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县2002~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与短程化疗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01 05:46:23

精河县2002~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与短程化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08-02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有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死亡率高和病程较长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把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我县近年来通过健全三级防痨网,全面覆盖现代控制结核病技术策略,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实施不住院全程督导化疗,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2002-2007年间涂阳肺结核病例的发现与短程化疗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初诊病人登记本、肺结核病人登记本、肺结核病人病案记录和项目月报表,季报表等。

1.2 病人分类: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标准执行。

1.3 化疗方案: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化疗方案:强化期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个月,逢双日服药一次,用药30次。继续期用异烟肼、利福平4个月,用药60次,全疗程90次,若病人治疗到第2个月末痰菌检查仍为阳性,则延长一个月的强化期治疗,继续期化疗方案不变。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化疗方案:强化期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2个月,逢双日服药一次,用药30次。继续期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6个月,用药90次,全疗程120次,若病人治疗到第2个月末痰菌检查仍为阳性,则延长一个月的强化期治疗,继续期化疗方案不变。

1.4 管理措施:对所发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采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并有完整记录,同时按规定在治疗期间至少三次痰结核菌检查(2、5、6月末)。

1.5 疗效判断:初治涂阳病人在治疗第2、5、6月末,复治涂阳病人在第2、5、8月末分别送痰检一次,每次2个痰标本。若第2个月末痰检阳性,则在第3个月末增加1次痰检,若2个标本涂片均为阴性,则为阴转。完成疗程第5、6个月末闼菌阴性为治愈,若第5个月末痰涂片仍阳性者,则为治疗失败。

2 结果

2.1 病人发现和登记:全县2002-2007年共免费检查可疑症状者2390例,可疑症状者就诊率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2.3‰上升到2007年的5.1‰。初诊查痰803例,发现涂阳病人登记率301例,痰涂片阳性检出率37.4%,六年间共免费治疗301例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涂阳病人登记率为48.1/10万。(见表1)

2.2 2002-2007年全县共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301例,病人来源中因症主动就诊者占35.5%,转诊及因症推荐者占64.5%。病人来源中转诊及推荐的涂阳肺结核病人占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比例在逐年提高,由2002年的53%上升到2007年的80%(表2)。

2.3 治疗效果: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对301例涂阳病人实行常规抗结核药物的免费治疗,并落实治疗全程督导治疗管理。涂阳病人的治愈率分别为87.5%,达到了国家项目规划要求的治愈率为85%的标准 (表3)。

3 讨论

3.1 有效地发现和积极治疗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控制的最有效措施。2002-2007年我县共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301例,涂阳病人登记率48.1/10万,初诊病人查痰率、涂阳病人检出率及相应比例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相关要求,转诊与追踪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病人系统管理率、涂阳病人治疗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并积极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 以发现和治疗传染源-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为主的综合性现代结核病控制技术,采用全程督导短程化疗,服药次数90/120次,疗程短,痰菌阴转速度快,疗效高,患者易于接受,在301例病人接受治疗过程中,个别病人出现轻度不适症状,通过药物调整,可继续用药,保证了服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便于病人坚持全程规则、合理用药,病人乐于配合,也减轻了基层防治机构管理负担,更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但必须在严格的全面督导管理下进行,才能取得满意的远期效果。

3.2 实施结核病规范化管理工作是提高病人发现率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医防合作可提高病人发现水平,已成为结核病

上一篇:抚顺市农村不同人群卫生科普需求分析 下一篇:尿激酶静脉溶栓42例脑梗死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