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这样的“失败”老师又何妨?

时间:2022-09-30 08:53:25

做这样的“失败”老师又何妨?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9-0023-01

“你的孙子不属于我们招生范围内的学生,我们不能收。”“原来的学校不收这个孩子,我才带他到这里来报名的。”“学习差了,影响班上的成绩,你还是让他回原来的学校读吧。”“我去了几次都报不到名啊!”……

这是一位老师和家长在办公室的对话。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我心,笔者扼腕叹息之余,不禁想起某老师因班上一学生成绩差,鼓动家长带孩子去鉴定智商,而引发的轩然大波。

的确,现今不少学校和教师,为了不让所谓的“问题学生”拖后腿,想出了种种办法,或劝其家长去鉴定,开残疾证明;或将其放在旁边,不上报;或拒收,推给他校……真可谓煞费苦心。扪心自问,这是真正的教育吗?这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吗?时下,校园里发生的种种怪现状,足已证明我们的教育“病”了,有的教师“病”了。这绝非耸人听闻。

有教师会竭力辩护,出此下策实属被迫无奈,都是分数惹的祸,因为领导要成绩,家长看分数,而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优晋级、绩效分配的重要砝码。不可否认,这主要是现在的评价体制使然,评价方式单一,以“分数论成败”,让不少教师在面对名利时,变得急功近利,突破了为人师的底线,想些“花招”提高学生成绩?

然而,我们忽视了一点,教师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生活,感受人生的美好,不论何时何境心里始终要怀有梦想和希望,这是教育的应有之意!诚然,那些“问题孩子”在学习上有障碍,比同龄人慢几拍,甚至很多。但是,其生命在本质上与他人无异,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照样有受教育的权利,为人师者更应该给予其帮助和关爱,使其体会到教师的爱,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体会到人世的温暖。也许,任凭教师多么努力,也不能让其收获很多知识,但是他们可以学习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和做人的道理,因为学习知识不是孩子到学校的惟一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只要教师不放弃,不抛弃,“问题学生”照样会学有所获。

也许,教师这样做会失去很多,甚至成为他人眼中的“失败者”。但是,这样的教师才无愧于“教师”的称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良心”的教师,是永远不会放弃“问题学生”的,其惟一能做的就是用期待的眼神,激励的话语,润物无声的爱,默默滋润着,静静地等待!

特级教师蒋开键曾教过两位“弱智”儿童,导致班级的成绩年年倒数第一,然而蒋老师并没有觉得有损颜面,没有迁怒于人,更没有拒收,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关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后来两个孩子在小学毕业考试时,竟然都突破了60分,他们喜极而泣,蒋老师陪着掉泪。家长和孩子都特别感激蒋老师,还登门感谢……蒋老师用崇高师德赢得了孩子的信任、家长的尊重。用时下的眼光来看,也许蒋老师是个“失败者”,然而她无疑才是真正合格的老师,因为她陪着“不寻常”的学生走过一段不寻常的路,在学生心田种下了信心和勇气。我深信蒋老师的爱和教育将镌刻在两个孩子的心上,成为其心灵的财富,激励他们勇往直前。

正是无数蒋老师这样的“失败的教师”,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用博爱拯救弱小的灵魂,帮助他们驱散心灵的阴霾,播种信念和勇气,看到了人生的希望。教育需要这样的“脊梁”,学生渴望这样的老师。让每个孩子能享受教育的权利,做一个“失败”的老师,又何妨?

(作者单位:屏山县大乘镇柏杨小学,四川,宜宾 645355)

上一篇:走向“儿童学堂”的教学变革 下一篇:连心糖丸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