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特征与教育

时间:2022-09-30 11:17:18

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特征与教育

一、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现状

(一)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生活堪忧

有调查显示,45.9%的监狱服刑人员表示,其孩子目前的生活没有保障。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活缺乏保障主要体现在生活费用支出缺乏保障和居住条件明显下降。

(二)辍学现象严重,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

有统计结果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辍学的人数占被调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的13.1%,并且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的辍学群体在其父(母)亲入狱后显著增大。

(三)流浪、乞讨现象令人担忧

有统计结果显示: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社会上流浪、乞讨的占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的2.5%。

(四)犯罪率远远高于全社会未成年犯罪率

有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的人数占被调查人员未成年子女总量的1.2%,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其父(母)服刑后犯罪的比例要大大超出正常群体的比例。

(五)孩子是监狱服刑人员的主要精神支柱

有调查表明:孩子成为服刑人员,特别是女性服刑人员最大的心理负担。其内心悔恨因入狱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已经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他们希望子女能够不因其服刑而受到任何不良影响,能够得到关爱,不受歧视,正常地生活,学习。可以说,孩子在狱外的一切情况均直接影响着服刑父母在监狱的表现。

二、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特点

上述问题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长期以来处于未成年人关爱工作的边缘,社会关怀十分薄弱。这也让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与同龄的心理发展正常的未成年人相比,显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一)自卑、自闭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弱势群体。这些孩子的心灵因父母一方或双方被判刑,被迫罩上了阴影。他们在心灵上受到沉重打击,这些未成年人与其他未成年孩子一样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初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有待心理疏导。

(二)爱“发脾气”“、易激惹”等社会防御性倾向

因服刑家庭的特殊性,子女在心理,行为,个性方面的弱势以及社会对服刑家庭的“有色眼光”,都会造成服刑子女在社会交往中缺乏自信,过度敏感,以致出现若干社会性发展问题,如在心理行为方面表现出“易激怒”,爱“发脾气”等社会防御性倾向。

(三)被动、消极

有调查显示,服刑家庭的子女对同学(或同伴)交往的评价明显低于普通家庭子女。另外,由于这一心理,也使他们难以主动请同学或老师帮助自己,因此与普通家庭子女的学习相比,服刑家庭的子女大多在学业上有问题。

(四)敏感、心有顾忌

有调查显示:有20%的服刑家庭的子女不愿意接受社区帮助,在愿意接受的80%受访者中,绝大多数选择了“非公开化”的帮助形式,愿意接受“公开资助”的仅有7.0%。可见,服刑家庭子女虽然面临多重发展危机,但对社会援助还是心存顾虑的。这一方面表明了这些身处弱势的儿童非常敏感,他们从内心是不愿意被视为“弱势”或者“特殊群体”的。

三、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

参考研究结果及上述分析、讨论,针对服刑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树立“全纳性教育”理念,建立助学机制,提供可能的教育援助

“全纳性教育”,就是要促进所有儿童的教育参与,不排斥任何人。“全纳性教育”是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和促进教育中的个体彼此接纳差异的教育。对于服刑家庭子女的教育,之所以要树“全纳性教育”理念,就是一方面要看到这些青少年的特殊教育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教育援助;同时要帮助服刑家庭子女“去特殊化”,引导社会对他们的包容与接纳,促进他们从心理上与社会接近、与他人建立正常化的互动关系。

(二)提供专业心理援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服刑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显著高于普通家庭子女,也高于全国的调查数据,而且服刑家庭子女在发展需求上,心理情感及社会性方面的需求仅次于“学习”,占到14.3%。这些表明:服刑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他们需要专业的心理援助。情绪困扰、自信心不足、社会交往等是服刑家庭子女最突出的三大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通过专业的心理援助,缓解服刑家庭子女内心的压力、改善他们对自身的评价和认同、帮助他们释放情绪并学会合理控制情绪、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社会交往技巧、适当进行行为矫治等,能有利地促进该类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三)坚持系统干预模式,改善服刑家庭整体状况,提高家庭功能,修复亲子关系

服刑家庭子女的身心发展问题与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除了要直接对服刑家庭子女提供帮助外,也要重视对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的环境建设。在争取学校、社区配合的同时,服刑家庭子女最需要改善的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前提,家庭环境从基础上决定了儿童社会化的程度与方面。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等软环境都会对儿童的性格、思想道德、行为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服刑家庭从结构上、功能上都有诸多危机,不但物质生活条件差、社会地位偏低,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亟待改善。因此,要想提高服刑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就必须首先将这些儿童放在家庭中去考虑,从整个家庭的功能上去帮助,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支持系统。

(四)建立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丰富社区支持的内容与功能

调查显示,服刑家庭尽管非常需要社会支持,但更难获得支持。因为其成员本身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更可能遭受社会的排斥,即使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在社会理解、就业安置等方面也更为困难;服刑家庭子女因父母的犯罪,也无形中增加了受助的难度。同时,服刑家庭也表现出对社会支持的防御甚至拒绝。总之,服刑家庭有着不可回避的特殊性,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参与完成。另外,服刑家庭子女以往所得到的社区帮助多数是物质层面的,而服刑家庭子女对学习、心理情感与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求相对物质层面更为迫切。所以,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丰富社会支持的内容与功能是帮助服刑家庭的必要手段与途径。

在所有未成年人中,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但是关心他们的成长,是做好整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帮助他们解除生活困难,消除心理阴影,与所有未成年人一样,在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中学习、生活,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上一篇:公共资源交易管治暂行总结 下一篇:卓越绩效治理示范基地认定与管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