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裸女雕塑的争议看中国人的体相观

时间:2022-09-30 03:10:43

从裸女雕塑的争议看中国人的体相观

[摘 要]在欧洲,雕塑中裸女形象比比皆是,而在东方,当雕塑被置于公共空间时,无异于把西方的咖啡放进了东方的茶馆,裸女雕塑想长治久安,必须有中国特色。

[关键词]裸女雕塑 传统文化 审美观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金鸡湖畔的“裸女雕塑”座椅事件吵得沸沸扬扬,在网络世界里,网友再一次把“裸女雕塑”推到了浪尖风头,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面对市民的疑惑不解,网友的恶语攻击,我们不禁要问裸女雕塑到底怎么了?用今年时髦的网络语言说:“裸女雕塑的事件,元芳,你怎么看?”

裸女雕塑,顾名思义是指以女性形象为造型的雕塑。具体说来,是以木头、石头、树脂材料等为主,并且以女性体或者半造型为主的雕塑。

一 “裸女雕塑”频现街头

纵观近五年,国内的“裸女雕塑”层出不穷,略举几则如下:

1、2007年2月,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公园“唐大禧雕塑园”内的“骑马裸女雕塑”,作品名为《猛士》,再一次引发网友的争议,作品以“”中的女英烈张志新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跪骑在腾空跃起的骏马上张弓搭箭、奋然疾射的少女形象,此作品曾经创作于1979年,33年前曾引起了广州人激烈的争议。

2、2007年7月,吉林省蛟河市某小区的步行街上出现了11个石头材质“跪姿裸女雕塑”休闲座椅,女性石雕的臀部供游人坐,后背供游人靠。它们的出现立即引发了当地市民的争议,后被全部撤回库房存放。

3、2008年7月,北京市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第三届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 “慈禧太后半裸雕塑”,作品名为《堆云堆雪》。有趣的是,展出的慈禧雕像盖着一条白色方巾,作者李象群表示原作并无此“遮羞布”,主办单位因“观众举报”而不得不加上。

4、2010年4月,云南省昆明市大观公园内的“仰面朝天裸女雕塑”,此作品为青铜材质,造型大胆,四肢张开,仰面朝天。网友认为此雕塑有伤风败俗之嫌,甚至有市民专门向昆明市有关部门反映,要求此雕塑应撤出公园。

5、2012年10月,江苏省苏州市金鸡湖畔的“座椅裸女雕塑”,网友认为这种“座椅”低级庸俗。几日后,苏州工业园区城管局负责人发表公开声明表示这是城市雕塑作品,而非座椅,作品摆放不太合适,才使大众误解。当时的雕塑评委会委员苏州大学副教授沈建国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作品很棒,对于网友的质疑表示遗憾。最后在各方压力下,暂收回仓库存放。

二 “裸女雕塑”事件的争议热点

1、裸女雕塑不适合暴露女性性特征

在辽宁东山嘴红山文化大型建筑群址中曾经出土过陶制的“孕妇雕像”,雕塑强化了女性的臀部、腿部、腹部特征,对于胸部和并没有强化处理。红山文化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后人推测,此雕塑反映的是生殖崇拜,乞求人类繁衍和大地丰收。

纵观这七个裸女雕塑,乃是公共空间的观赏性雕塑,本意是欣赏,净化心灵,愉悦身心,却遭到众人的反对,被认为是毒害心灵,有伤风化。如坦露女性胸部的“骑马裸女雕塑”, “跪姿裸女雕塑”,“丰乳带孩子裸女雕塑”,“章子怡雕塑”,“座椅裸女雕塑”等。再如暴露女性的“慈禧太后半裸雕塑”,“仰面朝天裸女雕塑”等。笔者以为,如能不暴露女性性特征或者弱化性特征,采用较为抽象的、概括的方式来表现作品,大众是可以接受的。笔者曾经见过这样的石雕作品,装饰性及设计感较强,深受大众所喜爱。

2、裸女雕塑不适合放置公共空间

这七个裸女雕塑的艺术水平不能一概而论,低俗者首当“跪姿裸女雕塑”和“仰面朝天裸女雕塑”,其比例不准,造型不雅,具有性暗示和之嫌。其他五个雕塑较好,可以入选全国雕塑展览。

艺术水平高不等于大众能够接受,当代女雕塑家向京的作品基本是以女性为主,艺术价值较高,也深受收藏家的喜爱。试想把她的作品放置到公共空间,也一定会遭到大众的反感,这说明了什么呢,是放置的位置不合适,裸女雕塑不适合放置在公共空间。在中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在不适合,将来也一定不适合。

三、“裸女雕塑”事件背后的思考

中国雕塑自古有之,人类最早的雕塑作品可以推塑到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当时的雕塑钻孔技术更是令人惊叹。从先秦的青铜雕塑,到秦汉的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陵墓雕塑、画像石画像砖;从六朝时期的陵墓雕塑、石窟雕塑;到隋唐宋元的陵墓雕塑;明清的寺观人物彩塑等等。纵观中国雕塑史,雕塑题材大多以王公贵族的歌功颂德题材;陵墓冥国的仙道题材;佛寺道观的宗教题材为主,其次是市井文化的民间民俗题材,至于雕塑可谓不多见,裸女雕塑更是凤毛麟角。

裸女雕塑遭到大众的反感和反对,原因何在?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1、中国人不注重人的形体

古印度极看重人的体相,即体貌长相。如婆罗门“五法”中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善于大人相法”,即相人之术,婆罗门还注重相貌容色,认为好的相貌必定由修行善法而来。三十二相说,可以被认为是婆罗门理想之形相。古希腊人亦重视体相,如亚里士多德的《体相说》,即通过被相者的运动、外形、肤色、表情、毛发、皮肤、声音、肌肉等来判断人的心性。

而中国人不注重相人之术。荀子说:“相形不如论心”,意即谈人的外表不如谈论人的心灵。庄子《德充符》记录了各种形貌丑陋奇特而道德高尚的人,显示出庄子对人的体貌长相不堪重视。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周公之状,身如断灾;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麋;禹跳,汤偏。”意为圣贤能人长的都奇特怪异。而昏君却不一样,“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

2、中国人更不以人体为美

古希腊崇拜人体的比例和谐,优雅完美,古印度宣扬佛的教义,兴建佛寺,因而造像之风盛行。而中国人自古拜天地,拜日月,拜神鬼,拜祖先,拜父母,从来也不做雕像,魏晋后盛行的造像之风是深受佛教的影响。中国人认为,人的服饰是审美对象,而非人的形体。身体,是一种原始人的形象,是没有文化的象征。身体若非羞辱自己便是羞辱他人,如春秋战国时期名将廉颇负荆请罪,坦露上身,便是羞辱自己,自居罪人。如三国时期名士祢衡击鼓骂曹操,坦露上身,便是羞辱曹操。所以,古人认为是不知羞耻,野蛮之相,原始之态,没有文化。在探讨古代描绘人的技法上的称呼,也只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仍是特制衣服而言。在中国虽有相术之书,但被认为是旁枝末流之学。所以中国人论美,不在于外形,在于内心。

在欧洲,雕塑中裸女形象比比皆是,绘画中裸女形象多不胜数,更多优秀作品都被收藏于博物馆美术馆,供人们瞻仰膜拜。而在中国,裸女雕塑凤毛麟角,裸女绘画有但很少,春宫图画被认为是下流之作,不登大雅之堂。

当雕塑被置于公共空间时,无异于把西方的咖啡放进了东方的茶馆,无异于把西方的汉堡包放入到东方的肉夹馍店铺。在东方,裸女雕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致使它无法生根发芽。所以,裸女雕塑预想长治久安,还必须有中国特色,要含蓄,要内敛,要中庸,它的艺术水准足以考验雕塑家的智慧。

愿更多的优秀雕塑能够放置于街头小巷,给大众一个品位高雅,制作优良,愉悦身心,享受生活的的公共空间。

上一篇:语文基础从点滴抓起 下一篇:谈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