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克隆人科幻小说为例看克隆人的存在困境

时间:2022-09-30 10:16:35

以克隆人科幻小说为例看克隆人的存在困境

内容摘要:克隆人是指依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诞生的人,通俗而言即无性繁殖的人,克隆小说就是以这个“基因复制”的新型生命体为题材的科幻作品。科技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的传统定义,如今,人类从自然选择的人发展为科技介入后非纯粹的生物人,而克隆人等新型人类使科学、伦理、社会与人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克隆人存在问题的反思也是诸多文学作品中不断讨论内容,本文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克隆人 科幻小说 存在困境

中国传统神话女娲抟土造人,西方《圣经》神话中上帝取男子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女人夏娃的故事,都表达了人类复制自身的幻想。人造人的愿望由来已久,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呈现。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人、《浮士德》玻璃器皿中的人造人,以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改造和创造的愿望。克隆人是指依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诞生的人,通俗而言即无性繁殖的人,克隆小说就是以这个“基因复制”的新型生命体为题材的科幻作品。科技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的传统定义,如今,人类从自然选择的人发展为科技介入后非纯粹的生物人,而克隆人等新型人类使科学、伦理、社会与人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对于克隆人存在问题的反思也是诸多文学作品中不断讨论内容。

一.克隆人的身份认知困境?

科学技术的进入,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便利的生活。生物科技的发展不仅帮助人们抵抗了多种疾病,更让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自己。对于克隆人,在传统观念上还不能接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打乱了人类自身的伦理规则,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

小说《我是克隆人》讲述了一位天赋极高的女作曲家Iris患了绝症,为了使自己的天赋在这个世界上延续,她决定克隆一个自己做女儿。她的愿望终于实现,科学家提取她的细胞克隆出一个与她一模一样漂亮而又有才华的女儿Siri。作为母亲Iris的克隆体,Siri的生活是从她出生前就制定好了的,惟一的使命就是使母亲的才华永生,但是她也爱上了她母亲所爱的男人。她与母亲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差异。小说的不断的通过Siri进行反问:我是谁?将小说的人格认知问题的内涵展露出来。

主人公Siri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克隆的,她为自己来到世界的方式感到苦恼。二年级时,她在学校登记学生情况表时没有填父亲一栏。老师说:每个人都有爸爸,你可以用一个简略记号在父亲栏里标注一下,以表明你的父亲是未知还是父母离婚。Siri说:我没有父亲,我是被克隆出来的,我母亲是无性繁殖。从此,同学们把她视作异类多加嘲笑。身份的问题给她带来了极大的苦恼,她不断的反观镜中那个和母亲一模一样的自己,一颦一笑都是母亲的“复制品”,她虽然叫Iris母亲,但心里不知道该怎么把自己和母亲的关系纳入到现有的伦理体系。特别是,在外婆听到她天才般的钢琴演奏后,没有发出任何对她技艺和天分的惊叹,取而代之的评价是“魔鬼”,这无形加剧了她对自我认知的危机。外母将她视作“魔鬼”,把她定义为非人的范畴。她到底是什么?是母亲的“复制品”?是实验室里的“试验品”?她不断的为自己寻找存在的合理身份,就像着魔似的寻找各种资料。在迷幻与现实之间痛苦的挣扎,在母亲为她定制的人生里,她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认知上的危机使他对母亲的爱转为怀疑、讨厌、和仇恨,甚至在失去理智时试图杀死她的母亲。

《镜舞》中迈尔斯的克隆人,也被称为迈尔斯的弟弟马克冒充迈尔斯,率领一支雇佣军对巴罗普乔的克隆人教养院发动了突袭。迈尔斯在营救马克时不幸中弹,尸体不知去向。懊恼自责的马克在迈尔斯父母的安慰和支持下,踏上了寻找迈尔斯的征程。但是,当他终于找到接受了复活治疗的迈尔斯时。却再次落入巴罗普乔的陷阱之由,斗争也自此不断加剧。

从生物学角度上看,克隆人属无性繁殖,跟自己的母体并非母子/女的亲缘关系。这必然导致家庭结构和个人身份的疑虑。《镜舞》中的马克就存在这样对自我认知的困境。马克拥有的是迈尔斯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迈尔斯作为供体为马克的出生提供了体细胞核。这个过程是在一个星际斗争的阴谋中秘密发生的。当时,迈尔斯6岁,正值科玛人抵制贝拉亚帝国征服的关键时刻,科玛人为了打击征服者也就是迈尔斯的父亲,设计偷走了放在贝拉亚帝国实验室里的迈尔斯的组织样本,克隆出了马克。小说当中,马克一直被称为迈尔斯的弟弟,迈尔斯的父亲也是马克的父亲。但实际上,如果一定要为马克确定一个父亲的话,那应该是迈尔斯,因为马克身上全部的遗传基因都直接来自迈尔斯。马克自己对这一称呼也是心存疑虑。他穿上迈尔斯的衣服,模仿迈尔斯走路的方式,说话的口气,对任何都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们发现自己并非是迈尔斯,同时又憎恶着自己对于迈尔斯的模仿,憎恶自己没有自我,只是一个模仿者的身份。他从对自我身份的困惑发展到痛恨自己的克隆母体迈尔斯,马克最后也终于在瑞瓦尔人手中被当作迈尔斯而遭到疯狂的报复,非人的折磨使得他出现了人格分裂。

二.克隆人的存在价值困惑

2005年,日本作家石黑一熊出版了以克隆人与“正常”人之间的关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千万别丢下我》对冰冷残酷的科学论断给出了最悲惨的人性诠释。小说描绘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英格兰黑尔舍姆寄宿学校学生的生活。学校的学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得到了“全面照顾”,他们整日忙于学校的各种仪式和安排,以致没有时间去思考那些似乎很遥远的成年期的事情。在这些鲜活的生命背后隐藏的是黑暗现实的紧张与恐怖。学校养育他们的唯一目的是为正常人捐献器官,原来他们都是克隆人。因为他们是克隆人,所以就被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实验品”而豢养起来。他们的生命并非是自由的存在,他们也没有作为“人”的尊严。他们被当作试验品随意处理,随意宰割。如果客户有需要,他们会立马被拉上手术台切除掉身体的任何部位为客户牺牲。小说中的克隆人作为无法掌握自己的弱势群体,处处弥漫着感伤,忧郁、阴暗的的特质。

上一篇:漫谈师生关系 下一篇:浅谈“气有余便是火”在淋证诊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