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技十八般

时间:2022-09-30 12:11:29

近年来,我周边国家对我国传统武术多有研究,而国内诸多武友仍然沉浸在“天下拳术,惟我独尊”的思想怪圈中不能自拔,而且当今信息传播日益发达,国外研究中国武术的著作比比皆是,而国内能系统介绍海外传统武技的书籍却难得一见,以至于国内有武友想研究海外传统武技却难以如愿。笔者多年搜集海外资料,现将我周边邻国的一些传统武技向国内武友做系统介绍。

日本武技发展至今,基本已经分化成两个方向平行发展,即以体育竞技、健体修身为主旨的现代武技和保留了古风古韵、原汁原味的传统武技。现代武技虽然脱胎于传统武技,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现代人群的需要,对传统武技进行了体育化与教育化的改造,相应削弱了杀伤性与危险性,而代之以适合于大众普及参与的运动风格。

日本的传统武技内容涵盖冷兵器时代实战格斗技术的方方面面,从弓箭、刀剑、枪矛、棒杖到铁扇、十手、锁镰、捕绳,从柔术、捕手、体术、拳法到含针吹矢,手里剑术,从情侦谍报、潜伏暗杀的隐法忍术到武士必备的军事技能、马术及水泳之术,甚至还包括使用古代火器的炮术,真是一应俱全。

日本传统的古武技与日本古代武士阶级,武士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武士是日本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产物,它的存在对当时社会政治影响极大,以至于人们一般都把武士视为封建时代的象征。在古代日本,武士相当于专业武者或职业军人,早期的武士只是地方豪强的庄园保卫和私人武装,后来随着地方贵族与中央皇室的权力斗争逐步升级,武士成为各方都要倚靠的重要力量,武士阶层的势力随之不断增长,逐渐在社会上取得重要地位,发展成为以地方豪强与武士贵族为核心的封建军事集团。

11世纪时,日本最大的武士集团有两个:在铃鹿不破关以西,控制着现今京都、大坂、神户为中心的关西平氏集团和在箱根以东地区,以现今东京及其周围各县为势力范围的关东源氏集团。平、源两家都是皇室远亲,依仗手中实力,管理地方行政,长期争权夺利,连皇室也畏其强大。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于澶浦(今下关)彻底击败关西平氏,夺得政权,并在关东的镰仓设立幕府。1192年,―日本朝廷补封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正式承认了他的镰仓幕府,并同意幕府派遣武士掌管各地的军事、行政。从此,武士作为统治阶级一员,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日本历史也开始了所谓的武家政治时期。

从持续统治了日本一个半世纪的镰仓幕府,到1336年豪族是利尊在京都建立的室町幕府,统治日本长达237年。之后到15世纪末,各地武士豪强以实力称雄割据,日本进入了持续战乱一个多世纪的战国时代。至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建立了德川幕府,又开始了历时254年的幕府武士统治:直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德川幕府被,在日本延续了数个世纪的武士阶层才随着封建制度的彻底消亡而瓦解无存,但古代武士们所掌握和习练的武技却一直传承至今。

武士在古代日本的政治、社会生活中部占有重要地位,古时武士被称为“土、农、工、商”四民之首,具有生杀子夺之权。作为职业武者,武士必须常年随身佩刀,武士及武士的后代自幼就要熟习各种武艺,脱群出众的武技往往是出仕为官的重要资本之一,而武艺剑术、弓马之道,也是武士贵族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日本历史上的著名武士,有身为一方之主、征战沙场的豪强猛将,有开山立派、传技后世的一派宗家,亦有周游列国、以武修行的隐士浪人(流浪武土)。日本各种流派的古武技,都是武土阶层通过不断研究发展和沙场磨炼所得实战经验的完善与总结。古代的武士多要从军征战,即使是在和平时期,武士之间也常会因政见不同或个人恩怨而互相敌视,往往一语不合即拔刀相向,比武决斗,事关生死存亡,故各派古流武技都将实战性放在第一位。经过数百年时间筛选而传习至今的古流武技,大多是冷兵器时代实战格斗的技术精华。

一、古武技分类

日本古代的武技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哲学理念的引人到武技的交流,随处可见中华文化的印记。同中国古代的称谓一样,古时日本也将各种武技统称为“武艺十八般”。以下即按传统的日本古武技分类,将其技术构成简述如下:

1.弓术:用弓射箭之术,日本古代称为“射艺”,明治以后称“弓道”。古传流派有日置流弓术、印西流弓术、竹林流弓术、雪荷流弓术、大藏流弓术、大进流弓术、大和流弓术、集斋流弓术、大进流弓术,片冈流弓术、矢泽流弓术、当流半弓火弓射方传等、

2.马术:即骑马、驯马之术,是古代武士征战沙场的必备技能、除了一般的马术之外,古时还有专门训练马上骑射的镝马术(镝即弓矢羽箭,镝马即为骑射之术)。知名流派有御当流马术、大坪流马术、八条流马术、八丈流马术、高丽流马术、心强流马术、常心流马术、素鞍流马术、胜鞍流马术、恶马新当流马术、神妙流军马术、小笠原流骑射、一全流骑射、武田流镝马、吉良流弓马术,凋息流驭术等。

3.枪术:枪为古代战场主力兵器之一,日本长枪的形制与中国武术的兵器基本相同,即在长棍的前端加上枪头,但枪头上没有枪缨。其中也包括像棍棒叫样击打和像萝刀(长刀)那样斩击的技法,是现代铳剑道(即步枪刺刀劈刺技术)的始祖。枪术在古代战场上比剑术更普及,但现代练习者已较少。

古时的日本枪根据枪头形状的不同,分为不同种类。枪头笔直、无旁枝附加物的称为素枪;枪头下有左右分支锋刃,与枪头交叉成十字形的称为十字枪;还有,与中国武术器械中的钩镰枪相似,在枪头下安有镰形利刃的镰枪(有单镰、双镰之分);枪头上有倒钩的则称为钩枪,在搏杀时用以钩取对方枪械或长柄武器;另外还有一种㈩现较晚的管枪,枪杆上套有合手的管子,在枪头附近装有防止套管滑脱的圆箍,使用时左手握套管,右手持枪杆穿刺抖扎。

枪术的主要流派有宝藏院流枪术、佐分利流枪术、正智流枪术、观通流枪术、楠流枪术、贯流枪术、当流枪术,新当流枪术、本心镜智流枪术,武功离相流枪术、无边流枪术、中条流枪术、尽心流枪术、心眼流枪术、清坚流枪术、天真正流枪术、风传流枪术,一空流枪术、龟甲流半枪术、真当流枪兵法、福泽流军用枪等。

4.剑术:刀剑在古时日本被视为武士的灵魂与精神象征,故在所有的日本古武技门类中,剑术是武士必须掌握、流传最普及的武艺技法之一。剑术在古时又称剑法、击剑、平法、兵法、小兵法、刀法、太刀打等。明治以后始称剑道。日本剑术所使用的刀器一般称为日本刀,我国又称倭刀,其刀身狭长微弯,单刃,柄较长,劈斩突刺俱宜,实际上是刀剑合一的产物。常用的日本刀形制有大、小之分(长、短),大刀又分太刀(刀身弧度较大)、打刀(刀身较直)两种,小刀称为胁差(又称胁插,刀身长度只有正常日本大太刀、打刀的三分之二左右,故也有称其为小太刀的。古代日本武士一般都身佩一大一小两柄刀)。

日本古流剑术包括使用太刀(佩带时刀刃向下)、打刀(佩带时刀刃向上)、小太刀等技术。其内容有使用一刀(单刀)的太刀术、小太刀术,使用长、短二刀(即同时使用大、小太刀的双刀术,日本古流剑术中称双刀技法为“二刀流”,著名流派有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的正二刀术(右手拿大太刀,左手拿小太刀)、逆二刀术(右手拿小太刀,左手拿大太刀),双手都持大太刀的二刀术(如琉球王家秘传武技本部御殿手、大东流合气武技等)及小太刀二刀术(如天道流、柳生心眼流等)等剑法。其中包含刺眼、撩阴和斫击对手颈动脉等危险招数、乎常主要以形(套路)的练习为主。

日本古武技的剑术流派极多,号称有两百至三百余派,主要有柳生新阴流剑术、小野一刀流剑术、北辰一刀流剑术、马庭念流剑术、鹿岛新当流剑术、东军流剑术、真影流剑术、直心影流剑术、神道流剑术、神道无念流剑术、当流剑术、示现流剑术、心形刀流剑术,柳刚流剑术、铁人实手流剑术、中条流平法、天流兵法剑术、玄流大太刀术、关流小太刀术、澄心流小太刀术、营原本流小太刀、柏木流甲胄大刀打、宝山流太刀术、神传流击剑等。

(待续)

上一篇:一把剪刀引发的血案 下一篇:明朝古籍《通臂拳谱》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