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技术在油田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1 01:10:28

移动信息技术在油田的应用研究

【摘要】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移动用户的增加也促使移动应用的剧增,通过对移动互联技术的研究,建立油田统一的移动管理平台,在多种移动设备上实现油田生产管理流程的处理,生产管理数据和重点预警信息的查询与,让管理者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随时随地掌握最新的生产数据和资料,并能够及时做出决策、指挥生产。形成的统一移动信息化平台,也可以应用在各单位的生产管理、科技管理、移动办公以及中石化各类应用系统中,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移动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移动办公;企业应用

1.背景和意义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胜利油田生产经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力量,根据油田“十二五”规划和“数字油田”建设思路,2013年胜利油田要实现业务管理网上协同模式,实现一体化管理、节点控制、制度E化等。通过信息化和数字油田的建设,提高油田内部信息沟通、数据整合能力;准确掌握油水井生产动态和生产信息,制订各种技术性措施,为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宽带的支撑、Wi-Fi站点的日益密集为高质量移动办公的发展创造了必备条件。移动办公将传统办公平移至移动客户端,在用户数量、业务模式、应用开发等各方面,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全面赶超传统办公。企业信息化未来发展必定趋向于移动化,移动办公已成为一条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它能使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开展工作。

油田的勘探生产动态信息通过桌面电脑的方式来和查询,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以及更新周期的缩短,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勘探管理和研究人员迫切需要使用随时随地的查询动态更新的勘探生产信息,及时掌握重点井的生产动态信息,满足决策的需要。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据知名风司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3G注册用户年增幅达35%,总数达7.26亿。2011年全球3G用户的平均普及率将超过20%,据摩根士丹利估计,到2013年全球3G用户普及率将增至44%。而根据百度最新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0年7月开始,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明显快过PC互联网用户,并且增长势头日趋强劲。

根据IDC的预测数据,到2013年,全球超过33%的就业人群将会采取移动信息化方式。企业移动信息化使业务人员、高管、IT人员等在家里、酒店甚至火车、汽车上就可以借助Wi-Fi、3G等网络建立的VPN去访问企业内网服务器,方便地进行工作。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硬件设备不断的推陈出新,使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最佳的地点和方式开展工作。普及率大大提升的笔记本电脑,以iPhone、Androi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以iPad为代表的小尺寸平板电脑,蓝牙设备、PDA等等随身设备,都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并迅速地向市场进军。

3.研究内容

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研究建立统一的信息交互机制,实现Windows mobile、Android、Mac等操作系统和桌面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对移动技术的研究,建立油田统一的移动管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授权的业务系统,处理以前只能在办公室里才能进行的工作,如:查阅、编辑各种文件、申报、审批、业务处理。

(1)研究多种智能移动设备上的移动开发技术,能在多种移动设备上实现油田生产信息、管理信息、重点预警信息的查询与。

(2)油田生产经营数据、业务管理流程的移动化。研究在移动设备上进行生产报表、现场实时数据的处理、业务流程的审批等。

(3)专业基础信息的移动化。实现地质分层、工程简况、井身结构、岩屑数据、油气显示等信息的查询。

(4)研究移动设备的信息推送技术。开发移动设备统一的消息推送功能,对于井深、钻压、泵冲、有害气体含量等属性设置阈值,对于超过阈值范围的信息用推送的方式发送给用户。

(5)形成油田统一的移动信息化管理平台。

4.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移动信息技术包括WEBX.0、HTML5、Widget/Mashup、P2P/P4P、SOA、SaaS/云计算等架构,以及MIP、SIP、RTP、RTSP等应用协议,下面对典型的架构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WEBX.0:WEBX.0包括现有的WEB2.0和目前还未一致定义的WEB3.0技术,Web2.0改变了传统的互联网模式,把内容制作开放给用户,向主动创造信息迈进,实现人与人交互共同创造内容。WEB3.0则引入工智能、语义网、智能搜索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对现有互联网应用模式带来新的挑战。

(2)HTML5:HTML5是一种Web前端技术标准,HTML5强化了Web网页的表现性能。追加了本地数据库等Web应用功能,成为开发Web应用的一个强有利工具。HTML5具有跨平台性,可以支持多种移动终端设备,一次开发,跨平台应用;支持本地存储应用,实现Web离线操作,提升了可用性;支持WebSocket主动推送技术,提升了信息推送服务的效率;

(3)Widget/Mashup:Widget是一种用户可以制作或下载之后放到桌面或网页上的Web应用,借助Widget,用户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上网方式,享受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服务。Widget能够像本地应用那样运行,具有易用性高、方便用户查看等特点。Mashup是一种新型的基于Web的数据集成应用程序,利用从外部数据源检索到的内容来创建全新的服务。这两种技术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上,可以将互联网络和通信网络的能力进行整合,按照用户需求,定制各种个性化的应用,实现不同场景下相同的业务体验。

(4)P2P/P4P:P2P对等网络(Peer to Peer)是一种资源(计算、存储、通信与信息等)分布利用与共享的网络体系架构,采用分布式数据管理能力,发挥对等节点性能,提升系统能力,是移动互联网核心业务和网络节点扁平化自组织管理的重要方式。P4P改良P2P,强调效率和可管理,协调网络拓扑数据,提高网络路由效率,可以应用在流媒体、内容下载、CDN和业务调度等方面。

(5)SOA: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型,它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的SOA强调端到端服务和用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完善而全面的价值服务。随着电信领域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SOA逐步走向成熟,将会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6)云计算: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支撑服务。云计算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服务,随着电信和互联网网络的融合发展.云计算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其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自身处理能力,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并节约成本。

5.企业移动互联应用模型

如图1所示,企业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型由企业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络+个人移动终端三部分构成。其中企业服务平台是企业信息服务及应用提供者,需要企业从信息利用和服务的角度出发,整合企业所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按其信息资源分类进行封装,形成企业Web应用库,从而为企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络是信息通道,随着3G/4G移动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带宽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级应用的需求。而个人移动终端是企业信息服务的消费者,企业用户能够通过各种智能手机(iPhone、Android机型)、平板电脑等,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快捷地访问企业的各种应用,获取所需的信息,并通过即时通讯、电话等方式处理企业相关业务,使移动终端真正成为贴身的移动工作平台。

图1 企业移动互联应用模型

6.移动办公

移动互联技术在OA中的应用就是移动办公。移动办公是一套建立以手机等便携终端为载体实现的移动信息化系统,系统将智能手机、无线网络、OA系统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办公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的“3A办公”。其设计目标是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随意地处理工作,提高效率、增强协作。

如图2所示,移动信息化平台构建在原有系统之上,不改变原有系统结构,不直接操作原有系统数据库,保留原有系统用户认证方式。是原有系统的扩展和延伸,增加了原有系统的使用移动终端的访问渠道。

图2 移动办公系统结构图

原有的办公系统有多个应用系统可以移植到移动终端上,系统实现以后,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原来通过PC机来操作的功能,从而实现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随时随地的办公。

7.结束语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势头正劲,企业移动应用在未来将迎来很大的发展机遇,企业移动应用即是机会,也是挑战。对于企业本身来说,移动终端数据应用系统的建设可以增加对不断变化的业务战略的响应速度,增加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提高自身竞争力。基于移动设备的油田生产动态信息,可以让油田生产管理者随时随地掌握最新的生产数据和资料,及时做出决策、指挥生产。形成的统一的移动信息化平台也可以应用在各单位的生产管理、科技管理、移动办公以及中石化各类应用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ary Meeker,Liang Wu.2012 Internet Trends[EB/OL].http:///insights/2012-internet-trends.

[2]百度移动.云事业部.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2Q1 [EB/OL].http:///download?f=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2.

[3]王明会.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热点浅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0,04:15-19.

[4]陈晨.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研究[J].现代情报,2011,31(10):169-172.

[5]刘雁.应用云技术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J].邮电设计技术,2011,10:38.

作者简介:史纪强(1973—),男,山东临沂人,系统分析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企业应用的系统分析、架构设计与开发工作。

上一篇:浅谈变电站二次设备状态检修 下一篇:基于Cortex—M3的无线电表采集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