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语用教学策略探析

时间:2022-09-30 03:17:33

大学英语语用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更好的交际,其中英语语用能力则是推动实现有效交际活动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怎样通过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语用能力是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用教学;课程;语言

引言

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开有效交际的先决条件是除了要学好外国语言外,还必须掌握外国文化,体验外国文化和本族文化间的差异,拥有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属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单元。更是从语用学的角度上来判断语用的现象及其规律,对进一步加快跨文化交流发展,加强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循序渐进

学生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脱离了实际语境,只是用言语形式说话,则很难恰当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图。同样,学生要想听懂话语传递的信息,只是单纯的靠言语形式的理解还是不够的,还一定按照所处的语境去慢慢的推导出语言形式的意思。对此,教师可从两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分别是非语言语境知识的导入与语言语境知识的导入。前者就是指教师按照教材课本的篇章范围让学生去明白相关篇章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以此来为深层次的掌握本节篇章含义打下基础。教师可运用不同办法去选择更加适用的教学策略;后者则是指教师应当去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篇章内部的语义联结,其主要展现于段落与文章中心、段落之间、句子与段落的中心、句子之间、语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中。以《大学英语》海明威精品小说《一天的等待》为例,从最初的语言表象的情况分析,学生会认为是儿子不愿麻烦父亲呆下来陪他。但依据对文中其他对话可以分析,读者就会清楚儿子的动机。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可以给学生提供掌握这一篇章的依据。如父子对话的“It”中,在“ifitisgoingtobotheryou”中的it指孩子害怕病情会传染给父亲;父亲所说的“takeiteasy”中的it则是指儿子所患流感,而儿子所说“Iamtakingiteasy”中的it则指“死亡”。这篇文字并未将对话的含意非常直白的进行说明,而是给人们制造了一个悬念,促使人们从情景语境中去解读、重构语境,真正写作意图。教师所采取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建设策略,也符合著名语言学家Grice(1967年)所提出的合作原则,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听力课的内容设置上秉持简单、明了的原则,使学情一般只具备简单词汇的学生也可以融入到教学中来,否则如果学生不能理解的话,则交际必然不能延续,所谓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更是海市蜃楼。合作学习教学注重创意性和实效性,这也是现代教育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策略。其要义就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与人际沟通水平,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语用水平。让教师和学生使用模拟对话,置换对话情境,使学生可以准确地掌握这一对话所完成的交际目的。此外,还可围绕话题展开有价值的讨论,在具备语料与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教师在安排听力课程的设置上,切记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学生探索,并始终围绕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强化语用输入与输出

学生的语言积累是语用的前提,因此强化语用输入与输出是对语用学习的基本锻炼。然而,国内很多大学英语教育的关注重点在于语言知识,而没有关注语用,导致一些原来的基础语言知识是非常坚实的学生在进行一些英语交际活动上,英语知识无法激活,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无法完美契合,最终丧失了语用意识。为了从本质上改变这个教育现象,教师就应该课堂上进一步去强化关于语用的输入教育,并加强对学生的对外输入的能力水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加强学生的语用能力。一方面,教师在展开课堂活动的设计阶段,可以利用测试手段来全方位知晓学生基本水平,根据教学的难度、教学目的,来导入相应的语用信息,并最大化讲解细化关于语用的具体用法及内核,最终,设计出符合情境的交际氛围,加强关于学生的纠正性反馈,强化语用能力。如上述所提,合作对话一直以来就被国内外学界证明是行之成效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建构知识的框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学生间相互协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调整语用的输出,能够更好地遵循基本规则。在得知学生的基础能力后,教师可以应当灵活地去将语用中的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的教学与功能完成紧密结合,从而设计出一种更加多元化的语言交际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语用能力的加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具备出色的英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去帮学生怎么样得体的运用英语。语用教学的重点本质上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最优的语言输入。换言之,要体现出语言输入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英语语言的输入多元化可以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让学生可以在潜意识中去掌握英语语用的基本规则,保证英语语言输入教学的多元性,就是使学生可以有机会去接触多样的语用情境,使其了解到新的语言现象。最终达到提高大学英语语用教学效能。

三、跨文化语言教学

为了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就必须要全面丰富化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知识的理解,展开跨文化的语言教学。另外,如果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自身民族语言(汉语负迁移)的干扰,将在未来的英语交流中发生很多错误,尤其是对社会语言的常见错误。利用对中介语的分析可发现,其并非无规律可循,而是和母语基本一致,是完全独立性的一种语言系统。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属于有机联系的关系,一旦教师离开了文化单独去向学生教授英语是无法想象的,无法消除民族语、汉语对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当通过跨文化的语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该模式不仅在传播文化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通过跨文化的语言教学方式可以非常好地促进学生英语习得发展,让中介语系统和目的语更为接近。从本质上来说,教师在讲授英语的教学中,其实也就是在传播英美文化。诚然,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中,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占有很大比例,如果语法、词汇知识存在明显缺陷,不仅会极大地制约学生的言语行为,更有可能受制于学生言语行为实施。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阶段,不仅需要对学生提供语用知识,还应当为其创设新的语言教学模式,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语用能力。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突出语用知识,必然会一定程度上将汉语的语用习惯带到课堂教育中来,使得学生可以在无形中不会把汉语的语用习惯结合到英语里。同样,也正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用上有着显著差别、矛盾,教师就要给学生构建以英语为主的语用习惯,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意识,培养其语用能力。教师可从语用的实际上进行教育,并纠正在教学期间学生在语用学习上的形式失误,更要重视形式(即行为习惯)的教育,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四、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主要是指在英语学习语境内,一旦发生迁移的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别十分大,学生通常就会将应用母语的规则来解决英语问题,从而导致母语对英语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干扰,也就是出现负迁移。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学习英语基本上是在已有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延伸开的,因此母语的干扰是非常困难的,难以避免。对于试图用英语完成思想传递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来说,因为学生的知识尚不健全、词汇量单薄,思维方式是受到汉语的影响,往往在潜意识中利用过去的母语使用习惯,不去正面的解决英语问题,最终使母语文化的负迁移,造成中介语。英语教师要有目的性的处理学生母语负迁移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地区族语、汉语负迁移的现象,提高英语教学的本族语的积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减少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原声电影的教育来综合发展学生能力。如可以选择经典的英语电影《乱世佳人》、《傲慢与偏见》等,让学生在看的同时进行语音模仿,再摘取其中的精彩对话展开角色扮演。教师要维持对学生负反馈与正反馈间的平衡,要在正确的时间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如学生在一个名词的复数形式中犯下错误,教师不用直接指出,可用上升的语调重复这个错误以暗示学生对这个错误的认识并改正它。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去全面了解英美的国家文化,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教师秉持客观的教学态度,让学生有自己的鉴别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感、语感,还有对英语的兴趣。教师不可太过重视文化教学的“量”,而更需要采取一种文化渗透的办法,把文化因素慢慢地融入到语言教学的整个环节。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出发,综合分析语言文字使用的复杂性、学生学情等现实因素,明确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核心。在进行跨文化语言教学过程中,把英语教学与语用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洁.大学英语语用教学探析:现状与路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5(5):88,149.

[2]柴瑞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语用策略培训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5):173-175.

[3]宋张静.语用失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青春岁月,2013,25(9).

作者:余静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分析 下一篇:妇产科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