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杨澜

时间:2022-09-30 10:07:38

阳光下的杨澜

你看到过杨小姐生气吗?

在采访写作《一问一世界》的一年时间内,这是对面的采访对象常常问起我的一个标准问题。听到他们的这个提问,初始有些许的诧异:作为密切接触过杨澜的人物,他们到底在求证什么?

求证也许是采访者的一种工作方式,于我,却是不常采纳的路数,说实话,我喜欢更主观一些。与对面的杨澜每次交流与沟通,我似乎都在无意中屏蔽掉他人给予我的说辞,但越深入采访,我越来越对众人都感兴趣的这个问题起了兴趣。在杨澜和她的团队将《杨澜访谈录》做到十岁的当口,这个问题其实内藏了诸多大众的共同疑问:作为一名女性,辗转腾挪于传媒界和商界,无论输赢,无论进退,杨澜为什么总能以优雅温和的姿势保持着近乎完美的形象?

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回答的,但我也许可以循着《一问一世界》的思路,通过一些碎片式的细节,来主观地描摹此“一问”背后的彼“一世界”。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我将《杨澜访谈录》比喻作杨澜的一部作者电影,一档10岁的电视栏目其实承载了杨澜对世界的处置方式和价值观。希区柯克曾说过,童年里他受到了这个世界太多的恐吓,所以他的人生乐趣在于用电影来恐吓这个世界,于是我们在希氏的镜头下看到的是阴谋、惊悚和悬疑。在一个越来越关注心理质量的年份,从童年说起,显然不是老套的长篇小说的叙事笔法,它意味着人文与科学交织一起的“个体成长论”。于是,我们看到:在《杨澜访谈录》的开首,或者是转场,一个“家庭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的问题常常成为杨澜的采访老招,但这个老招总是屡试不爽,它所制造的谈话片段总是能够成为《杨澜访谈录》的美妙桥段。

这个问题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吗?神奇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提问者。这是所有与《杨澜访谈录》有过交集的人们给我的答案。曾经的制片人周七月用“叹为观止”来形容杨澜的提问功夫,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蒋昌健总结杨澜的沟通艺术时,一言以敝之:杨澜高妙的交流感源自于优质的家教。作为20世纪60年代少有的独生女,杨澜得到的不仅有教授父亲和工程师母亲的生活呵护,更可贵的是理性有加的独立教育。当年,大四学生杨澜自作主张报考了CCTV主持人的选拔,父亲告诉她一句话:我们没有任何背景,只有依靠你自己。在进入决赛的重要关头,杨澜被评委们评价为“不够漂亮”,面对女儿的不服气,杨妈妈说:澜澜,该是你的,就不会是别人的;是别人的,你抢来做什么?

父亲母亲的一席话,让杨澜于刹那间明白了自己名字“澜”的含义:父母以“澜”为自己命名,就是希望一个女孩子能有海一样的开阔胸襟,温润又淡定,自强又自立。来自家庭的启蒙教育,无疑帮助杨澜逐渐建立了既丰富又纯粹、既激情又节制的思维方式,这使得她在与外界的沟通上不仅具备了圆满的心智,更具备了趋于圆融的潜能。

巴里・帕里斯是奥黛丽・赫本生前的最后一位传记作者,他在前言中写道:“对传记作者来说,奥黛丽・赫本是一个梦想,同时又是一个噩梦。没有哪个电影演员像她这般令人尊敬,自身充满灵感,又能够激发身边的人。她在银幕上的表现和她在银幕下的善举都无与伦比。她与人为善,每个人都爱戴她,从没有人说过她一句坏话。她做过的最恶劣的事情,也许是在1964年的奥斯卡颁奖晚会上,忘记提及帕德里夏・尼尔。她没有留下骇人的秘密,媒体从来也没有机会曝光她的丑闻。在她和蔼、热情的外表下,是一颗更加和蔼、热情的心。”

2011年的阳春,端详着《一问一世界》封面上的杨澜,我想起了巴里・帕里斯的这段话,忽然如遇白雪。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阳光之下,杨澜正在做和将要做的,是成为愈来愈好的自己。

浮世浮城

作者:辛夷坞 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4-1

我们都曾经渴望这样一种感情:有一个天之骄子,他近乎疯狂地对你用尽了所有的算计,只为了最后能够将你紧紧地拥在自己怀中。对爱有幻想的女人来说,这是极端的浪漫,但对于把平静生活当成人生终极目标的赵旬旬来说,这种强大的情感侵袭,带来的只有恐惧。只是,人生如此漫长,倘若始终如死水,不起半分波浪,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那么,你敢赌吗?是选择在沙漠跋涉的途中,最后仍相信前方有尽头;还是逗留海市蜃楼,在喝干最后一滴水前,都安心住在你的城池?

爱与寂寞

作者:(印)克里希那穆提 著,罗若苹 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7-1

在《爱与寂寞》中,克里希那穆提带领我们深入探索了我们与自己、与别人、与团体的关系,指出只有认识自己,了解使个人与团体分化、孤立的制约因素,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关系”。只有当心灵不再有任何形式的逃避时,我们才能与寂寞、孤独直接沟通。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热情,拥有爱。《爱与寂寞》使我们再次沐浴在克里希那穆提丰富、独特、感人的心灵之光中,从而有能力在人生中创造真爱。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作者:王伟 著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3-1

用一本书看懂世界格局!听不懂新闻,看不清局势,时政谈话无从插口?现在可以和这些说拜拜。《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细数近代世界史政事件,从资本流向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将其中的是非曲直剖析得淋漓尽致,呈上一部国与国之间的精彩大戏。

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

作者:[美]彼得・彼得森(PeterG.Peterson) 著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1-4-1

黑石集团创始人彼得・彼得森以睿智、老练的文笔描述了他非凡的生命故事,他是一个真正的“巨人”,是投资银行家、政治家、美联储官员、反对财政赤字的公众人士、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创始人。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科尼市的他,8岁时就在父亲希腊餐馆的收银台前帮工,大学毕业后25岁就做了市场研究公司Market Facts公司的副总裁,后接受尼克松邀请,出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被誉为“尼克松政府经济领域的基辛格”,之后转任商务部长,再之后又在危难时刻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解救了雷曼兄,开始了他的投资银行家生涯,后来他以4个人和40万美元创建了黑石公司,并把它创建为私募巨头。

好人会有好报吗?

作者:[美]史蒂芬・波斯特,[美]吉尔・奈马克合 著,高子男 译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5-1

好人会有好报吗?我们付出的一切值得吗?书中传递出震撼人心的事实如下:

付出与回报有着因果能量转换,付出的能量能延长人的寿命,付出的能量能降低死亡率,只为他人祈祷这样的简单行为,能大大降低病痛对我们的影响。而这些,也只是付出能量回报形式的冰山一角。书中传达的关于付出的能量观念,能使我们勇敢地面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激励我们把“付出”变为生命中的推动力。在焦虑情绪越来越多、社会生活多元的今天,本书能及时地给我们带来理性和慰藉,能够真正地修补我们残破与疲惫的心灵。

上一篇:大脑中的橡皮擦 下一篇:终极减肥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