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吟悲喜 明月涤人生

时间:2022-09-30 08:21:15

提起北宋文坛,没有人不会说到苏轼;说起苏轼,没人会不说前后《赤壁赋》。而千年以来,人们尤其津津乐道的是东坡居士在前《赤壁赋》(以下称《赤壁赋》)中的出色的才情、深邃的思想。人们忘情于文章对赋这种文体的创新、对后人思想智慧的启迪和文章在写景、抒情、议论等方面的手法的运用。但似乎很少有人论及文中具体的景物描写的意义。本文就想从文中所写的“江流”、“清风”、“明月”这三种景物人手,来细细咀嚼作者所独具的匠心。

一、“江流”、“清风”、“明月”是眼前实景

在《赤壁赋》的一开始,就把描写的笔触伸向眼前的自然景观,并从中选取了三种景物:“江流”、“清风”、“明月”。但对这三种景物的描写却各不相同。对“清风”的描写先实写“清风徐来”,后虚写“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对“江流”的描写先局部“水波不兴”,后整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对“明月”的描写则先侧面“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后正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虚实结合,局部与整体相映;有详有略,正面和侧面对举。着墨不多,景物动人,苏子写景的功力可见一斑。

二、“江流”、“清风”、“明月”是怀古媒介

清风徐吹,江流无声,明月皎洁。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感慨万千。东坡先生不愧为文章圣手,为了表达心中复杂的情感,他设计了两个人物:自己和客人(另一个自己)。面对如此的美景,东坡“扣舷而歌之”,表现痛快至极的情感。歌词仍是紧扣“江流”、“清风”、“明月”的。“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棹、桨”是暗写江流,“空明”是明写明月,“流光”是既写清风又写江流。不同的是客人吹箫应和却悲从中来。东坡借客人之口说出怀古之幽情: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的曹孟德,而今安在哉?而这种思古的幽情又是从眼前景物中自然产生的:由江流想到“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明月想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里。江流也好,清风、明月也罢,都成了作者思古的媒介,作者的思想在这些事物的触发下,思接千古、神游八荒而又悲喜交织。

三、“江流”、“清风”、“明月”是譬喻之本

面对清风明月,浩荡的江流,作者发思古之幽情,进而思考人生的意义。这里无论是客人的观点,还是文中“我”的思考都紧紧抓住“江流”、“清风”、“明月”。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东坡从眼前之景,信手拈来进行比喻,使高深抽象的理论变得那么直白而易于接受。客既然伤心于明月、江流,那就仍以明月、江流来冲刷你的哀愁。东坡的药方便是:月光一剂,水色些许,清风几缕,以委婉之言煎之,徐徐入耳即可。请听东坡妙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的,时光一去不返,时事变化不止,但“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月缺月圆,只是形式的变化而已,而其真正的实体却一点也没有变。人生亦是如此。虽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但也有其恒久不变的一面。平常的明月,普通的江流,却让苏子运用得如此高妙,所谓“生花妙笔”,大概也就如此。

四、“江流”、“清风”、“明月”是说理之据

这篇文章最让人心仪的就是它的说理,而这些说理又和“江流”、“清风”、“明月”始终相连,他们既是客人生悲之源,又是苏子说理之据。针对客人的观点,因为客曾表示“羡长江之无穷”,又希望“抱明月而长终”,所以苏轼还是拾取眼前景物,从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里的月亮说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疑问表明其实不能从江水、月亮得出关于短暂与永恒这一哲学范畴的正确认识。接着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进而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就是说,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因此,对人生而言,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而又何羡乎?”自然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接着笔锋一转指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仅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前人说过“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恰好切合苏轼眼前的景物,“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人正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其旷达之情跃然纸上。

《赤壁赋》以“江、风、月”为主景,文章意蕴都包含在“江、风、月”之中。“江、风、月”既是眼前实景,也是思古的媒介,更是说理之据。江水如此浩渺,清风如此的可人,月光如此柔美,读完《赤壁赋》,不禁使人产生一种顿生双翼,飞临赤壁,于苏子同游之感,于不知不觉中,一份旷达与超然的哲思就深入了心灵!至此,我们每一个读者都会从心里说一声:美哉,《赤壁赋》;妙哉,坡!

上一篇:张岱《湖心亭看雪》赏析 下一篇:无限情愁物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