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尔夫教学法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2-09-30 10:48:16

从奥尔夫教学法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对于音乐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影响深远,它使人们在最原始的音乐中感受着精神世界和对音乐最纯净的感觉。它的指导理论,为学生今后在艺术方向的发展开启了启蒙之路。我国的音乐教育和成长需要融入这种力量。

一、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节奏应该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节奏是一种客观存在,脉搏和呼吸、涨落的潮声、奔马的蹄声、火车的行驶形成节奏,是事物带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因为节奏能在像桥梁一样让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与这些事物之间相互呼应。因此对节奏的感觉是一种本能。

但是,同一种节奏,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主观的反响,也就是每个人将听觉要素聚合的方式并不一样,而良好的节奏感能让人们将各种音高旋律变化合理分组,产生积极的审美感受。除了输入端能让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以外,在输出端,良好的节奏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奏、创作乃至人格气质修养。所以,节奏感的后天修养非常重要。

奥尔夫希望通过加强对节奏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发展。

曾经音乐教学强调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学音乐几乎都从识别音高起步,重视的仅是音的高低,对于节奏,教学中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做专门的训练,这样对学生日后的音乐学习有非常不利。所以奥尔夫的新理念将重点把音乐教学的重点转到节奏上来:将节奏巧妙地融入身体中,他将音乐与语言、动作、舞蹈以节奏为基础结合。

(一)语言节奏训练

语言的各种要素中,语音、语调、语气在某种程度上与音乐音响的音色、音高、音长等等都是相通的,都能表达不同的情绪。而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是儿童身边随手可得的素材。常用词汇的朗读就是一种简单的节奏体验和表达,而奥尔夫强调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性,所以有趣的绕口令、诗词,熟悉亲切的儿歌就成为最合适的培训题材。

(二)声势训练

声势是指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响声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展示情感的最原始、最直接和本能的方式,像音乐会中的拍手喝彩、体育比赛中的跺脚表达惋惜与焦急。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动作都蕴含着动作节奏的教学素材,对于儿童的年龄段来讲,通过动作来培养他们对节奏的认识最适合,因为没有演奏难度的压力、参与性强,而且自身与外界节奏的协调最敏锐自然,如此,声势给他们的刺激性强,更容易给他们接受,孩子们可以轻易模仿和创造。

二、在我国,奥尔夫教学法的推行并未完全遵循原本性原则

但是当今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的运用还不能说完全成熟,教学效果欠佳的状况普遍。学生照样参与朗读、动作声势节奏训练,同样在活动中开展训练,但是这些活动有没有带来全身心地参与?学生的感受是否深刻?未能获取期望的效果,很可能忽视了奥尔夫教学的核心理念——原本性。

(一)教师的参与调动能力

未遵循这一原则,首先是积极参与感受的组织和调动问题。在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清楚培训目的,再而联系学习内容和目的,就像一支民族舞蹈,对其熟练的学生可以轻易完成,但是他能否从中体验到节奏不得而知。尤其是为了吸引学生参与,丰富的游戏被引进教学,学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音乐,有时在活动中需要老师适时的暗示,启发。与此同时,老师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跟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关,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师本身的个性。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想法,细心发现他们个性差异,同时平等对待和相处,展现出个人魅力,要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就更容易了。

(二)教师的教学题材的选择

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水平以外,教学题材的提取也非常关键。像之前说的,越原本的音响元素,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涉及选材“本土性”的问题。对于年纪较大的学生,更丰富和复杂的题材就要被考虑,而这时,原本性音乐可以是本地区民族性较强的为音乐、诗歌和舞蹈。原本性原则是适用于全世界的,而每个国家都应发展自己“本土性”的东西,而原本性就扎根在“本土性”的土壤里,不同国家民族都应有自己专属的原本性音乐,而这些本土性的音乐隐藏在每个民族人民的骨子里,教学应当将这些本土音乐用于唤醒学生本能的音乐感触力,对于我国而言,照搬西方原本性的题材,不一定达到这一种效果。

三、总结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回归本源,而人对节奏的感受最接近人的本能意识,同时,它还强调亲身参与感受,唤起这一本能意识,这就对音乐教育提出了几点要求:教学过程能否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是否真能体验世间万物的原本性音乐要素;选取的体验活动和其中音乐要素是否真能唤起人内在对音乐的本能感受。也就是说,教学人员应该真正理解奥尔夫的本质,能敏锐地本能地从生活中涉猎原本音乐元素的题材。作为音乐教育者,或者是致力奥尔夫教学法推广的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相应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容欣. 奥尔夫教学法中德节奏教学[A].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

[3]姜增凤. 节奏教学基本方法之我见[A].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 5 (11-12).

[4]季艳红. 奥尔夫“声势”活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A]. 教育艺术,2009(11).

[5]陈思颖. 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看中国音乐教育改革[A].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 19 (1).

上一篇: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谈钳工教学的安全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