往下移至于圆0相切,此时A、B重合,猜想∠PAD等于哪个角?再问这个结论如何证明?

(3)学生经过观察、分析、讨论,最终根据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思路,探索得出了证明。

(4)给出不同的各种图形,以强调弦切角定理的存在性。

(5)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得出弦切角的概念和定理。

像这样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教师的引导,强化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观察思考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打水”,而不是给他们“一桶水”,学生们“提不动”会“摔跤”的。平时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方法,以问题解决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开展探究和尝试,启发式教学离不开提问,但由谁提问和问什么都值得研究,一般来说要问到关键处,思维起跳处。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导演”,也要成为其中的一名“演员”。

另外,教学中要一题多解,探索新思路,开创新方法,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指出:“方法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东西,一切都在于良好的方法,有了良好的方法,即使是没有多大才干的人也能做出许多成就。如果是方法不好,即使是天才也会一事无成。”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在教学中常常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对习题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探索,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需要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总之,要用多种方法手段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学生共同探究多种创新方法,使他们学会创新,敢于创新。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具有个性化的求异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和学生求异思维的不可分割性,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魅力 下一篇:因式分解教学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