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棉花管理技术浅析

时间:2022-09-30 01:07:24

秋后棉花管理技术浅析

立秋至秋分是棉花成铃期和吐絮期,不仅需要大量的肥水供给,也是病虫害的多发防治时期,更是棉花产量收成高低的重要管理时期。如何提高棉花单产和质量,做好棉花秋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8月份棉花管理技术要点

8月份是棉花盛花至吐絮时期,是保伏桃、争秋桃的关键时期,棉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维持根系活力,防贪青晚熟,防早衰。

1.1 补施盖顶肥 生长正常且重施花铃肥的棉田通常在10日前后补施一次盖顶肥。对于前期结铃较多的棉田,为了满足大量结铃对养分的需要,提高铃重,通常要补施盖顶肥。同时,对于前期蕾铃脱落过多,靠后期铃保产量的棉田,为了争取秋桃,通常需补施2次盖顶肥,盖顶肥施用时间通常在8月5日和8月20日前后,每667平方米施5千克左右尿素即可。

1.2 注意后期浇水 8月份是棉花结铃盛期,此时温度仍然很高,光照强,耗水量较大。在沿江地区入秋后容易出现秋旱,往往满足不了棉花对水分的需求,因此应注意旱情发展适时浇水。

1.3 整枝 这个时期的整枝,除打顶心,继续去除疯枝、赘芽外,还要打一次群尖。本地棉区通常需要在8月中旬把棉田中下部群尖打去。上部果枝达到5个果节以上也可以打去边心。

1.4 治虫 8月下旬通常是棉铃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的盛发期。可分别用48%乐斯本6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15%达螨灵2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8月份棉株个体较大,因此每667平方米用水量一定不能减少。要求打药时“两翻一扣,四面打透”,选择下午4点以后至傍晚打药效果最好,重点对叶背喷雾。

1.5 采摘烂铃 在封行过密的棉田以及后期阴雨较多的年份,常会发生大量烂铃,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栽培措施中,可选择少量棉株剪去下部空果枝,适当放宽行距,水改旱棉田起高垅培土等均是防止烂铃的有效方法。大面积生产上,提倡及时采摘烂铃。一般45天以上的棉铃都基本成熟,因此,8月份下旬若遇连阴雨天气,及时把40天以上,铃壳已褪色、变黄或者开始长有黑斑的铃摘除,晒干,可得到吐絮较好的棉花。

2 秋后棉花的管理

2.1 立秋前后要及时打顶

地质差的棉花早打顶,地质好的棉花可推迟打顶,最佳打顶时间以“立秋”前后2~3天为宜。应遵照季节不等枝的原则,这对促进秋桃早熟、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有显著效果。但要注意,打顶时切不可多用缩节胺或其他化控药剂。否则顶部果枝就伸不长,棉花就难获得“秋桃盖顶”的丰收。

2.2 打顶前后要及时追肥

要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因地制宜的加强肥水供给,对肥水不足和地质差的棉田,要及时抓紧抗旱或利用降雨时机追施三元复合肥或尿素,每667平方米10~15千克,要保持棉花生长“旺过8月”,才能为“秋桃盖顶”打好基础。

2.3 叶面坚持喷施营养液

我们经过多年研究示范,总结出防虫药液里同时添加“漯效王”营养液肥40克/桶,即能增强治虫药效、又能补充氮、磷、钾肥料营养,实践验证,能明显地促进秋铃成熟,并有显著的增产潜力和抗旱抗早衰功能。特别是在棉花实行“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的基础上,棉花生长旺而不疯,株粗壮、果枝密、蕾铃大、表现出早熟而不早衰的丰收景象,减少了作物缺素症、拮抗综合症和立枯病、黄萎病的发生。实践证明,棉花通过“四类一体”配方平衡施肥,结合“漯效王”营养液叶面喷肥,能塑造出丰产株型,能提高棉花免疫力和抗病虫害能力,能有效抵御高温、干旱、水涝及肥害、药害的侵袭,有促花保蕾、固龄膨大的功能。“漯效王”营养液能直接促进棉花叶面、蕾铃吸收营养,并能巩固根系再生;对棉花秋桃盖顶和早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明显减少病虫害及农药用量20%,提高棉花品质等级和产量20%~30%。

2.4 坚持秋后病虫害防治

棉花秋后主要病菌害是黄枯萎病与红叶茎枯病,及时喷施甲K杀菌剂与“漯效王”营养液,能有效抑制该病菌的发生。棉花主要害虫有斜纹叶蛾、虻蝽蟓、红蜘蛛、棉蚜、棉铃虫和红铃虫等。科学防治的对策是轮换调配药剂喷施,如果本周施用了甲氰・辛与阿维・高氯氟氰药液,可防治红蜘蛛和斜纹叶蛾等;下周喷施则可换毒・氯与敌畏吡虫啉,可防治虻蝽蟓和棉铃虫、红铃虫等。

另外也要防止秋后连阴雨的危害。对秋后连阴雨带来的烂桃、落铃损失,及时采摘下部棉花与烂桃;修理老枝与空枝,适当推株并垄做好通风透光管理工作,有利于棉桃后期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棉花吐絮质量;坚持病虫害防治与“漯效王”营养液喷施管理不放松,每周喷施1次,坚持至秋分,可获得“秋桃盖顶”的丰收。

上一篇:小麦新品种豫保1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巨峰葡萄几种缺素症状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