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神信仰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30 10:03:55

三界神信仰研究综述

【摘 要】三界神作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地方大神,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三界神信仰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则起源于近代,通过对三界神信仰研究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学者们对三界神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文化地理学视角看三界神信仰圈,二是以历史学视角对三界神信仰流变的考察,三是从人类学视角看三界神信仰,四是从语言学角度对三界神经文唱本的解读,五是国外学者对三界神传说的研究。

【关键词】三界神;民间信仰;民间传说

三界神是岭南地区的地方大神,相传为明朝初期广西贵县人冯克利,因上山砍柴遇到神仙,获赐宝物而得道成神,利用法术造福乡里,因此受到人们的尊崇与祭祀,至今仍在民间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因此,三界神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三界神及其信仰进行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则起源于近代,总的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三界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从文化地理学视角看三界神信仰圈

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的,特定地区的文化现象总是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计方式等有着极为密切地联系。三界庙是三界神信仰的重要载体,三界庙的分布状况,能够基本反映三界神信仰的分布状况。滕兰花、袁丽红发表的《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1]一文,通过对大量广西地方志资料的梳理,对清代广西三界庙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做了统计,大致呈现了广西三界庙在清代时的分布状况。除此之外,郑维宽的《明清时期岭南三界神信仰考论》[2]一文也对三界庙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统计,通过对明、清两个时期岭南地区三界庙的分布状况的统计,得出清朝时期岭南地区的三界神信仰较明朝更盛,三界庙在空间上呈现出西强东弱的分布特点。

二、以历史学视角对三界神信仰流变的考察

历史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有关三界神史籍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三界神的生平、三界神形象的转变,以及三界神信仰圈的扩展等问题。较早对三界神生平进行研究的是容肇祖先生,他在《三界神考》[3](107-109)一文中,通过对古代碑文典籍的分析,容肇祖认为三界神信仰是从广西传到广东,并注意到古代典籍文献中对三界神姓氏与祖籍记载上的差异;此外,壮族学者白耀天先生在其《历史上岭南诸神考源》[4]一文中通过对大量古代文献的考察,认为三界神是岭南本地的地方首领兼巫觋,在流传的过程中被道化的结果。同时,他还推断人们早在宋元时期就开始对冯氏进行祭祀。

三、从人类学视角看三界神信仰

对人类学者而言,神灵信仰和仪式构成了文化的基本特质,也构成了社会形态的象征表现方式。[5](347)三界神作为地方社会普遍信仰的神o与地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密切,人类学者对三界神信仰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析三界神形象的演变考察地域社会的转型,如唐晓涛在《三界神形象的演变与明清西江中游地域社会的转型》[6]67-109一文中注意到了三界神形象的演变过程与地域社会的转型的关系,并认为地域社会的历史进程是造成三界神形象演变的结构性条件。二是对三界神祭祀仪式的研究,这在唐晓涛的另一篇文章《神明的“正统化”――从明清西江中游三界神诞仪式说开去》[7]中有所体现,作者不仅论述了三界神不断正统化的过程,并且记录了广西贵港、桂平几个乡村的三界诞仪式,对仪式过程进行了研究。

四、从语言学角度对三界神经文唱本的解读

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对三界神祭祀过程中师公、道公手中的经文唱本的翻译和解读。三界神信仰在广西十分盛行,不少地方的师公或者道公手中保存有仪式过程中喃唱延请三界神的经文唱本,这些经文唱本是研究三界神信仰的重要材料。但是,目前学界对三界神经文文本的研究仅有覃薇的硕士毕业论文《三界公经文文本研究》[8]一篇。覃薇所研究的经文是广西都安县龙湾乡师公的手抄本,在这篇文章中,覃薇完成了对原始文本的五对照翻译,即原文、国际音标、标准壮语、字面直译、意译,丰富了壮语古籍的素材,为母语为非壮语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

五、国外学者对三界神传说的研究

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较早把三界神传说作为研究对象的是德国学者艾伯华,他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9](240-241)一书中将三界神列为了其中一个类型,并介绍了基本情节单元,除了对三界神传说的情节单元进行归纳叙述外,艾伯华还尝试给出自己的见解,并考证其历史渊源等。但是,当时艾伯华掌握的三界神研究资料有限,没有发现更多的三界神传说亚型。

结 语

前辈学者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三界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明清时期三界神信仰的研究,对三界神信仰当下状况的研究并不多。对于伴随三界神信仰而产生,并且现在依然流行于民间的三界神传说更缺乏专门的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资助课题,2015年度研究生创新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CXZD06。

作者简介:张兰芝(199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民间文学。

参考文献:

[1]滕兰花、袁丽红.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7(04).

[2]郑维宽.明清时期岭南三界神信仰考论[J].岭南文史,2008(02).

[3]容肇祖.三界神考[A].东莞市政协.东莞风俗叙述与研究[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4]白耀天.历史上岭南诸神考源[J].百色学院学报,2007(01).

[5]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唐晓涛.三界神形象的演变与明清西江中游地域社会的转型[J].历史人类学学刊》第六卷,2008.

[7]唐晓涛.神明的“正统化”――从明清西江中游三界神诞仪式说开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9-24(007).

[8]覃薇.三界公经文文本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2.

[9](德)艾伯华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上一篇:“微课堂”及以此开展的新型教研活动探讨 下一篇:海南胡椒产业如何走出低端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