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与逻辑教育

时间:2022-09-30 03:27:56

高中语文与逻辑教育

心理学已经证明人的思维发展不仅有其自身规律,而且有个关键时期。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基本上和高中高年级一致。可见,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抽象形式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抓好这一时期的逻辑教育。

在中学阶段,学校可将传统的逻辑基本知识开设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让学生初步掌握逻辑知识。如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以及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定义、划分),也可将现在大学里开设的普通逻辑课程放在中学进行。据有关人士调查,98%的中学生认为在高中应该开设逻辑课,62%的学生认为中学的逻辑知识太分散、太零乱、不完整、不系统(曾经有一段时期,高中语文教材中分散有逻辑知识)。因此,逻辑教育即使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设,也必须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而语文学科自当挑起重担。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逻辑知识和语法知识是并重的,这些年的教学大纲以及现在的课程标准对于逻辑知识都不再做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对此也有所忽视。可能是因为逻辑比较枯燥、繁琐,下了很大功夫去学,结果却收效甚微。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学点逻辑,是很有用处的。就语文学习而言,写作时许多病句的产生就是因为逻辑思维不严密的结果,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是可以通过分析推理获得的。因此学习一点基本的逻辑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也有助于学生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

一、渗透逻辑教育的不利因素

从历史角度看,以儒道释为主体的古代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着高中语文教育中逻辑教育的渗透。传统思维方式惯于形象、直觉思维,视抽象逻辑思辨为雕虫小技,重经验、重整体综合,鄙视理论上的推理分析,从而形成了抵制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教育的习惯心态。从现实角度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加强,变相的实用哲学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对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1.逻辑教育渗透淡化

教育思想分为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方针与教育思想的集中展示,反映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1963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规定: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是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要以训练为主,要同讲读教学、作文教学密切配合,避免孤立讲授。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力求简明扼要,切合实用。逻辑知识编写成短文,在教学中,着重使学生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的适用,初步理解逻辑的同一性、矛盾性、排中性和充足理由性。这份大纲符合教学规律,颁布后受到师生的好评。1986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删去逻辑知识。纵观大纲不难发现,教育思想越来越淡化语文教育中渗透逻辑教育。

2.教材内容制约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语文课本编入逻辑知识有两次:一是1961年起用的课本,编有概念、判断、推理和思维规律等常识性短文;二是1979年秋起用的课本,扼要介绍了逻辑知识,编排了适当的习题,1983年秋对此做了修订。

1986年,根据《大纲》精神,抽掉逻辑知识短文。从此,语文教材再也没有出现逻辑知识短文。逻辑知识短文的删除,在一定程度上使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缺乏依据。虽然现行教材课文内容、练习与注释有少量逻辑基础知识的隐性渗透,但并非每个教师都能于教学中将其有效发掘,因为教师本身的逻辑素养千差万别。

3.教师素质限制

教师素质是教师能胜任教育工作所具备的品质、知识、能力与身心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的成效。虽然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在高校读书时学过逻辑,但由于逻辑教材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少与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相联系,故部分人学习逻辑基本上不积极,甚至认为逻辑无用,这类学生成长为语文教师,其逻辑素养相对就差,直接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逻辑教育。

4.教育评价体系阻碍

一是过分强调分数与升学率在评价中的作用;二是过多强调量化评价,忽视定性评价;三是缺乏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四是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不一致,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在这种评价环境下,语文教师无不围绕高考指挥棒,强化升学考试中相关内容的教学,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知识的传授以及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渗透逻辑教育失去了原动力,致使学生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缺少必要的逻辑理论支撑。

二、逻辑教育渗透策略

1.修订完善《课程标准》

修订完善《课程标准》,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依据。《课程标准》有以下方面需要修订:一是重新界定、认识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应包括逻辑知识。二是“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得不够具体,应明确指出“与逻辑学沟通渗透”。三是在“阅读与鉴赏”中增加“初步掌握逻辑基础知识”,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依据。四是在课程评价中,将课文涉及的逻辑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作为考试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运用逻辑基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改革教材内容

改革教材内容,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素材。明确教材中逻辑教育素材的内容与形式,为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提供素材。内容应当精要、好懂、有用,如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假说、证明、反驳、谬误等。形式要多样,可以集中编排或分散编排,可以渗透于课文内容或注释、练习中。

3.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造就高中语文教育渗透逻辑教育人才。加强对中学各科在职教师逻辑理论素养的培训与考核,彻底改变许多中学教师不懂逻辑的现状,使学生及时接受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其逻辑素养,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要面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改革逻辑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逻辑学在今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进而认真学习与钻研逻辑学,努力提高逻辑素养,在未来高中语文教育中高效地渗透逻辑教育。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应当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科研、逻辑知识等,因为系统学过逻辑的在岗语文教师目前并不多见。

4.改革教学评价

教育评价,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民族素质为总目标,当然也包括思维素质。所以,应改革目前的教学评价机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素质。

上一篇: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课改特征分析 下一篇:以生为本,让语文课堂流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