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法”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09-30 07:16:37

“头脑风暴法”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目前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将“头脑风暴法”法植入到环艺教学课堂,作为一种激发学生自主设计构思、发散思维、开拓创新性思维的主要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针对环艺专业学生提出几种实施方法,提供新的教学视角和新思路。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环艺专业;创新性思维;激发1研究意义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简称为“BS”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展为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并在实际商业操作与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体讨论问题能激发人的热情。人人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形成热潮,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地思维能力。随着信息网络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传统的读文激变为读图。90后学生群体汲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网络、电脑光盘、电子书来获得。特别是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们完成课堂方案和课后作业时,喜欢浏览和参考大量图片类的教材和高质量彩图的书籍,而不愿意通过自身的记忆和平时的积累来获取知识,生出灵感和创意方案。例如,从环艺大三学生的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其独立完成平面图布置方案所占比例仅为15%,一旦要求同学们现场做原创设计就无从下手。

2环艺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分析

在环艺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发现关于创意性思维培养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消极、惰性、盲目、创新思维匮乏、课堂活跃气氛不足等,具体归为如下原因:(1)综合素养不足,文化底蕴欠缺。(2)电脑网络对设计创新思维的冲击使得学生对其程度的依赖程度较高。(3)过于注重技能表现而忽视自我创意性思维的培养和激发。(4)对原创设计盲目、缺乏激情。目前,设计专业中环艺专业是炙手可热的高就业率专业,如何“保鲜、保质”办出特色性的“产学研”设计强院,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水平,让学生与市场尽快完美对接,成为高校教师们要倾尽全力思考的问题和最具实际意义的努力方向。目前国内的设计界,设计企业应用“BS”方法有诸多成功案例,但用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面尚不多见。正如业内留学海外的知名设计师陈任远在《【壹空间】海归派设计师如何理解“国际化”?》访谈杂志中说到国内外设计教育状况:“第一点就是教育的差别。这可能是因国情不同,国内外的培养方式、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国外更多的是注重思维的启发。”上述访谈充分说明了国内目前的教育现状。实践证明,国外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导入了“BS”方法,具有先进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为学生们提供了诸多全新的思维训练模式和体验感受,收效甚好。

3“BS”教学实施方法

环艺专业是设计类专业中与实践结合的最紧密的专业之一,正因如此,高年级环艺专业学生在诸多设计课程中,其想象力、发散性思维、灵感等容易被实际因素,如装饰材料、施工工艺、成本等制约。而创新性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抛开现实因素的约束,以多维度的视角激发想象力,更成为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市场接轨的重要“瓶颈”,导入“BS”教学方法能有效解决环艺高年级学生创意思维的激发问题。

实施头脑风暴法应遵循自由联想原则、延迟评判、以量求质原则和综合改善4个原则。在准备阶段教师需确定主题范围,通知学生,提前发放问题资料,让学生准备相关素材。再执行如下几种教学实施方法:

(1)交互式激发――主题鲜明,拼贴空间。学生组之间相互激发和自由辩论。A组学生根据已知几类设计风格出设计题目,B组学生根据题目写出不同的设计构思,差异越大越好,再交换。具体过程为:A组开展激烈的讨论,抽取几类设计风格中的特征和特色,互相记录下描述的关键词句,画出相应风格空间中的装饰图案、材料、家具、织物、线条、色块等元素,让每个同学交换卡片互相浏览。给出60分钟让B小组成员围绕卡片上的关键词句和图样,写出300字左右的设计构想,极尽能力拼贴多种空间,包括最贴近风格的空间、最怪诞的风格空间、最混搭的风格空间、最怀旧的风格空间、最未来主义的风格等。(2)鼓励自由想象――激发创新出多样造型符号。词汇和基本造型的联想。例如,教师给出“母亲――亲子空间”这个词汇组命题,由该词汇头脑风暴后得出为“白发、爱、拥抱、泪水、微笑”“白色、橘色、弧线”“温暖、清香、柔软、慈爱、宽容”等词汇,越多越好,将这些元素抽象为图形、符号延展运用到室内的各个功能空间中。(3)空间角色扮演――理解空间使用者。教师给出一个原始户型结构图,将学生分成A和B组。让A组学生任意组成某个家庭,并给出该虚拟家庭各个成员的性别、年龄、知识背景及爱好等,预先在纸片中写出自我所扮演的角色对整个空间的理解和空间环境的格局设想。B组同学逐一构思创意,绘制草图(时间为90分钟),让B组同学以设计师的角色解答A组同学的“预先构想”,A组同学再为B组相应的同学评分。(4)构建评估体系――明晰好的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判方案的整个过程,依此构建评估体系的主要方向,试图调动和激发每个同学们开动脑筋,人人发言,发表对方案的个人见解。令学生分组,抽签一个组长。按符号拓展、创新角度、技法表现、人性化程度、切入主题程度等不同方面展开评分。用卡片写好的每个组员的评分和评语观点,最后汇总给组长,点评最优方案设计,再与其他组员的方案类比做方案分析。最后由老师参与其中按小组完成情况综合评分。

4结语

“头脑风暴法”对于设计专业学生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获取灵感和创意,活化传播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意和搭建交互学习的交流平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学生交流的模式中,就此演变成各种亲切热烈的互动交流的方式,而不再是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的提问和解答。在此过程中,将充分激发每个学生“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当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是独具特色的一代群体,改革的关键问题是企业、社会、个人对设计专业教育素质的认同,从而使得高校学生在减少融入社会的“缓冲时间”,改变中国设计市场从“设计劳工”输出转为设计创意输出的窘境,提高设计的含金量,为国内设计专业市场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BS”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各个行业和领域根据不同的专业发展所衍生出的“BS”方法也愈来愈多,在改良设计艺术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某些顽固问题具有较好的收效,且有一定推广和实践的意义。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中兴出版社,2009.

[2] 李雪霞.“头脑风暴法”在设计实践课中的实施过程及其优化[J].河北:科技信息,2010(02).

上一篇:陕西草编技艺初探 下一篇:平面广告设计中视觉冲击力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