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东北地区庙会的嬗变

时间:2022-10-01 01:04:26

[摘要]庙会作为一种社会风俗,同样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东北地区庙会从民国到当代,无论是民俗风情,还是社会功能,都发生着特有的嬗变。庙会这一特殊的文化载体,在当代焕发了新的活力,体现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特色,功能减弱、休闲娱乐功能凸显、新增民俗旅游功能。当代东北地区庙会在新形势下应该得到转型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

[关键词]东北地区 庙会 嬗变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11-02庙会起源于上古祭祀,由帝王参与并主持,有着早期所固有的神秘性、严肃性。后世庙会是从佛教、道教的一些宗教活动中继承发展来的,又强烈地融入了商业贸易和娱乐活动。东北地区的庙会启蒙于唐朝,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在清至民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庙会不仅风俗内容极为丰富,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民间、商业贸易、社会交往、文化交流的功能和作用。庙会在“”时期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以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挖掘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庙会在当代获得了崭新的发展,更加突出了经济交流、休闲娱乐、民俗旅游等功能。

一、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庙会的社会功能

(一)功能

庙会在发展繁荣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民众的各种。明清时期是中国民间信仰最终融合与定型的重要时期,民国时期东北各地区基本上承袭了明清时期信仰着的各种神灵。善男信女在庙会中对各种神灵顶礼膜拜,逛庙游会又无疑增强了他们的。人们普遍信奉佛教中的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地藏菩萨,还有道教中的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庙会中反映出来的民众信仰的神灵也呈现出一些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色彩,这在世俗神中表现最为突出。除了与其他地区人们共同信奉的关帝、城隍神、土地神、财神之外,还对药王孙思邈、长白山神、医巫闾山神、辽河神情有独钟。

(二)文化传播功能

庙会对民族传统文化起汇聚和传播的作用,它既是当地的经济形态的集中表现,又是文化的表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庙会,俗称香火会,常于是日演剧”[1],每逢庙会,广场上搭起戏台,大戏、马戏、皮影,观者云集,气象万千,百花齐放。庙会上娱神娱人的文化功能和沟通人际关系的作用则是普通集市所替代不了的。庙会在东北地区人们文化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商业贸易功能

在庙会的的神圣光圈后面,是经济活动在起着支配作用。庙会虽以求神拜佛的宗教活动为其源头,但使庙会形成规模并经久不衰的决定性因素却是经济活动。庙会作为跨村跨县甚至跨省的一级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商贩,同时也聚集了渴望参加大规模市场交易、见大世面的人们,所以其商贸功能明显地突出出来,这正是一些商业性庙会历久不衰的意义所在。

在充分了解了民国东北庙会风俗与社会功能的基础上,有利于因势利导、移风易俗。东北地区许多地方已经或正在恢复庙会,加以认真引导和规范组织,尽量摒弃迷信陋习,推进人文建设,为庙会这一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赋了新的时代功能。这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生活,还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当代东北地区庙会风情的嬗变

在当代东北庙会中,求子、求健康等习俗零星散见,跳墙、烧替身、残身等陋习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时代特色。如沈阳皇寺庙会从2004年举办以来,凸显地域化、平民化、娱乐化,开创了一系列的旅游文化活动,深受市民欢迎。有清朝皇家婚礼、锡伯族西迁祭祖、清兵守关巡街表演,充满了浓厚地域风情的北市各项民间艺术绝活展示,还云集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名吃。每年“春节、五一、十一”三届皇寺庙会已成为市民假日旅游休闲的好场所,每届皇寺庙会的游客接待人数都超过百万人次。

作为一种社会风俗,庙会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体现出民俗所具有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当代庙会仍然传承了传统庙会所具有的感恩祈福、崇尚和美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异性。如同样是祈求招财进宝,吉林北山庙会上,人们排队从一大方孔钱中钻过——排队钻钱眼,抚摸扇形大如意,跟招福兔造型合影,等等。民国时期东北庙会涉及宗教、民间信仰的民风民俗已经逐渐淡化,而涉及社会生活的娱人风俗则愈加彰显。如北山庙会上,“来自各地的马戏团、魔术团、文艺表演团纷纷来庙会开场演出。使吉林庙会成为了乐山乐水的旅游盛会。”[2]

三、当代东北地区庙会功能的嬗变

(一)功能减弱

民国东北各地区基本上承袭了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人们信仰庞杂,除了佛教、道教神灵,还有行业祖师神及山神、马神等自然神灵。东北地区的庙宇大都佛、道、儒杂糅,诸神同堂供养,充满了浓厚的俚俗香火气息,突出反映了民国东北地区的多神信仰。当代东北地区有代表性的庙会都是在繁荣区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纳入到地方发展规划中,深深地卷入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着超强意义的现代功能性解读。庙会早期的功能对比当代强大的经济功能相形见绌。

(二)休闲娱乐功能凸显

民国东北庙会中娱神娱人活动占有很大的分量。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活动非常少,而宗庙的迎神赛会带来了欢乐,使枯燥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人们总是希望搞得热热闹闹,在表达自己虔诚信仰的同时也尽情享乐一番。虽然现代城市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冲击着传统庙会的娱乐功能,但是当代庙会的休闲娱乐功能仍然得到凸显。“逛庙会更让人体味出闲散、自由和放松,释放了生活的压力,排解了工作的烦恼。”[3]

(三)新增民俗旅游功能

民风民俗正被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庙会这种传统的文化载体在当代也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拓出崭新的旅游功能。如吉林市政府于1998年建立集旅游观光和经济开发于一体的北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哈尔滨松峰山每临庙会,便举办道教活动,旅游者蜂拥而来,松峰山因此成为知名的道教旅游风景区。沈阳市和平区旅游局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皇寺庙会,其旅游功能已日渐完善,许多知名旅行社加入到庙会中开展旅游咨询和促销活动,旅游六要素也得以充分体现,建立了旅游品牌效应。皇寺庙会已跻身于全国四大品牌庙会之列,被国际度假联盟评为2007中国热点旅游胜地。

四、当代东北地区庙会的转型发展

据《钦定盛京通志》记载,仅承德县(今沈阳市)就有95个名称的庙宇。浑河神庙、辽河神庙等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中国最北方的妈祖庙——沈阳天后宫,闽江同乡在此举办庙会的繁华盛景也早淹没在清末义和团运动中。东北地区的许多庙会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在当代逐渐恢复生机,但就数量来讲,东北地区庙会确实在减少,众多游客向少数大规模的庙会云集,如辽宁大石桥迷镇山庙会、海城庙会、喀左天成观庙会、沈阳皇寺庙会、吉林北山庙会、黑龙江松峰山庙会、猴石山庙会等。这些原本就有着一定规模的传统庙会,更加走向规模化和品牌化。这些大型庙会除沈阳皇寺庙会外,分别被评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地区的庙会文化不能说就此走向衰弱,但是必须在新形势下转型发展。

首先,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不能虚化其文化内涵,以纯功利为目的进行转型。如吉林省北山药王庙会以及娘娘庙会上,曾经有通过观看仪器欣赏到泰国人妖表演的现象,游客本来是进行休闲旅游,却被这种与传统民俗文化相斥的荒谬现象所困扰。[4]在当代东北地区庙会进行转型发展,必须规范制度,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勿让算命起卦、跳墙、烧替身之封建迷信遗存有肆虐发展的机会,要让民间文化在庙会上散发出勃勃生机。如在长春市新天地新春庙会和元宵庙会上,不仅像剪纸、刻章、制作糖人、传统烙画等特殊工艺品琳琅满目,游客还能现场观看,进行体验式旅游。

其次,不仅要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进行传播,还要肩负着推广濒临失传的民俗绝技的任务。前者以喀左天成观庙会做的最为出色,喀左天成观庙会被称之为“皇会”,由于在封建时代,是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才能开办的。现在成为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天成观庙会对于继承和传播东蒙地区地域文化和蒙古族艺术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后者以沈阳皇寺庙会最为突出。如蔡氏飞车走壁表演、东北大鼓、奉天落子都出现在皇寺庙会上,“老北市摔跤”表演、老北市拉洋片等令游人耳目一新。在庙会上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足以振奋人心。这对于在新形势下,继承和保护已经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最后,庙会借助旅游东风,在提升假日经济和旅游经济中充分发挥出作用。相信当代东北地区这些庙会或借助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或受益于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必会对区域经济文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如哈尔滨松峰山庙会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5],这些年来,松峰山庙会带动了松峰山的旅游发展。宾县猴石山庙会是黑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6],猴石山庙会带动了宾县周边的假日经济和休闲旅游。当代东北地区这些庙会正在慢慢进行着适应新时代的转变,正在对提升地区经济和建设人文环境做着独特的并经常被忽视的作用和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宴春,赵晋臣,孙云章.怀德县志:卷十一·礼俗志[M].铅印本.辽宁:民国二十三年(1934).

[2]吉林市旅游局工作者.北山风景区.吉林市旅游信息网,2008-02-22.

[3]和平区旅游局.打造皇寺庙会旅游品牌.提升区域发展文化内涵.http://,2010-9-26.

[4]曾亚玲.关于发展吉林省民俗旅游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7(5).

[5]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http://www.黑龙江省人民政府.com,2009-06-10.

[6]黑龙江省文化厅关于公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 http://,2011-6-26.

上一篇:陶瓷颜料装饰粗陶的创新应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钱钟书式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