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达环保主义

时间:2022-09-30 11:14:39

菲达环保主义

全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龙头企业逆势增长,其掌舵人讲述其中的奥秘。

在整个机械设备行业经营全线下滑陷入困境的时候,环保上市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总体净利润增长速度达18%。而这其中又以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菲达环保)的业绩增长速度更快。

环保行业三季度业绩增速整体低于上年度。但菲达环保10月30日的三季度公告显示, 2012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9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6.24万元,同比增长132.332%。

菲达环保作为一家国有上市公司,遇到困难时想到的是“市场”而不是“市长”。身为董事长的舒英钢不拥有菲达环保股份。在舒英钢的办公室里,总有一叠用过的稿纸,那是打草稿用的。舒英钢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关键要靠市场。

企业不能成政绩工程

李强强:政府从2010年就开始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突然发现,国家支持了几年的风电、太阳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都不是很好。你怎么理解这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越支持越下滑的情况?

舒英钢:光伏企业出现这种危机,有两个原因。我也去看了几家光伏企业,它们的设备是从德国买来的,原材料进去以后,通过若干道既定流程产品就出来了,实际上不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扩张过快,盲目发展,企业的成长,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企业巴不得一天就成世界500强。四两拨千斤,这句话本来就有问题,何况它们要“四两拨万斤”,超越自己的能力,超强度地盲目投入,一旦条件稍微有点变化,他们就处于风口浪尖,随时会有危险。当一个企业对人的要求特别低时,这个企业就肯定没有核心竞争力。

李强强: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也还处在摸索阶段。什么该扶持,什么不该扶持,什么时候扶持,扶持到什么程度,业界的看法各有不同。也有些人认为,像光伏、风电这样的产业就是被政府扶持坏了。

舒英钢:政府扶持是方向性引导,这个肯定没错。在税收、投资、人才引进方面出台些指导政策,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最可怕的是好大喜功,一窝蜂地去搞一些事情。

当一个产业变成地方政府的一个政绩工程来做的时候,这个产业势必供大于求,导致部分企业必垮无疑。有些地方不断地鼓励企业做大,从现在的一倍做到100倍,再做到1000倍、10000倍,把企业作为一个政绩工程来弄,这种发展方式是反科学的。扶持可以,比如,投资项目,政府给你贴一半利息,这个作为产业扶持导向是对的,但是企业自己要把握好。有时候企业投1亿元不会死掉,投10亿元就死掉了,是因为没把握好。

李强强:现在有一种说法,民企的国企化。比如某些地方政府在民营企业面临困难时,跳出来挽救。你怎么看这种行为?

舒英钢:民企的国企化,我理解有两层意思。民营企业做大后,如何真的凝聚人心,让下属的员工感觉到这是自己的企业,这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很多民企做大以后,内部的管理体制,逐步向国有靠拢,很庞大,效率也降低,他们规模大了之后,没有学习到国有企业好的一面,反而出现了“国企病”。第二个国企化就是你说的,民营企业大了以后,地方政府对民企的依赖造成的。

李强强:作为一个国企负责人,你怎么看待社会上关注的国企利用垄断优势对产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舒英钢:现在国企有好几类。第一类国企是垄断性国企,石油、电力、通信。在这些体系内,都不需要考虑市场。第二类是水务集团、建设集团等一类国企。它们主要他们主要是用来建设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因此大都不讲效率,或是效率低下,因为他们有政府的依靠。第三类是像菲达环保这种国企,没人保证你的市场订单,没有任何的特殊资源。在市场中完全透明竞争,凭技术和综合优势中标。在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和民营企业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问第三类国企有没有好处,我认为有。菲达环保作为一个老国企,因为是国字号,客户认可度就高些,起码诚信不会有什么问题,经营是规范的;银行对我们这样的企业信贷支持方面也比较放心。虽然我认为是菲达环保是三类国企,和民营处于一样的竞争环境,我们的优势也有,老牌子国企,一步步过来,我们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还有这么多光环,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应该说我们在民营环保装备企业竞争中还是有优势的,这个优势是菲达环保人在这么多年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己建立起来的品牌。

环保发展快于其他产业

李强强:经济形势不好,一般认为企业自身经营有困难,肯定考虑不到环保的层面,理所当然认为菲达环保也应该随着经济形势出现下滑。但财报恰恰显示菲达环保是增长的,且利润比营收的增幅要大,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舒英钢:中国的环保产业发展快得益于四大原因。第一,随着与国际接轨,国家提高了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标准。这些标准提高以后,倒逼环保产业追求技术进步,为实现达标排放做出努力。第二,国家重视环境治理。从国家层面,保护环境已经作为一个基本国策。全民的环保意识增强,民众监督政府,提高了环保重视程度。以环境保护部为首的各级政府环保部门体系,严格执法,给环保产业带来非常大的推动力。原来环保设备粗制滥造,稀里糊涂也能过去,现在一严格执法就过不去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环保企业就倒下了。第三,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电力需求带动了电源建设。其中70%以上以燃煤电站为主,燃煤电站必须解决粉尘、二氧化碳等氮氧化物、有毒有害气体的问题,带动了环保产业发展。第四,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发达国家因制造成本的增加,开始向中国采购零部件;金砖五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大量建设燃煤电站,采购中国的环保装备。所以目前我们整个环保产业发展势头比其他的产业好,这非常正常。

就菲达环保本身来说,首先技术创新的功底很好,菲达是最早进入中国环保行业的企业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期,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援建中国的第一个电除尘研究所,当时中央和浙江省就把电除尘的这个项目放在了菲达环保。随后在联合国电除尘器研究所的基础上,每年推进技术进步,并一直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截至目前,已经花费近6000万元从国外引进7项先进技术。我们有国家级的专家,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有博士后工作站,有国家工程实验室,有浙江省的院士工作站,所以我们技术底子很好。菲达环保瞄准国际前沿技术,科学选择技术进步的途径,因此在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菲达环保独特的路子。

在企业管理方面,我们遵循两条,第一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进企业的科学管理;第二条是,以人为本,遵循市场规律和与市场接轨。尽管菲达环保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但是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绝对是按照市场化运行。

我认为企业就是按照市场需求做产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企业就是企业,菲达环保作为一个国有控股公司,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遵从企业科学管理的规律。

今年我提出,用三年时间推行精益管理,来提升整个菲达环保的内部管理水平,先提高效率,再提高效益。在菲达环保内部我们纸张都是两面用的,在我办公室内,一部分稿纸是新的,一部分是用过的,我打草稿都是用这些纸张,然后誊写到新的上面,这就是我们的精益管理。我认为推进企业现代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追求价格性能比的最高境界。不管说什么,企业最后要回归到价格性能比。

环保产业大环境,菲达环保自身的技术优势及遵循市场规律下的科学管理,保证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李强强:菲达环保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习惯去找“市长”还是找“市场”?

舒英钢:找市长的情况很少,基本不找,肯定是自己找“市场”。我们现在的技术进步也是瞄准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来走的。不找“市长”,但是我们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及当地政府等主管部门沟通和交流很多,通过他们获取更多的产业发展和市场方面的信息,当然也取得他们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我们对政府不依赖,自己有定位,完全靠企业自身,所以我始终认为,企业的事情就是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干,正因为有这个基点,我和我的团队真的是比较努力在做。

李强强:菲达环保财报中显示,国际市场增长速度已经快于国内市场了,而且看起来国际市场增长了,国内却降低了。这一快一慢,是菲达环保的自主战略选择,还是客观市场环境使然?

舒英钢:中国的环保市场很大。环保市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气、水、固废。当中,气主要针对燃煤锅炉,燃煤锅炉用户中最大的是电站。电力需求进入均衡发展的时候,国内燃煤电站的建设放低速度了,这是一个原因,属于客观市场变化,以后新建燃煤电站速度肯定会放慢。

对菲达环保方面来说,国际化市场定位也不一样,有些是第一世界国家,有些是第二、三世界国家。国际市场这块应该在今后要占到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这是我们的目标。进入国际市场,视野更加开阔,技术就更加超前。

李强强:有人说企业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也赞成企业应利润最大化奉为圭臬,因为作为企业管理者,你的最低使命就是保全企业。你怎么看待国企的使命、利润最大化及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

舒英钢:我从来没提过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发展的核心我始终认为是可持续发展。我在菲达环保当一把手19年。我和我的团队是把菲达环保当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把菲达的事情做好我们责无旁贷。

为什么我从不提菲达环保内部的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有很多平衡的问题,企业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就会出问题。比如一个员工进来是个大学生,从远期目标来说企业要不断培养他,通过3~5年的训练,他进步成才了,他的企业情节与随手挖来的人大不一样。而如果按照利润最大化,我培养他投入的钱,都是利润,2万元去培养他,就少2万元利润。利润最大化这句话我不提,并不是说是以降低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为提前的,是把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放在第一位。

我们内部有份《菲达报》,有人建议这个部门撤掉,一年省下来就是30万元~40万元。我说不能省,因为企业是需要灵魂的,我们通过这份《菲达报》,传递着最高决策层对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观点、理念措施,如果把这40万元砍掉,从企业长远利益和提升企业凝聚力来看没好处,“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慎重对待能源“高能低用” 下一篇:感知无锡智慧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