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之感性,戒之理性

时间:2022-09-30 11:56:43

是不是一种爱,是―种怎样的爱,估计连小说的作者张爱玲也无法给你―个确切的回答――她大概也不愿意用只有28页的这个短篇小说来彻底悟透她十年辛酸的情感经历。不过,张爱玲文字里想遮掩的东西,李安基本都给了,比如那些精彩的激情戏,至少比张爱玲那句“每次和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来得更为直白与过瘾。如果实在想对《色・戒》抠字眼,那么李安自己的说法当是无比的正确:色,代表着感性,而戒,则是理性。

通常概念里最为完美的爱情或者婚姻就是感性与理性的默契交融。只是,这样的爱情或者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不好把握的活儿。我们不得不在理性与感性的两端不停地寻求着一种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把握得非常精妙的时候,那么它们就是“幸运儿”,反之,就只能被称为“糟糕”了。即使你会说这是一种残酷,但现实中你所能接触到的,甚至亲身经历的,哪里又能逃得出这样的结论?色与戒的平衡,实在是―件考量脑筋的事情。

米兰昆德拉的《身份》也抛出过同样的命题:已经有过―次婚姻经历的香黛儿不能不说对爱情有过深刻的认知,当后来一见钟情地爱上尚,并决定死心塌地和他结婚、过一生的时候,她却又一次被一封浪漫的匿名信所诱惑,进而要和写匿名信的那个男人经营一段爱情!只是香黛儿不知道,那写信的男人正是尚!明明拥有一份在外人看来是完美的爱情,为什么还要铤而走险?难道只是因为尚的“都不回头看我一眼”?――既然香黛儿发出了如此的慨叹,那么她的“色”也许可以原谅了?好在作者给出一个诗意的结尾。但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精神之旅,婚姻的双方就―定能达到真正的默契了?我看未必。

只是不能不承认的是,当于百年爱情的神圣塑像倒塌之后:四周早已是芳草萋萋。粱祝化蝶或罗密欧与朱丽叶只是古代爱情的一套精神大餐。今日的爱情经典示于人的,多半只能是快餐式的华丽冒险。今年票房相当不错的韩国电影《现在和相爱的人―起生活吗》,就是典型的例子;两对夫妻,英俊与如,柔娜与敏才,本是好朋友,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却让敏才与如产生了感情,随之英俊与柔娜也闪电般拥抱在―起。这色的诱惑,又―次产生了奇异的力量――而起因,是彼此对婚姻生活的平淡而产生厌倦。这样的理由在很多人看来未免太荒唐,但在一家调查公司的统计中,却有高达八成的人“偶尔也拥有过这样出轨的念头”!色,难道真的是无法拒绝的原罪?

记得朱丽叶特・比诺什曾与杰瑞米・埃恩斯合作过一部经典《烈火情人》(又译《爱情重伤》):议员身份的男人爱上了儿子的女友,且两个人如干柴烈火般到处寻找着机会激情,直到最后被儿子发现。身败名裂的男人后来回忆说,从那时起,他就决定远离开那个女人。男人为“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儿子因不能承受这巨大打击而堕楼身亡――于是“戒”随之出场,牢牢地控制着男人后来的行为。估计这样的结尾,才是符合最大多数人意愿――有色,但更要有戒,否则,这世界会变得一塌糊涂。而正是如此,才更理解托德・菲尔德执导的作品“LittleChildren”。里帕特里克・威尔森与凯特・温丝莱特的尴尬处境:肉体上高度融合,却不能抛弃各自的家庭走到一起,浅尝辄止的华丽冒险之后,又归于平淡的生活――托德・菲尔德的聪明就在这里,他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色与戒的最高境界:可以为感性而冒险,但不能让感性冲昏了头脑,毕竟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人,回头来看,理性起来才会让大家的婚姻更幸福。

上一篇:敬礼,我美丽的母语 下一篇:十部电影认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