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时间:2022-10-01 03:58:26

93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加强对产后出血的防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发生的93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总阴道分娩2860例,产后出血60例,发生率为2.1 %;剖宫产962例,发生产后出血33例,发生率3.4%;其中宫缩乏力占64.5%,胎盘因素占21.5%,软产道损伤占12.9%,凝血功能障碍占1.1%。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缩宫素及对症治疗是有效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宫缩乏力;缩宫素;对症治疗

作者单位:416000商丘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需要及时做出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9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抢救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住院阴道分娩2860例,诊断产后出血60例,发生率2.1%;剖宫产962例,诊断产后出血33例,发生率3.4%;年龄19~38岁,平均26岁;孕周35~42周,平均39周;初产妇52例,经产妇41例;妊娠高血压病11例,双胎5例,瘢痕子宫9例,有其他妊娠合并症12例。

1.2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或产后2 h内出血超过400 ml。

1.3方法测量产后出血主要用容积法及面积法,容积法: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放入量杯测量失血量;面积法:按血液浸透敷料面积1 cm为1 ml计算失血量。剖宫产按面积法和吸引瓶内血量计算出血量。

2结果

2.1分娩方式与出血原因

2.3治疗方法

2.3.1针对病因治疗胎儿娩出后常规给缩宫素20 U肌内注射或宫体注射,发现产后出血超过200 ml者,在按摩子宫的同时,缩宫素20 U加入0.9%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注射;有妊娠合并症或产后出血倾向者,在胎儿娩出前建立静脉通道,产后液体加缩宫素20U,胎盘娩出后及时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及软产道有无裂伤,进一步明确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造成的出血经过上述处理多能好转,如继续出血,给米索前列醇400 μg口服或含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250 μg深部肌内注射,宫腔填纱。胎盘残留、粘连行徒手取出、剥离;软产道裂伤或子宫切口延撕,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阴道壁血肿切开,清除积血再缝合止血。凝血功能障碍者,产前已经明确诊断者,产前备好新鲜全血、血小板、血浆等。顽固性出血给予BLynch缝合,子宫切除。

2.3.2补充血容量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道,晶体液可选择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以及碳酸氢钠林格液,胶体液选择低、中分子右旋糖酐、血浆、代血浆制品等。输血治疗: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入部分新鲜全血或新鲜血浆、冷沉淀,及时纠正酸中毒。

2.4治疗结果由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42例经用缩宫素及按摩子宫半小时内好转,10例继续给米索前列醇600 ug口服后好转,5例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250 ug深部肌内注射后子宫收缩具体,出血停止,2例剖宫产术中行BLynch缝合,1例合并羊水行子宫次全切术。16例胎盘胎膜残留、粘连徒手清除后子宫收缩具体,出血停止,4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出血,在用缩宫素等治疗的同时用可吸收线8字缝合。7例阴道分娩宫颈、阴道壁裂伤及时给与缝合后出血停止,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延撕有3例伤及子宫动脉,及时给与缝合止血。无死亡病例。

3讨论

3.1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本资料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4.5%,缩宫素治疗效果较好,有资料[2]显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控制其他方法无效的宫缩乏力性出血,但价格较昂贵、需要冷藏。胎盘因素也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占21.5%,胎膜粘连、滞留,前置胎盘,胎儿娩出后15 min未出现胎盘剥离征象或阴道出血量超过200 ml时,就应该积极干预[3]。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占12.9%,主要为子宫颈和阴道裂伤,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及子宫动脉而引起严重出血,发现损伤及时按解剖层次缝合。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本组占1.1%,主要是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引起的血凝障碍。

3.2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本组剖宫产比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率要高,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及手术时机,降低产后出血率。

3.3产后出血的预防①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②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处理各种产程延长,适当缩短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胎盘、胎膜。③重视产后持续不断的出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5208.

[2]张力,刘兴会.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评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98101.

[3]张建平,郭仲杰.产后出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2):8891.

上一篇:出血性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预防脑梗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