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大别山石质山造林技术

时间:2022-10-01 06:02:30

皖西大别山石质山造林技术

摘要 分析了大别山石质山现状和造林项目,总结了造林技术,以期为石质山造林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别山;石质山;现状;造林;技术;皖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02-02

1 大别山石质山现状

1.1 大别山概况

大别山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山体被断层分割成许多菱形地块,是明显的断层崖,大别山地区建有佛子岭、响洪甸等许多水库,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优越的山地气候特征和森林小气候特征。植被有山体植被和低山丘陵植被2种类型,海拔差异大,海拔800 m以下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往上是黄山松、黄山栎林及高山矮林灌丛。树种以马尾松、杉、栎、枫香为主。

1.2 石质山现状

大别山地质基础是古生代华力西中期的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主要由前震旦纪地层和侵入岩构成,以花岗岩、片麻岩等为主。霍山、金寨、英山、罗田等县少量分布着石质山。石质山植被状况残缺,土壤瘠薄,有的岩石,其间零星分布杂灌,正常造林不能成林。石质山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投资成本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作为非林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造林技术的提高,推进石质山造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拓展造林空间的必然选择和增加绿量、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潜力所在。

2 石质山造林项目

2.1 造林项目位置

霍山县下符桥镇林业工作站指导实施了霍山县下符桥镇圣人山村王家塝23.33 hm2、下符桥镇圣人山村秦家冲13.33 hm2、衡山镇城东社区的香炉石40 hm2 的7个小班石质山造林地块,并逐年对造林情况进行调查记载。

2.2 造林模型

采用针阔混交林模型:6株马尾松×4株枫香,株行距2.5 m×2.5 m,马尾松900株/hm2,枫香600株/hm2。

2.3 造林树种特性

马尾松抗风、耐旱、耐瘠薄,适生于砂岩、花岗岩等母质发育起来的黄棕壤、黄壤等土壤,主根发达、侧根分布广,根系的穿透力强,伴有菌根生长,是造林先锋树种。枫香是落叶乔木,落叶易腐烂,利于改良土壤,具有耐火烧、萌芽力及天然更新能力强,是荒山造林先锋树种,也是生物防火带的优良树种。

2.4 苗木的选用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应该用一级苗木,特殊情况少量使用二级苗木和容器苗,调用当地苗木或就近使用苗木,严禁使用级外苗与外调苗木。树种用马尾松与枫香的混交,因为马尾松和枫香既是乡土树种,大别山地区气候又适合,另外马尾松与枫香树种之间互补。

2.5 跟踪调查

对三大片7个小班分年度按规定设置样园的方法,单位样园的面积为66.7 m2,重点调查成活率和保存率,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都达到要求,保存良好。

3 石质山造林技术

3.1 苗木活力的重要性

苗木的活力对造林的成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水分对石质山造林苗木的成活尤其重要,因此提高苗木的活力非常重要。苗木丧失活力的速度,与树种、器官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1-2]。针叶树苗木根系细胞壁薄,水分蒸发快,失水后不易恢复;阔叶树苗木的根系次生组织发达,抑制蒸腾能力强,虽然细根容易枯死,但生活力仍能保持较高活力。根据研究苗木栽植后,其存活的时间可用以下公式:

Tl=(WP-WL)/(LT-RA)

式中,Tl为苗木从栽植至枯死的时间;WP为苗木起出后经过t时间栽植时的含水量;WL为苗木的极限含水量;LT为苗木从栽植至枯死这段时间内的总蒸腾量(其中L为叶量,T为单位叶量的蒸腾量);RA为苗木从栽植至枯死这段时间内的总吸水量(其中R为根量,A为单位根量的吸水量)。从公式可以得出:苗木栽植至枯死的时间,与苗木栽植时的含水量、极限含水量之差成正比,与苗木总蒸腾量、总吸水量之差成反比。

3.2 树种选择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乡土树种,利用不同树种间的优势互补如马尾松和枫香的混交,以耐干旱的生根力强的树种为首选。

3.3 苗木处理

保持苗木的水分平衡,栽植前对苗木适当的处理。地上部分的处理措施有截干、去梢、剪除枝叶、喷洒化学药剂、喷洒蒸腾抑制剂或其他的制剂等。地下部分的处理措施有修根、浸水、蘸泥浆、蘸吸水剂、化学药剂或激素蘸根及接种菌根菌等。

3.3.1 地上部分处理。截干是截去大部分苗干,仅栽植保留一小部分的苗根。截干可减少苗木地上部分的水分蒸发,防止枯干。截干在起苗前进行,留干高度为地表以上5~10 cm。去梢和剪除枝叶是剪除苗木部分主干和枝叶,缩小蒸腾面积,保持地上、地下部分的均势,以利水分平衡。去梢可剪去苗木高度的1/4~1/3,不超过1/2,部位可略高于饱满芽。剪除枝叶,可去除侧枝全长或叶量的1/3~1/2,主要用于已长出侧枝的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阔叶树。化学药剂处理。主要是用机酸类包括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丙氨酸等4种用1.0%的药剂溶液、反烯丁二酸0.3%药剂溶液,浸泡30 min。无机药剂有0.1%硝酸铵、0.4%硝酸二氢钾、10%氧化钾(草木灰)。其作用是减少水分蒸腾,增加束缚水含量,提高原生质黏滞性和弹性,增强苗木的抗旱性及生活力。蒸腾抑制剂处理是以抗蒸腾物质喷洒地上部分。主要方法有:抑制剂40倍液,PVO 10~20倍液。还可以用喷洒叶面抑蒸保温剂、石油乳剂、十六醇、橡胶乳液。

3.3.2 地下部分处理。修根是剪除受伤的根系、发育不正常的偏根,短截过长的主根和侧根,主要是迅速恢复吸水功能,便于包装、运输、栽植。但修剪要适当,只要不过长,可以不修剪。蘸泥浆是苗木启运和栽植前将根系蘸上稀粥适当的泥浆,使根系较长时间保持湿润,达到保持苗木生活力的目的,时间是在苗木起出后即刻蘸泥浆。用1% HSPAN水凝胶蘸根,具有保水效果好、时间长、费用低、处理后重量轻等优点。浸泡是造林前将苗根在水中浸泡,增加含水量,补充越冬造成的水分亏缺,浸泡时间一般为1 d,最长不超过3 d,原则是苗木体内水分达到饱和,要使用含氧量高的流水或清水。外源激素蘸根主要用25~50 mg/kg的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溶液,浸泡不超过24 h,以促进多发芽,早发新根。接种菌根菌是采用市场上的菌根制剂,也可用林内或苗圃的带菌土进行接种菌根,菌根能增强根系吸水能力,促进苗木生长,抗御不良环境条件,提高造林出活率,产生激素物质,改善树种生长发育条件。

3.4 整地方法

视实际情况,采用见缝插针方法,用铁钎等工具,少量使用炸药打垱,形成大穴状或鱼鳞坑,垱的一般规格为60 cm×60 cm×60 cm,垱的密度是正常造林地密度的60%~80%,其他地方保持原地貌。

3.5 苗木栽植

栽植工具以镐、锹等,栽植深度应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痕2~3 cm,干旱的地方深栽对成活有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系处于或接近湿度较大且稳定的土层,容易成活。栽植深度因地制宜,干旱的地方适当深栽,秋季可稍深,雨季略浅,生根能力强的阔叶树可适当加深,针叶树不宜栽植过深,截干苗宜深埋少露。

4 幼林管理

4.1 松土除草

石质山多是土壤水分不足的地方,为有效蓄水保墒,只进行松土。松土的深度在造林初期宜浅,树龄增大逐步加深,1年松土除草1~2次。

4.2 平茬

平茬是利用树种的萌芽能力,截去已成活苗木或幼树的大部分主干,促使保留在地上部分长出新干活新茎的一种技术(只对有萌芽能力的树种)。当造林树种活幼树遭遇冻害、旱害、病虫害、机械损伤、动物危害时,通过平茬,苗木或幼树可以长出萌条,培养成主干[3-4]。平茬的时间在树木休眠季节,不要在晚春树木发芽后,以免伤流量过多,感染病虫害。也不要在生长季节,以防萌条组织不充实,越冬遭遇寒害。平茬在地表以上5~10 cm处截断。

4.3 幼林保护

幼林保护是人工林抚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火灾、病虫、鸟兽、气候以及人畜破坏等人为或自然灾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为原则,抗寒和抗旱采取埋土、覆草、包扎、平茬等措施。对于人畜的破坏,应积极宣传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加强教育,组织护林,发动群众,经常检查[5]。

5 参考文献

[1] 吴浩.安徽省石质山造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3):56-59.

[2] 胡刚,杨萍,李小初.不同保墒技术在石质山地人工造林中应用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5):461-464.

[3] 栗增录,冯卫东.干旱石质山阳坡油松造林技术要点[J].河南林业科技,1989(1):44.

[4] 王利贤,袁克刚.石质山丘区碎石覆盖造林技术[J].山东水利技术,1992(4):38-40.

[5] 张源润,蒋齐,李生宝,等.宁夏南部土石质山区造林技术规程[J].宁夏农林科技,2009(2):13-14,43.

上一篇:侧柏营养钵苗在燕山山脉绿化造林技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寒地城市居住区外环境基面要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