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施工中的土地协调管理

时间:2022-09-30 04:43:27

浅谈工程施工中的土地协调管理

【摘要】土地规划是建设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是直接指向未来的战略思考和重要部署。我国规划期内要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关键词】土地协调、工程施工

Abstract] land planning is the basis and prerequisite for construction, is directly to the strategic 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and important deployment. Our planning period to coordinate land us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ecurity capacity of land resources for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 land coordin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言

目前我国处于土地推进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和建立节约资源型社会的背景,改变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的模式是当务之急。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潜转变,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力,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协调性则是解决我国当前地供应不足矛盾及建设用地需求土的重要任务与基本途径。

二、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基本涵义

所谓协调度,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要以土地利用的各子系统相互协调为前提,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也必须在协调利用的基础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协调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专业中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如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协调的不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因为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间和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问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四、协调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

协调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有重要地位,管理不当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管理都会有所牵涉,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技术方面

现代建筑拥有越来越高的科技含量,安装质量也需要越来越高的技术要求,同样也涉及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每一个专业领域都有自己的技术要求和特定位置空间,而且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空间位置和时间顺序等合理需求。如果不能全面充分考虑技术上的要求,尤其是对某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在工程质量方面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每一栋建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台设备或每一条条管线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很少有完全相同的,这就容易导致各专业之间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同时也增加了技术协调工作的难度。另外,由于科技的发展带动新技术的革新,新产品也会不断出现,如果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这方面的信息,也会给施工进度和质量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管理方面

由于建筑行业现行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着分包的现象,但分包单位难做在工作范围做到十分明确的界定。实际上,各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其他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这种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带来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由此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五、施工的协调和控制

在施工中,除了要多加注意以上会造成质量不过关的因素以外,还要对管

桩和基坑的施工进行协调和控制,因为这也是对工程质量构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下面,笔者以一实际工程为例,对施工的协调和控制进行分析。

1、工程的基本情况

该工程的建筑总面积约为三十万平方米,建筑的面积约为八万平方米,第

一层是地下室,地上是小高层的住宅楼。该建筑的基础修建在软土地质的地区,

在基础设计上,管桩的锤击直径为 500 毫米。基坑的长大约为四百米,宽大约为两百米,开挖的深度大约六米,开挖的土方量大约为四十万立方米,其中,基底的回填大约是八万立方米。基坑的支护形式是二级放坡与水泥搅拌的重力式挡墙,部分区域的基底被动区的加固是用水泥土搅拌桩,而且水泥土搅拌桩还有止水的作用。建筑修建地区的地质勘测报告明确标识出:工程场地的范围内没有揭示明显的不良地质现象,不过,场地范围内有深厚的淤泥质土层与淤泥层,该工程在软土地基施工的范围内。

2、施工工序控制

确定基坑开挖的方案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保证基坑的开挖不会对周围的建筑设施造成安全事故。根据该工程的情况,结合多方的论证,最后确定的施工工序是:土方的开挖和搅拌桩的支护同时进行施工,从基坑的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挖。基坑周边预留二十米宽的土体,确保施工的安全与搅拌桩支护的质量,等到搅拌桩支护满足设计的标准再对预留的土体开挖。回填基坑与支护的结构满足设计的要求后再对管桩进行锤击,沉桩的方式为由中间向四周扩散打,中间部位反复捶打。被动的土体内工程桩的施工要采用内引孔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上面的工序,使基坑和管桩施工二者之间得以协调控制,从而控制了桩基础的工程的工程进度、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

3、基坑支护的施工重点

在对基坑的支护结构进行施工的时候,首先要控制搅拌桩的施工速度,避免漏桩,然后要结合设计的地质报告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桩的长度适当调整,保证基桩的稳定和有效,最后还要设置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基的稳定,避免基坑变形,建立基坑支护的应急预案。

4、土方挖运控制

对于基坑面积大这一特点,施工人员应当采用“中心岛盆式”机械开挖,并在开挖时逐步回填七十厘米厚的砖渣和碎石,以此加快工程的进度。在开挖前,工作人员应当对地表水进行清理与排干,并且制定相关的降排水预案和处理的措施。明确且优化土方的挖运路线,合理降低与消除施工机械在行驶和无序停放方面带给地面的挤土影响。在基坑的边缘设置两级放坡,且在它的表面层喷砂浆,而基坑边的留土宽度与边坡高度,要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和规范去执行,当搅拌桩的强度达到文件的要求后,再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坑边预留土方的挖运时间。在开挖土方时,要采用分层、分块和跳挖的方式开挖承台的土方,以便承台的施工,分散且释放土体的应力。此外,控制基坑边的荷载也很重要,边坡的周围绝对不能放有临时的土方。

5、锤击沉桩的控制

控制土方的挖运和沉桩的施打速度是锤击沉桩的施工重点。按照施工的工序来看,沉桩的施工要在土方挖运的后面进行,所以,在我们对土方进行挖运的时候,其路线不能过于接近沉桩的现场。由于软土地质的特点,沉桩后的土体容易受到扰动,而且很难在短时间里恢复,并会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这种压力不能迅速消散。因此,在施工中我们要特别对沉桩的速度与桩机之间的间距进行严格的限制。打桩收锤后,施工人员要立即对桩顶的标高进行测量并记录,以便定期的复测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对周期的建筑是否出现异常进行观察,如果发现沉降和开裂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和处理。

六、结语

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围绕落实规划实施共同责任,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是我国现在的施工目标,完善规划基础建设,强化经济激励约束措施。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责制,能为我国的建设施工提供更好的准则。

【参考文献】

[1]覃民武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杨兴宗谈工程施工中各个专业的协调管理山西建筑 2008.3.4

[3]陈宗光、何伟荣 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2(1)

上一篇:浅析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