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民国时期地方文献保护和开发利用

时间:2022-09-30 12:28:53

重视民国时期地方文献保护和开发利用

摘 要:作为图书馆的珍贵收藏,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在经历百年之后有很高的价值,对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对每个图书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以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图书馆为例,通过根据文献类型划分书库、分类标签以及改变地方文献的装具等方法对保护和开发利用民国时期地方文献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开发利用

早在清末明初时期就出现了图书馆,当时文献中记载的是当地的风俗习惯、人物事件、风土人情以及当时社会、文化、地理、经济、教育等方面事情,这些文献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地方的文学者捐赠的自己的著作或家中的藏书。在几百年的积累和储藏的过程中,图书馆中的大量的地方文献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体系,为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真实情况提供了很好的依据[1]。但借阅过程中磨损、图书馆的不断搬迁和更新,加上古籍本身受环境的影响变得脆弱等原因使得地方文献残缺不全,有些古籍的纸张变得很脆,甚至不能翻阅,因此解决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困难具有很大的意义。

1 地方文献在莞城图书馆内收藏情况

莞城图书馆凭借着东莞悠久的文化历史,肩负着保护珍贵地方文献,弘扬本土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多年发展过程中,莞城图书馆形成了“小而精”的高端精品化路线,其中珍藏着大量的民国时期地方文献,为发掘、收集以及保护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特殊的定位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图书馆。

国家已经把莞城图书馆中多部文献列入广东省的珍贵古籍名录中,其中包括大量的地方文献。这段时期国家对图书馆内的古籍非常重视,因为这些古籍直接体现着我国的历史发展,所以国家将收集地方文献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执行。莞城图书馆也尽最大努力对地方文献进行抢救、出版工作,同时加大对东莞地方文献的收集力度,以供后者进行研究和学习。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建设,莞城图书馆已经达到将近2000册的古籍收藏量,其中有55种清版善本古籍,包括579册;7种明版善本古籍,共94册。这些珍品荟萃成为莞城图书馆的最大的亮点,此外,还收藏有187种东莞木鱼书,约合698册的木鱼书中有多本古籍都记载着有关清光绪年间东莞的历史文化状况,有很大的研究价值[2]。

2 对地方文献进行保护

保护民国地方文献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事情,在确定具体保护步骤上要正确把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先解决重点问题,再对缺陷进行弥补。在保护计划中应该将对目标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进行了解,侧重保护民国文献的报刊和书籍。而对于其他形式的地方文献要在后期进行保护。对地方文献进行保护的措施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文献纸张的酸化,很容易受到损伤,这对对文献的修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可以通过根据文献类型划分书库、分类标签以及改变地方文献的装具等方法去保护文献的完整。

2.1 根据文献类型划分书库

民国时期的地方文献的装订形式主要有非线装和线装两大类,在进行书库的划分时要单独将非线装的地方文献收藏到一个书库,线装的地方古籍和书籍共同放到一个书库,在进行存放时还要根据图书馆内的文献和存储空间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书柜的存放位置也能帮助我们对大量的地方文献进行分类和整理[3]。

2.2 用标签将地方文献分类

《中国图书法》中在书脊上加标签的方法,虽然划分了地方文献的种类,但是会破坏原本古籍的书脊和封面,不能保存原地方文献的完整性。可以采用宣纸质的标签夹入书籍中的方法来划分地方文献,也可以采用加宣纸封面、封底的做法,在宣纸封面上进行注释分类,或者装入脱酸袋中进行保存,在袋外进行标注划分,这样的方法更能保留地方文献的完整性。

2.3 改变地方文献的装具

可以通过夹板或装袋,然后存放于书柜中的方式来保存民国线装的书籍。在保护民国时期报纸或非线装书籍时要注意,可以用脱酸装袋包装保存的方法。此外也可以采用封闭式的书柜存放,可以尽量少的和外界接触。因为文献本身在经过一百多年岁月的侵蚀后,有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开放式书柜会加剧这种损害,封闭式的书柜起到防尘和减少酸化的作用[4]。

3 对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民国地方文献,我国在2007年专门创立了国家级别的图书馆民国地方文献资料编纂出版委员会,对我国的各级图书馆内收藏的大量民国文献进行全面的整理和规划。在整理的过程中结合每个图书馆内藏书的种类、特点、珍贵程度以及稀缺状况去划分文献,可以分为民国时期期刊杂志、民国时期文献、手抄资料以及替他类型资料,然后进行出版,这样才能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对民国文献进行整理的过程,不仅需要国家在大的角度进行调整,还需要各级图书馆配合国家的政策积极采取措施,这样才能落实地方文献的保护工作。作为研究我国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民国时期佛教资料汇编》,所有文献总共五十多种,包含佛学文化的形式有:诗集、书刊、高僧文集、礼仪、院校、传记、组织章程、报告等,这些文献的收藏对研究佛学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对这些文献进行条理性的划分,在需要固定信息时能更快的达到目的[5]。在对民国地方文献整理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在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先要由各级图书馆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然后对收集来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对信息进行准确的调取,由国家给与一定经济资源支持,最后步骤就是针对性的出版地方文献,这样的调整和利用方式在保护文献的基础上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保护地方文献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的传播,就莞城图书馆来说,可以利用图书馆内丰富的藏书资源,将本土的传统文化进行普及和弘扬。通过举办文献展览和学者知识讲座的方式将地方文献进行推广,征集众多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莞城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和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这样充分发挥民国地方文献的作用,弘扬东莞传统文化。

4 结论

国家重点书籍保护法以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标志着我国已经把对古籍的保护提升到了国家级别,这将有利于我国系统的对古籍进行保护,但是在执行上仍存在一些缺陷。通过划分书库、分类标签以及改变地方文献的装具等方法来保护地方文献,在整理后对文献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多种文化活动方式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地方文献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对保护地方文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了解本土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激发人民对乡土的热爱。莞城图书馆作为东莞市图书馆之城中唯一的集艺术、文化为一体,并有特色古籍的专业化公共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记载着明清时代的详细信息,对后人研究明清时代和东莞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对地方文献的保护显得更加重要。为了使更多的读者了解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保护好民国时期地方文献并且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张素梅.民国文献保护之探研[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9:246-252.

[2]邓雪梅.省图书馆民国地方文献收藏述评[J].贵州文史丛刊,2009(4):96-99.

[3]汪帆.浙江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2):64-65.

[4]倪怡中,宋扬.应重视民国时期地方文献保护和开发利用[J].新世纪图书馆,2011(10):28-31.

[5]王雅戈,王晋玲,常娥.民国文献整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建设,2011(3):15-18.

上一篇:谈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探究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