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蒙着“微笑”面纱的抑郁

时间:2022-10-01 02:28:34

警惕蒙着“微笑”面纱的抑郁

陈女士50多岁了,一直做销售工作,业绩突出,领导和同事们都夸奖她能干。每天无论接待多少客户,她总是笑容可掬,即使遇到蛮横无理、百般挑剔的客户,她也是不急不躁,始终保持着职业化的标准微笑去处理。但是,陈女士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苦恼,那就是一旦下班回到家,她就再也笑不出来,变成一张苦瓜脸,甚至稍有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老公对此颇有怨言,就连儿子也说“妈妈是个双面人”。陈女士也想尽力改变自己,但她就是控制不住情绪。在朋友的劝说下,她去了心理诊所检查,被确诊为患上了“微笑型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的症状很隐蔽

微笑型抑郁症属于隐匿性抑郁症的一种,就是在公众场合总是在用微笑来掩饰抑郁的心境,在他人面前表现得挺开心、挺阳光,然而内心却遭受着抑郁的折磨。有心理专家认为,这些人的乐观只是外在表现,并非内心的真实表达,说白了,他们快乐是装出来的。同时,这种抑郁症比其他类型的抑郁症更隐蔽。

近年来,微笑型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稳定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心理学专家的广泛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隐匿性。

据临床观察,微笑型抑郁症的患者不仅在人前刻意的掩饰,而且在内心里往往也在回避自己的病情,觉得“坚强如我,怎么可能出问题”。而正由于患者的掩饰和回避,等到引起患者和周围人的重视时,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得比较严重了。

微笑型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点是内心深处充满极度的压抑、郁闷、哀愁等不良情绪,并且,由于得不到及时排解,当压力积累到患者自身无法承受的时候,会使精神极度扭曲。患者可能会突然崩溃,从一个很自信的人变成极度自卑的人,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心情跌入低谷。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失眠、莫名疼痛等生理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

常见人群:情感性劳动者、高学历者、高地位者

从本质上说,微笑型抑郁症和其他类型的抑郁症是一样的,但它更多地发生于从事情感性劳动的人群和学历较高、地位较高的人群中,其中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

所谓情感性劳动,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内心不愉快,也需要伪装着“笑脸待人”。这种长期的压抑以及“心口不一”,很容易使情绪出现反复波动,形成情绪失调,最终引发微笑型抑郁症。

一般来说,高学历、高地位的“成功人士”容易患上微笑型抑郁症,是因为这类人群被认为是“强者”,具有不容置疑的工作能力,且出于个人面子、礼节、尊严、责任、前途等的各种需要,他们总是喜欢追求完美,表面上看起来乐观爽朗,其实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失落、无助展现给他人看。但实际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等不良情绪,很多时候,更多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如果总是表面上扮演坚毅、强壮的角色,内心却独自与压力、与抑郁“死磕”,时间久了,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就有可能会“决堤”,患上微笑型抑郁症。

预防:可从四方面自我调节

既然微笑型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的一种类型,是心理方面的疾病,那么正确的心理疏通和自我压力释放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它的发生,下面推荐几个抑郁症自我调节的方法:

1.给不良情绪一个“出口”。在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尤其是情感性劳动从业者,更要做好排解和发泄,比如向家人和朋友倾诉。心理学家认为倾诉可以较好地宣泄压抑,把内心的困难和痛苦表达出来,可以帮助自己及时走出困扰,战胜忧郁。

2.正确审视自我,减轻压力。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减轻自我施加的心理压力。

3.学会自我安慰和放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和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平时,我们应该注意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自我安慰、自我疏导,克服性格中的敏感、偏激、多愁善感等,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饮食调节及快乐运动。合理适度的饮食可以缓解不适,多吃豆类、杂粮、蔬菜、水果等可以减轻心悸、失眠等症状。要避免食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以及辣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另外,运动时,人体会释放一种叫做“内啡肽”的激素,它是人体产生的天然的抗抑郁“药物”,心理学家将其称为“快乐因子”。但是内啡肽只能在人体内保存2~3天,所以要长期坚持锻炼。

上一篇:当心药物会毁容 下一篇:“剑侠情缘”只有西山居自己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