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操作技能的培养

时间:2022-09-30 10:59:58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操作技能的培养

作者简介:李庆(1968—),男,汉族,河北廊坊市人,专科,中国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中等职业教育教法改革。

摘要: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操作技能培养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及相关的基础知识,不但向学生提供正确的训练方法,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操作技能;实习教学;工学结合

1994年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以此培养目标为指导的中等职教教学目标必然要求培养大量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中等职教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能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呢?下面我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来谈一谈看法。

一、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由于职教教学中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技能其实就是操作能力,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知识学习是技能养成的基础,但绝不能代替技能的训练,熟练的技能一定要在长期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才能获得;这种技能一旦掌握一般不易忘却。但是高水平的技能需要在有意识的实践和培训中,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这是操作技能的第二个特点。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可以把中等职业教育中操作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首要的任务是就是让学生怎样自主的学习,还有就是让学生对他们所学的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一项操作技能之前,首先要学生了解整个过程,甚至要了解到这个过程有哪几个动作,还要对一些要求,方式,以及对于需要用到的工具也要知道。还有就是对产生错误的防御,安全性,自检等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2、联系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于技能与子技能之间的配合更加娴熟,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同时删繁就简,减少了出错的概率。这样学生的一些技能的运用不仅仅是出于理论阶段,而是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一定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并且用方法将某一专业的领域的工作任务结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一阶段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从简单到复杂,有局部到整体的方法来增加对技能讲解的易懂性。也要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运用技能时可以子技能能够进行整体匹配.

3、自动化阶段

在这一段时间学习的人可以很好的应用一整套的对各种技能的操作,对于整套技能下面的每个组成技能,技能与技能之间也能很好的配合,而且能够很好的发挥运用。在这样的一种阶段,老师的角色也有所改变,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而是仔细观察学生在操作方面的能力。通过对上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就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对工作完成的速度和质量来给自己的技能做评价,这样来改善自己的技能掌握程度,从而达到技能的熟练掌握。在这一阶段之中,作为训练的作品一定要很有独特性,而且多作品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通过这样的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

三、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必须在对每个课题进行训练之前,首先讲解本课题需要的有关知识。学生懂的可以略讲,不懂的就需花时间讲解,直到学生具备本课题的有关知识并了解训练原理,做到心中有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注意动作技能目标的设置。因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要求是不同的,动作技能目标需要通过足够数量的实际操作训练,才能达到熟练而准确。

利用实习教学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习教学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习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加深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获得职业技能、技巧、促进职业道德发展,提升职业从业能力,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是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操作练习,包括基本操作、综合练习和独立生产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首先是基本操作,学生对基本操作动作进行多次反复地练习,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一定的技巧。其次是综合练习,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技巧,结合生产进行综合训练,形成综合操作能力和基本的职业技能。最后的独立生产,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使操作动作进一步协调、完善,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四、以钳工操作技能实习教学为例,说明怎样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标

钳工技能是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汽车维修专业、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我校在机械专业的钳工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首先使学生明白钳工的工作特征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专业工种,使学生明白钳工操作中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及学习应达到什么水平,向学生说明掌握钳工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练习好技能。并分解实训目标,先将一个完成的工件展示给学生,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方法等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对应掌握的钳工操作技能有个初步的了解。

2、操作技能训练实施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铆接、刮削、研磨以及基本测量技能和简单的热处理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

①锯割是用手锯或机械锯把金属材料分割开,或在工件上锯出沟槽的操作,钳工主要用手锯来进行锯割。实习教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锯割技能的操作要求:锯条的安装、工件的夹持、手锯的握法、锯削时的姿势、锯弓运动的两种方式、锯削压力、锯削行程、锯削速度、起锯方法等。接着让学生开始操作练习,刚开始要求学生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渐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随着大量的练习,掌握好锯割的操作技能。实习教师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型材的锯削单项练习,分别练习锯削棒材、扁钢、圆管、薄板等,要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掌握了锯割的操作技能。

②锉削是用锉刀从工件表面上锉掉多余的金属,使工件具有图纸上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的操作。让学生进行各种型面的锉削练习,主要练习平面锉削、圆弧面(曲面)的锉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使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或细锉时,每次锉削量的大概值,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加工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细锉修整。这样才算熟练掌握了锉削的操作技能。

③在学生熟练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④在每次实训时都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实训结束后对照这个标准,学生、教师共同评价。按评分标准,首先由学生个人进行自评,然后小组成员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包括了学生的工件质量、操作和整体表现,最后教师给出学生的成绩。

“知识改变命运”,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同样能改变他们的从业能力,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在中等职校的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作者单位:廊坊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浅谈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高速公路视频监控中的应... 下一篇: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