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实生苗繁殖技术

时间:2022-10-01 05:53:25

北五味子实生苗繁殖技术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其干燥成熟的果实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收敛、滋补、生津、止泻等功效,随着自然资源的破坏和人工过度采栽,目前中药市场供不应求,是一个投资较大,周期长,收益可观的中药材项目。东三省是北五味子的主产区。在加强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开展大面积人工栽培是解决原料短缺的根本途径。

1 种子处理

1.1 种子特征。北五味子种子呈肾形,长4―5mm,宽2.5―3mm,淡褐色,种皮光滑,质密、坚硬、透性差。种子为深休眠型。种脐凹成V型,千粒重17-25克。其种仁呈钩形。淡黄色,富含油脂,胚较小,位于种子腹面尖的一端.成熟的五味子胚末完全分化,形态发育不完全,低温沙藏后,种子可顺利完成胚的分化,此时的胚只是一个含有两个叶片原基呈椭园形分化不全的胚体。胚分化完成后移入5-25℃条件下,种子可发芽,催芽后,胚细胞因逐渐发生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最初胚体呈淡黄色继续分化,下胚轴伸长,胚根明显,然后子叶原基加厚、加宽。这时种子外部形态为露白阶段,至胚根伸出种皮时,子叶已分化成形,叶脉清晰,胚乳体积缩小,只占种子体积的三分之二。

1.2 种子采集。一般北五味子果实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当果实变软而富有弹性,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时即达到了成熟标准。采收过早影响成熟。采收过晚影响产量,所以一定要适时采收。采收时选晴天,露水消失后进行,如做种子用,应选择果穗整齐、穗大、粒大、紧凑且无病虫害的果实,如上应作为选种的标准。精选果实是育种经常用的方法。优中选优是保证五味子品种优良的基本方法。精选是五味子品种优良的基本方法,优中选优的五味子种子粒粒保满,层积后的发芽率高,发芽势强,成苗后的植株生长旺盛,可形成优势植株群体,对将来的产量影响较大,精选五味子苗对五味子蔓的整齐,一致有重要影响,对后期的产量影响也很大。

1.3 调制处理。采集的果实检出杂物,根据果实多少选择不同容器,放入一定量的水使之没过五味子即可,放在常温下发酵5-7天,使果胶粘性降低,种子与果肉分离,用筛子搓出种子,反复洗涮将果肉洗净。取三倍的干净河砂与五味子种子拌匀,将种沙混合物用0.2%到0.3%的多茵灵拌种,也可用50%的咪唑霉400-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1000倍液浸种2小时均可,然后使净含水量达40-50%左右,即用手握紧成团而又不滴水的程度。装入编织袋中,不要装满,达二分一即可,系上袋嘴放倒摊平后使种沙厚度不超过10厘米。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处,根据口袋大小挖20厘米的相应长宽的土坑底部铲平,放入编织袋摊平,埋土厚度15厘米,上面插一束玉米秸,使之透气。为防鼠害在四周撒上老鼠药。根据不同育苗方法所确定的播种时间,提前20天取出编织袋,筛出种子,用室内等温水浸泡2―3天,每天换一次等温水。捞出种子放入编织袋内,在16-18℃的室温内进行催芽。时常在袋子外面掸些等温水不使袋子干燥,经20天即可少量露白,60%裂口即可播种。如此时不能立即播种,可放入0~5℃的温度下保存待播。

2 种子直播

2.1选地整地。为了培育优良的苗木,圃地应选择水源方便,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在秋季进行深翻,深度达25-30厘米,结合秋翻施入基肥,每亩施入农家肥4-5立方米,并施入二胺10kg或多元复合肥。然后区划作床,床宽1.1米,步道宽0.5米,床高0.25米,长度20-30米,以便于作业为准。耙细床土,清除杂质,搂平床面即可播种。

2.2 做床播种。露地直播可实行春播(我县应在四月二十五日到五月一日之间)和秋播(土壤结冻前)。播种以条播为好。在床面横向搂沟,播幅宽6cm,行距15~20cm进行条播,每条沟均匀撒入60-70粒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8-15g之间,应根据种子和圃地的具体情况确定。种子饱满度好,裂口整齐在80%以上,圃地肥沃,土质疏松,保苗地。培育壮苗可采用每平方8克的播种量,反之可以采用12-15克的高播种量。每亩播种量的在5kg左右,当保存率在50%时,每平方米可产苗180株左右,每亩地产苗量可达七万株左右。播种时可用6厘米的木方压底格子,撒种后覆土1.5~2厘米厚,稍加镇压。有条件可以覆上稻壳、松针或稻草,杂草等以松针为最好,厚度一厘米左右,为防风吹走,可结合浇水用木板压实或用小格塑料网平铺罩住,固定网即可。这样即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又不影响土温增高。

2.3 病害防治。为了防止立枯病和其它土壤传染性病害,结合浇水喷施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0-1000倍的50%代森铵水剂。栽培过程中注意有白粉病的发生,如有发现可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粉锈安生70%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4 化学除草。在出苗前15天用200-220倍农达喷洒床面,可有效防治各种农田杂草,减力除草用工量。苗期用200-250倍精禾草克,精稳杀得,拿扑净可有效防治禾本科杂草。

2.5 苗床遮荫。当出苗率达到50%-70%时撤掉覆盖物(松针可不撤)并随即搭没简易遮阳棚。可用50%透光量的1.5m宽的遮阳网,在床边两侧每隔2-3m对应钉两个木桩,桩高60-80厘米,用撕裂膜绑在立杆头上固定即可。

2.6 适时间苗。当幼苗长至5~6厘米高时(即苗木长3-4片真叶时)撤掉遮阴物。适时除草松土,浇水。进行间苗,株距保持在5-7厘米为宜。

2.7 苗期追肥。第一次在撤除阴棚时进行,在幼苗行间开沟,每平方米均匀施入硝酸胺20-25克,硫酸钾5-6克;第二次追肥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每平方米施入磷酸二铵30-40克,硫酸钾6-8克,施肥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有利幼苗生长。

2.8 喷雾降温。在其它管理措施不变的前提下,撤掉覆盖物也可以不设遮阴设施。而在幼苗出土至长出2-3片真叶前由遮阴改为上午10:00-12.00时,下午1:00-3:00时用喷灌设备向苗床间歇或喷雾,既节省遮阴设备的成本,又使成苗率和苗木质量显著提高。进入8月中旬当苗木高生长达到25cm以上时要陆续摘心,促进苗木粗生长,培养壮苗。

(作者单位:154441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七峰林场)

上一篇:玉米高光效栽培模式示范研究 下一篇:钾肥用量对稻米食味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