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备考重点追求精准备考

时间:2022-09-30 11:41:14

确立备考重点追求精准备考

山东卷第31题为选修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相应考题(选做题,分值10分)。由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学习内容与必修模块有较强的关联,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觉相对好学,选修该模块的同学相对较多。但从近两年的高考阅卷情况来看,该题却并不好解答,整体得分率低于其他两道选做题。那么,如何协调“好学”与“不好答”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答好该题呢?笔者认为,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梳理出高频考查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备考重点,从而进行精准备考。

一、 梳理高频考查内容,确立备考重点

高效的复习,关键在于准确地确立备考的重点,以较少的复习量换取较好的复习效果。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过去几年的高考试题,排查、梳理高频考查内容,并据此推测今后可能的考查内容。具体梳理时,可参见下表所示的形式。

根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大体可以把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型。从上述统计表可以看出,近六年的高考考题,除2012年的考题涉及海洋灾害和地质灾害中的部分知识外,其余各年考题涉及的知识全部集中在气象灾害这一种类型上,对灾害类型的考查较为单一。这种命题选择极为罕见,个中缘由我们难以猜测,却足以说明气象灾害这种灾害类型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六年来对气象灾害的考查一直都在进行,但对具体灾害的考查,

每年并不相同,旱灾―涝渍―火灾―台风―寒潮―洪灾,依次进行,逐年变换。除2009年的“火灾”变相考查“旱灾”外,其余年份,基本上不重复。

从具体的问题来看,高考试题对具体知识的考查也非常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引发的次生灾害、防治措施。其中,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的考查频率最高,除2009年外,其他五年皆作为重点考查。而对自然灾害的特点、直接危害等内容考查的很少。

二、 合理预测考查方向,追求精准备考

针对上述的知识考查特征,在备考时可进行合理预测,适当删减、整合,兼顾一般,突出重点,力求精准备考,提高复习质量。

1. 强化对气象灾害的复习。在众多的自然灾害类型中,气象灾害无疑是高考考查的最主要的类型,备考时应把其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对待。复习时,可根据其具体的灾害形式,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干旱”“洪涝”“寒潮”“台风”“沙尘暴”

等若干小专题。

需要说明的是,地质灾害的相关内容尽管一直很少考查,但该种灾害对社会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普遍

且巨大,《考试说明》重点强调了这部分内容,全国新课标卷也对其常有考查。因此对该种灾害,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予以重视,尤其是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具体灾害类型要格外关注,不抱侥幸心理,谨防万一。对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则可以

做一般性复习。

2. 合理推测可能再考查的具体气象灾害形式。对具体气象灾害的选择上,命题老师

有着一个综合的考虑――尽量避免对某一单一知识的重复考查,所以在具体灾害的考查上体现出依次进行、逐年变换的特点。对此,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如果命题老师继续考查气象灾害

知识,其可能性有两种,一是选择“沙尘暴”“暴雨”等尚未考查过的气象灾害进行命题,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进行新一轮的考查。因此,“沙尘暴”“暴雨”等气象灾害应作为下一步备考的重点,而对已考过的各种气象灾害,则应关注其尚未考查过的角度。

3. 突出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引发的次生灾害、防治措施”等高频考查内容的复习。针对考题的具体设问主要集中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特征,备考时,我们对每一种灾害类型的复习都要突出这几个方面。在进行基本知识的复习时,尤其要注重对每一种灾害的成因分析,通过成因总结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逻辑归纳和缜密推理

的思维能力。在进行针对性训练时,则要重视对此类题目答题方法的指导,适当建立必要的答题模板。

如在回答2008年的“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一问时,应先了解涝渍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

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在读图了解其空间分布状况时,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即先从大范围区域上宏观地了解涝渍灾害的主要分布状况(我国东部),而后再进一步观察涝渍最严重的小范围“极值区(河流中下游沿岸)”;在具体分析原因时,则要注意从影响涝渍灾害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等)两大方面综合考虑,寻找其与灾情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答题模板的建立只是提供答题的一般思路,具体答案的组织一定要结合具体区域的特征和图示信息

进行,不可简单套用。

策略性地复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优秀成绩的取得更需要

教师和学生长期的付出和努力。

上一篇:南方CASS简编码在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 下一篇:大数据驱动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