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松利:我看马拉松

时间:2022-10-01 02:56:03

命运注定,梁松利的人生征途艰难而漫长。他选择执教马拉松,不仅因为这是一个有42195米漫漫征途、传奇色彩与神圣光环的体育项目,更是为了实践艰苦卓绝的生命过程和锲而不舍的人生追求。2003年,他指导的周春秀崛起,此后的8年曾是中国女子马拉松扬眉吐气的年代,世界顶级大赛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可近几年,神州大地的大众马拉松如火如荼,而中国队员反倒在国际赛场上难见佳绩,他的主力队员王雪芹等也在北京田径世锦赛上成绩平平。这一巨大反差引人思考。除了近两年女队主教练是一位年过七旬的意大利洋帅,梁松利等不再亲自带一线队员外,还有什么别的原因?中国选手如何再现中国速度?带着诸多疑问,11月上旬,本刊采访了正在南京集训的国家马拉松女队教练梁松利。

困惑 塔尖滑落

新体育:还是从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谈起吧?这次“鸟巢”见证中国田径创造了历史,可多年承担奥运争光计划的女子马拉松却名落孙山,最好的队员丁常琴才跑出2小时33分04秒的成绩,名列第十六,怎么回事? 在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赛上,中国选手周春秀(右)获得铜牌,朱晓琳(左)获得第4名。

梁松利:丁常琴可算尽力了,其他运动员和管理部门也都尽力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业内人士很想听听女子马拉松主管洋帅的总结,但他最近回意大利休养去了,我们都还没有听到。

新体育:在准备世锦赛的过程中有什么意外吗?

梁松利:如果说意外,那就是备战前夕洋教头家里有点急事,他回国处理,十几天不在队伍里,训练计划用电子邮件发过来。我们纳闷,人是活的,情况在瞬息万变,靠万里之外的一纸计划及时准确把握,确保将参赛队员的最好状态调整到比赛那天出现,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千锤百炼的过程中,队员一举一动包含的生理、心理意义与信息,甚至身体在某一瞬间肌肉水分的精确含量,好教练都会清楚,都应该掌握,才可能知己知彼,驾驭比赛。

新体育:一发令,我们3名队员就让人流吞没了,这不该仅是战术运用问题吧?

梁松利:能力不足,战术没用,指望临场超常发挥,那是天方夜谭。我看主要还是练得不到位,实力不够。那天的天气是稍微热了点,但参赛队员不至于都比自己的最好成绩落下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吧。

新体育:近两年您没带一线队员,旁观者应该更加客观理性一些,能谈谈您的感觉与建议吗?

梁松利:就算是一家之言吧。马拉松是个魅力独具的特殊项目,它不仅与历史相关,更因为作为人类挑战体能极限的经典项目而备受尊崇与瞩目。毋庸讳言,非洲黑人在这一领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亚洲人要登顶,难度大得多,成功概率也低很多。他山之石可攻玉,请著名洋帅执教是一条路子,中国田径队已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可惜马拉松成了例外。教黑人运动员是一把好手,但由于国情不一,文化背景不一,人种不一,在训练与管理上都会有很大差异。竞技体育有很大的未知因素,悬念是魅力,也是风险。把宝押在一处,路子对了,一荣俱荣,皆大欢喜;路子搞错或有闪失,可能一损俱损,损失惨重。譬如,睾酮水平正常值是20-30,北京世锦赛前,我们的女队员都快降到0了,整天晕晕乎乎,还能跑好吗?我认为,一名好教练要善于了解每个队员真实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状态,善于把握思想脉搏,化解矛盾,将各种分力形成合力,贯穿到训练和比赛中去。 师徒二人:梁松利(右)、周春秀。

新体育:您原先是搞竞走的,也是个“苦”出身。据您的体会,这类项目在成才与掌握制胜规律方面有什么秘籍?

梁松利:我一直认为奥运会和世锦赛是和平的角力,人类本性中的好强、好胜与好斗,演绎为赛场上的更快、更高、更强。哪个项目有常常在奥运会闭幕式上独享颁奖的待遇,又有几个项目能有昂贵的商业比赛出场费?一场顶级马拉松商业赛事,前几名的出场费加奖金,每人都有好几十万美金。身价那么高,自然有它的道理。这个项目太有挑战性了,它不仅需要节能的技术和科学分配体能的技巧,更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意志。我常常对队员说:“马拉松是很枯燥的运动,当你无法改变环境之时,唯有改变自己的心情才能坚持下去。某种意义上,喜欢就是核动力。”高端比赛后程的某一阶段,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没有必胜的信念,没有豁出命来的劲头,哪怕只有一丝动摇与懈怠,立马就崩溃。但这一路段恰恰是跨越天堂与地狱之间的“生死门”。要能承受身体和意志的各种磨难,是这个项目最需要的素质。

我如终认为,马拉松项目是心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志力和思想境界要练到位,专项特点能力要练到位,没有千锤百炼,临场靠动员打气都是虚的。内功练到家了,运动员才有可能在两个多小时里将体能激发到极致,将技术发挥到极致。目前,我们这批队员还看不出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需要努力。

辨证 自身解剖

新体育:都说您对马拉松感情很深,为了它才刚领结婚证,还没有孩子,但怎么现在还是以奥星俱乐部的名义在奋斗?

梁松利:说来话长。我1993年开始做俱乐部,倒不是说有什么眼光,能预测到今天马拉松赛事如此火爆,主要是我的性格与理念所决定。我这个人思维还算比较活跃吧,一个方案想成熟了,巴不得马上付诸实施。这在传统体制内要么行不通,要么等不起。要人,编制呢?稍大点的动作与预算基本需要头年确定,临时性的举措更要层层报批。我当然清楚,就那么大一块蛋糕,怎么切分,何时切分,是门复杂耗时的活儿。举国体制的优势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有时候效率会低一些,需要用另一种形式来补充与完善。办俱乐部我就自由多了,选人,我看好了就可以要,可以将一些有基础有特点但在一些地方“消化”不了的运动员调进来再加工。周春秀是我在2002年从河南退役名单里抽过来的,当时她已24岁,伤病缠身。她的专项5000米、10000米与跑马拉松还不太一样。多少人为我捏了一把汗,但不到3年,200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她就名列第五,以后的成绩大家都知道了。

新体育:这个俱乐部目前是什么状态?

梁松利:最多的时候五六十人,目前二三十人。运动员刚进队时多数十三四岁,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北方人居多。我们是从800米、1500米练起,头几年全面学文化,打基础。我一直在市场之路,但从实践看,最多算半个职业化。奥星俱乐部现在与江苏田径队合作,注册在那里,正式比赛,俱乐部里凡达标有资格的队员都代表江苏出阵。江苏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提供基本训练经费,完成比赛任务还颁发奖金。这么多年,江苏对我这个个体户很支持,我心存感激。我也非常感激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给我竞争机会,一些重要比赛放手让我指挥。但光靠合作,经费是远远不够的,我不得不把很多时间花在找钱上,争取给队伍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多找钱,就是为了把事情办成办大办好。

新体育:您当年创业很不容易,这给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借鉴?

梁松利:我喜欢挑战自己,可能是国内竞技体育界最早的个体户。我认为,再好的体制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如果在体制内高枕无忧,很容易产生惰性,失去动力。 领队蒲志强(右二)带领中国女子马拉松队队员出外游玩。

俱乐部创业阶段还真艰难,大连棒槌岛啤酒厂拉了我一把,拿出10万元作启动资金,22年前,这笔钱是什么概念?多年来,大连艺术学院也给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工作中,我是教练,又是司机、厨师、教师,还当医生。这帮孩子家庭都不富裕,俱乐部从成立开始,从来不收任何人一分钱。青少年是长身体时期,他们饭量真惊人。钱不够,我贷过款,带队员卖羊肉串,捡易拉罐,捡白菜帮子做酸菜,帮人刷澡堂子换取免费洗热水澡,还抽空帮卖菜的老太太干点活好赊帐。2003年,我带队在厦门练几个月,当地一家海鲜酒楼的老板慷慨资助了队伍的伙食,无偿提供自己的豪车。所以,有过这种经历的小孩懂事,能吃苦,这正是马拉松所需要的。

新体育:听队员说,您花钱很冲,几次到外地参赛,您都掏空腰包,让队员住上条件好一点的酒店,在大连还让他们住别墅。

梁松利:我有些想法与别人不一样。时代变了,磨难只能放在模拟比赛的场合与时段中。训练时,条件再差,气候再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但其余时间,应该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让队员得到充分休息与恢复,有良好的学习休闲环境。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支队伍,我也饱尝过当老板的酸甜苦辣,每天一睁眼就要花钱:加餐营养保健品、转训费用、临时参赛费用,还有好多小队员的食宿费、编外人员参赛费、日常监控约10项生理指标的科研费、免不了的医药费,可多了。好在现在队伍的用车、饮用水、服装、鞋,都有赞助商慷慨解囊。那个GPS能精确测定我跟在队伍后边跑的车速,是十几年前我在英国买的,当时要上万元人民币。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有了十几栋别墅,就拿出一半让大家住好,我们全年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大连。吃好睡好才能练好,才有战斗力。

新体育:听说这20多年,您已贴进去上千万,现在又买了2万多亩山地的使用权,好让大家冬天滑雪,夏天在森林里越野跑,在长白山还有自己的基地。

梁松利:这都是市场经济教给我的,也是我下海早的成果。挣钱虽然有限,但支撑正常开销是够了。在长白山目前有几栋房子,去那边夏训太棒了。至于山地系列工程,正全力推进着,希望不久能用上。

振奋 底座井喷

新体育:近几年,国内大众跑马拉松出现热潮,上海半夜排队还报不上名,杭州官网报名页面流量高达30多万。您怎么看?

梁松利:太好了。近两年,马拉松全国性赛事一年有几十场,在中国田协注册的各种赛事高达一百多场。北京、厦门、大连、广州、杭州、深圳、兰州、海口、长沙、合肥等一二线城市,还有高海拔地区的大理、拉萨的半程马拉松如火如荼。厦门马拉松有一次7万人上阵,排在后边的足足等了30分钟才过起点,好在有芯片,不会影响计时。杭州搞家庭跑、情侣跑,央视派了130人的团队,调了好几架直升飞机直播,浩浩荡荡的人流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助威呐喊的粉丝团、摩拳擦掌的准选手、醉人的西湖美景,成了中国独有的狂欢节。马拉松正演变成全民运动,凝聚为一种时尚。这在几年前,谁能想象到?马拉松赛事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如旅游、装备、交通、住宿,运动场所等,促进了大众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建设,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举办城市对外留下了金色名片,对内形成强大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超过了很多观赏性强、市场开发早又成熟的项目,在中国体育竞技项目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品牌中名列第六位,多牛,多爽!

新体育:请您分析一下这股浪潮背后的动力和前景。

梁松利:这说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健身意识都大大提高了。微型马拉松易于开展,动作简单,有益健康。跑半程马拉松的人都有一定的身体基础,更多是为了娱乐,享受生活,寻求幸福感。全马勇士多数是为了检验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追求更健全的人格。正因为马拉松对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高,跑下来的人那种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巨大的市场潜力、趋向成熟的社会条件和政策红利的有力支持,使马拉松这股热潮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奥运争光计划,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新体育:马拉松的黄金年代正在来临,您想再做点什么?

梁松利:这股春风必将大大推动社会对马拉松的关注与支持,推动我国女子马拉松重返世界之巅。我们俱乐部在考虑如何用上互联网+。面对公众对科学跑步知识技能的极大需求,如何在网上作专业性全方位的指导,如何普及防病防伤防意外的相关知识,怎样用互联网层层推荐选拔苗子,怎样开设培训市场,组织安排现场观摩指导等,还有马拉松爱好者之间的约跑、点评,都需要建立更有效的网络平台。这是一个有待开拓的全新市场,做好了,可以将全民健身与奥运争光两个战略有机结合,实现两翼齐飞。

新体育:明年里约奥运会和未来几年的大赛,我国马拉松能亮出新的中国速度吗?

梁松利:尽管男子马拉松在世界上影响更大,但凡客观理性一点的人都清楚,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冲顶基础。不同人种存在很大差异。百米赛道几乎成黑色闪电,大家司空见惯;而泳池劈波斩浪,历史上有几个黑人兄弟能冲在前边?马拉松黑人先行的状况很难有大改变,他们不是欧美飞人那种看上去浑身是肌肉,而是瘦长型,脸和肩都窄窄的。但女子马拉松,我们曾经登顶过,完全有能力重返巅峰。水涨船高,希望大家能理解,给我们一点时间。

要完成这一伟业,实现大突破,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整个体育界的实力恐怕也有限,但是,如果有在市场经济中称雄的大财团积极参与,大手笔描绘蓝图,跑出新的中国速度为时不远。

上一篇:创新思维 打造品牌 四川省探索社会扶贫新路径 下一篇:景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秀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