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09-30 09:24:06

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和谐教育。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就不能不研究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其结构化,由始至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轻松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首先,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的创新理应走在其他学科的前列,因为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只有对传统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的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教育阶段的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其次,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 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问,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去找答案;去讨论;去选择。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最后,强调对个体注意的模式。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尽量保持对个体的关注,鼓励他们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策略。通过采用这种式,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幅度提高,他们思考 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幅度增强,学习积极性也会高涨。这样,整个的教学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教材的拓展需注重目的性

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的划分教学内容,选定学生感兴趣的为切人点,对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性取舍,将拓展式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导向锁定,突出某一侧重点,激发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思索与共鸣,最大限度地拓展对原作的理解。如果不注重拓展内容的目的性,拓展内容与文章的教学 目标严重脱节,就会造成拓展的画架子,起到得不偿失的作用。例如:我们利用学生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反过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就课文中涉及到的某些文化现象,人物背景等多层面地生发开去,自觉地挖掘,欣赏其中美的蕴含,从而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思维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人手,并以此为有效的载体,在拓展活动中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重点突出。在问题的设置上突出导向性,梯度性,在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同时,引导学生把握文脉,理解情节,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写作特点等内容。教师对拓展重点的具体解读和拓展内容的衔接是展教学功效落实与否的关键所在。掌握特点,举一反三是语文拓展式教学的内核。拓展就其本意来说,是一种学习迁移,它需要学习者对原知识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并在相似的学习情境中进一步展开。就某一篇文章来讲,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是拓展活动的最终教学宗旨。由于学生对一些新知识从未接触,必然地会产生茫然的感觉,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相关特点,尤其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掌握规律,如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要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写景状物、伏笔照应、推敲文字等等,在形成一定的认识后,再结合课文认真分析,细心领会,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一般特点。要真正体现“拓展”的教育意义,就必须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进行“举一反三”的迁移式学习,学生在与老师一起分析技巧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水平和阅读经验加以运用或对照,使学生的认识从知识性的理解上升到实践性的感悟,尽可能地实现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实施多元性评价,让合作贯穿整个教学

根据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学生多元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一套全新的评价观念。在语文评价中,应该充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理解方式和知识的获得途径,而不能予以一个统一的、模式化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手段上,鉴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不适于过多采取量化和客观的方法,而应偏向于定性评价。在具体评价的实施方式上,应建立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价,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加强的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致力于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习惯的形成。也就是评价要真正起到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其核心就是把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自主地学习。而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培养合作学习首先要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我们可以设置四人为一组,组内学生成绩有差异,有成绩较优者与较差者之分。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任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各方面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环境。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监控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差生应给予多方鼓励,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便提高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能,从而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转变观念,对内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外争取家长 、学校的支持。同时,辅之以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校内外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语文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 ,这样 既能丰 富学生的语文 知识 ,提高学生 的语文 能力,又能把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唯其如此 ,才能真正做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上一篇:中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的思... 下一篇:《暮江吟》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