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分析

时间:2022-09-30 11:06:30

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情况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以我院西药房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并以处方的诊断为基础,进行核对、筛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处方,获得2005~2007年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的药名、规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等数据。

方法:确定药名、规格、销售金额、销售数量前10位药品,了解临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国际流行的消耗金额排序法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和分析。用药频度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值为标准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是指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所用于成人平均日剂量,根据《临床用药须知》和《新编药物学》(第16版)及药品说明书和医师用药习惯确定各种药物DDD值。用药频率(DDDs)=总用药量x规格/该药的DDD值,DDDs是以约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某药品消耗量,DDDs值大则反映患者对该药选择性强,反之患者应用该药较少。

结果

3年中各类口服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和排序情况:3年中每年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金额均在150万以上,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与高血压发病率上升幅度相符。见表1。

各类口服抗高血压药物DDDs及构成比排序情况:其中钙拮抗剂类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量最大,所占金额最多。近年研究发现噻嗪类传统利尿剂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宜慎用,痛风患者禁用,该类药物在我院抗高血压药DDDs排序已逐年后移至倒数第二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的应用呈逐年递增趋势,其DDDs值仅次于钙拮抗剂(cCB),分别列第二、三位,这三种药物占用药总金额的90%以上,这与国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趋势相一致。在总用药频度排序中,CCB、ACEI、ARB占据了DDDs值的前三位。

讨论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利尿剂、受体阻滞剂、ACEI、ARB、CCB、及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本次分析结果显示,我院高血压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均符合该标准。使用率最高的为CCB,其降压作用显著,疗效可靠且日均费用低,易被医生、患者接受,成为我院降压治疗首选药物。ACEI、ARB不但降压疗效确切,并且具有心、脑、肾等靶器官保护作用,在我院也较为常用,特别是ARB,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小,与ACEI相比较作用更完全,临床使用不断上升并有取代ACEI的趋势。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被列为一线常用降压药,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单纯高血压及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可单独应用。近年噻嗪类传统利尿剂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宜慎用,痛风患者禁用,在我院抗高血压药DDDs排序己逐年后移到倒数第二位。

CCB通过舒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降压作用,又因不易引起水钠潴留,单用对轻、中度高血压同样安全有效。短效制剂如尼群地平,因其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作用有效而广泛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用量还是居高不下,3年来用药频度排列居首。但是,该药长期大剂量应用,有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危险,而且每日多次服用依从性差,血压多次波动对脑、肾等重要器官易造成损害。随着长效制剂日均费用的降低,该药用量将会逐年减少。而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或缓释片、尼莫地平(尼莫同)、氨氯地平(络活喜)等,由于其具有高度的血管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改善侧支循环,起效缓和,平稳降压,且降压作用持续时间长,用药次数少,患者易于接受,随着日均费用的降低,用量呈不断增长趋势。CCB在我院作为第一线抗高血压用药应用普遍,其长效钙拮抗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符合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长期治疗时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而且价格适宜,所以在总用药金额和DDDs排序中均位居前列。

ACEI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作用,特别适用于伴有心衰、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但有干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而ARB不引起干咳,适应证与ACEI相同,且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现在ARB的销量已不断上升,逐渐超过ACEI。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首选药物之一,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有效,能够缓解心肌缺血症状,稳定血压。适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预防、心动过速、妊娠、青少年高血压病人。

随着长效制剂日均费用逐年下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已经从短效向长效方向发展。总之,本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趋势与国际上一致,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断药为主要降压药,符合目前的抗高血压药用药原则。

上一篇: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探讨 下一篇:辨证施治使用中药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