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怒时“自问自答”会让自己冷静哦

时间:2022-10-01 04:46:11

我出去演讲时,常会碰到忧心忡忡的家长,看到我的书中描述“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是如何地被制约、被压抑,从而祸害一生”,因此都会问:“我们怎么样帮助孩子,让他不要从小遭受那么多的创伤?”

我的回答是:“把你自己负责修好,孩子就没问题啦”。

怎样才算把自己修好?就是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地进行反省。

有天早上,我难得跟孩子们一起用早餐(平时练瑜伽,不是赖床)。我和女儿吃了很久,十二岁的儿子还在楼上房间里东摸摸西搞搞。我那天心情不佳,负面情绪较多,怎么看他就是不顺眼。催了他好几次,总算姗姗来迟,我很不高兴地开始数落他:“你看看,你动作这么慢!我应该送你去当兵,把你训练得快一点!”孩子听了我的数落,感受到我对他的不满,开始很不高兴地反驳我,“哪有慢?今天要穿制服,还要打领带,很复杂耶!”我还是很不高兴地抱怨,一直唠唠叨叨不休。这时,我有了一些觉察,看到自己在试图让猫学狗叫,而且还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护。

我儿子就是一个动作不利索的人,这是事实。不过,显然没有误事,至少每天早上他们都准时赶上校车上学。问题出在哪里?那个看不惯别人动作慢的人,就是我,是他的母亲。利用自己是母亲的身份掩护,投射自己的负面东西在孩子身上。

很多时候,我们藉由“管教孩子”为名,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美其名曰“对他好”,但却伤害了孩子。那天早上,我听到儿子大声斥责他妹妹,让她赶快出门,语气中充满了不耐烦和怒气。我又不高兴,感觉很毛躁,很想出言阻止他。但我立刻又察觉到:这是谁教他的,谁以身作则地教他对人不耐烦和愤怒时如此表达?谁让他一大早就怒气冲冲地出门?一念之转后,那一刻,我真为自己曾经那样训斥过儿子而后悔。

也许你会说,孩子总有做不对的时候,总得教吧?当然。孩子绝对需要界限,否则他们会非常迷失的,而且感觉不被爱。但重点在于管教时的态度。如果,孩子的行为和言语没有触动你自己内在的旧伤或是情结的话,你管教他的态度和品质是截然不同的。

我以前很重视孩子的睡眠,规定他们九点一定要上床睡觉。因为我觉得他们睡不够就会生病,生病就会出一堆麻烦,所以,每次看他们很晚还不睡时,我就会抓狂。有一次,我儿子晚上十点半跑到我房里来,说他睡不着。要是以前,我就会很生气地斥责他,要他赶快回房睡觉。但是,灵修了一段时间的我,看到了我的思想。

我问自己:为什么生气?答:因为睡不够就会生病。

问:真的吗?答:不一定啦。

问: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妈妈?答:是一个忧心忡忡,看到孩子这么晚跑来我房里时,就会抓狂的母亲。

问: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你又会如何?答:我是一个爱孩子的母亲,心平气和。

问:所以,你看得出来,你的抓狂生气,和孩子的行为没有关系。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思想,它夺走了你的平安,和做母亲的爱心。

当我看到这个,我就能放下我的“故事”(孩子睡不够就会生病,生病就会很麻烦——这是真的吗?),而以平常心的眼光看着十点半跑来我房里的儿子。他是那么的英俊,长得超像我,嘴巴嘟嘟的,因为睡不着而感到沮丧。我开心地拥他入怀,让他睡在我旁边,安慰他。过一会儿,我柔声问他:“妈妈陪你回房睡好吗?”他点点头,我高高兴兴的,他也是很受安慰的,送他回了房间。

上一篇:自十三岁开始的怀孕噩梦 下一篇:陪孩子玩压缩语句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