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动激发大兴趣

时间:2022-09-30 03:06:15

小活动激发大兴趣

科技类作品如何去读,是语文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新课标对其阐述的阅读目标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这就摆脱了说明文教学文体化的老路,对学生进行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

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各个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希望通过说明文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科技类作品的阅读兴趣。趣味盎然地去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为此,在说明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尝试结合文本用各种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营造学习氛围。

在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教学中,由于课文说明的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多媒体演示或丰富的、感性的语言等多种形式来创设情境。例如在“鸣沙现象”的教学活动中,我补充了一段视频材料,包括“鸣沙”的声音和原理解说。这一设计将视听与文字阅读相结合。弥补了文字的不足。增强学生对“鸣沙”这一奇怪现象的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扣住视频材料中对“鸣沙现象”原理的解说与课文中的文字解说进行比较,从而自然过渡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学习。

(二)利用小活动,创设运用情境。

针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事理说明的特点,我设计了“科普宣传显身手”的语文小活动,巧妙地转换了文本信息呈现形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最感兴趣的一个现象。结合课文所学知识,对照图片,以讲解员身份,向同学们作介绍。这样,学生既能重视文本的解读,注意说明语言、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又能增强合作意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激发了探索事物奥秘的兴趣。

又如在说明建筑的课文《凡尔赛宫》的教学中,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之后,为了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者设计了阅读表演的环节,提出问题:“假如此时有一个中国旅行团刚刚来到法国,想请你为他们作导游,参观凡尔赛宫。你该怎样为他们介绍呢?并出示要求: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凡尔赛宫全景、外壁、金碧辉煌的宫殿内部、镜廊、法兰西式大花园)。仔细研究课文内容,结合图片,写出解说词,推荐一人走上讲台当导游。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采用一定说明的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导游的语言特点。

于是为了准确地进行“导游”,学生会主动再读课文,探究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顺序及方法:交流讨论过程中又可以使学生相互感染,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导游”表演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生动、得体的语言展示出来,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

(三)利用综合实践。开阔更广视野。

说明文不能借文艺学的羽翼以获得新的飞翔,只有从自身寻求突破却可以与“生活语文”“大语文”等观念接轨,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相结合,以获得新的活力。

如苏教版七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世界”,包括《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几篇说明文。在单元整体学习课上教师提示:“动物世界异彩纷呈,你除了想了解课本中的小松鼠、金龟子或是大熊猫,肯定还对许多其它可爱的动物感兴趣,你愿意做个有心人,去搜集更多的动物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生存现状吗?”经过一番研讨,学生们很快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资料等情况制定《单元主题探究方案》。研究主题涉及课文动物知识拓展、濒危动物邮票、动物诗歌搜集、珍稀动物知识、世界各地代表动物等:成果展示形式和活动方式也是多姿多彩。

这样的主题确立,既符合了教材体系,又突破了教科书的限制,突破了文本的限制,突破了学科的限制,将学生的视线由书本转向生活,引导他们关注身边事,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说明文,学习语文,使学习内容呈现出极为丰富的形态。通过活动,学生看待事物将拥有更高的视角,更广的视野。

总之,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思考,充当好组织引导者,示范点拨者和激发鼓励者的角色,学生就能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培养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能力。

上一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数学 下一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