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9-30 10:04:41

制约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渠道是立足于农村负责把农村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便利地推向客户的手段和途径。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建设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因素。文章全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发展的各种矛盾,并结合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实践,对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推进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 服务渠道 基本矛盾 对策建议

问题的提出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渠道是立足于农村负责把农村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便利地推向客户的手段和途径。传统营业网点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传统而重要的渠道形式,但在处理金融业务方面,较之其他服务渠道效率明显低下。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目前农村地区的电话普及率较高,更多的家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个人电脑,为推进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等新型的农村服务渠道提供了便利,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自助银行属于银行业务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银行服务方式。目前自助银行在城市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逐渐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但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且推动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但是,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整体萎缩的现状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服务渠道不畅已经成为目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制约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发展的基本矛盾分析

(一)农村金融需求增长与金融服务渠道萎缩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农户收入不断提高,但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却在持续萎缩,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较快增长与服务渠道供给不足之间矛盾突出。

以辽宁省鞍山地区的海城、台安、岫岩三县为例,目前,工行、中行的营业网点已基本撤销,涉农金融机构主要是建行、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邮政局及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分布稀少。

对鞍山地区的海城、台安、岫岩三县2007-2009三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的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具备贷款功能的营业网点数,三年间大幅度缩减,城市商业银行及城市信用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至2009年末,海城、台安、岫岩三县中,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具备贷款功能的营业网点数由2007年的67家减少到43家。

(二)金融需求多元化、差异化与专业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

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农民对金融产品需求的多元化日益凸显,对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差异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中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产品多元化、服务差异化发展的一大阻碍。农村金融机构员工文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匮乏,年轻员工占比低,年龄趋于老化,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和队伍素质问题日渐突出。

根据鞍山市三县区(海城、台安、岫岩)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统计,2008-2010年,40岁以上人员占到50%-75%,现有人员的年龄结构偏高问题突出。除较为发达的海城地区外,经济相对落后台安和岫岩两县本科以上学历最低只占5%,最高也仅为36%。

(三)农村经济发展与服务渠道效能低下的矛盾

随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意识逐渐在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的效能却十分低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渠道经营方针不正确,金融机构大量上收权限,基层单位严重缺乏经营自主性和积极性;渠道体系对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实际调查表明:农村信贷资金向大额贷款户倾斜,而资金缺乏的大多数普通农户却难以获得信贷扶持;服务渠道输送的产品种类单一、综合化程度极低。

目前,基层农村信用社一般只能办理存取款和转帐业务;邮政储蓄的小额信贷业务刚刚起步,仅有农行办理代销基金和保险业务;农村金融渠道对农村的资金支持力度下降,客观上起到“吸血”效应,据统计,2007年岫岩县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出634.539万元,流入419.461万元,净流出215.078万元。

(四)农村经济发展与政府和金融服务职能缺位的矛盾

一是政府支农与保障引导职能缺位。涉农财政支出少,占一般性财政性支出的比例低;农业保险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保险的需求;农村担保机构缺位,金融信贷资产缺乏相应的分散和补偿机制。

二是金融服务职能缺位。农业发展银行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业务以及粮棉企业加工和附营业务等支持农村经济开发贷款划转农业银行以后,专司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业务逐步萎缩,支农作用明显弱化,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作用甚微;农业银行近年来也逐步从农村市场撤离;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唯一支持者,受其自身各方面的限制,使得其无论在支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很难实现配套服务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服务渠道改进是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网点营销职能的必然选择。对于农村而言,要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柜台压力,减少现金业务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业务的销售比重,就必须改善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带动金融机构实现在农村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实现银行服务渠道网络资源的最优利用。

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创新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大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网点的覆盖率,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实现多渠道、广覆盖。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建设,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促进金融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的创新。

大力推进电脑、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建设,同时还要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结算的非柜台化、电子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与通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加大电子化服务渠道创新力度。并且大力促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解决农户居住分散性和网点相对固定性之间的矛盾,实现金融服务创新渠道与传统渠道的有机结合。

对现有农村金融服务渠道进行战略整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的综合效能,提高渠道的综合利用率。通过渠道信息整合,逐步建立统一的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创新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担保方式,建立有效的农贷风险转嫁和补偿机制,分散、转移支农小额贷款的风险和损失。探索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和有效补偿金融机构风险相结合的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实现服务渠道的低成本快速扩张。

加大金融服务宣传力度,要做到宣传到村、服务到户,促进农民金融意识的不断提高,有效解决银行服务渠道电子化、信息化发展和农户选择之间的矛盾。同时,要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大力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入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金融服务渠道的创新提供人才支持。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的统筹规划。要因地制宜,区分发达乡镇和边远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渠道发展战略。强化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渠道的结算服务,完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个人征信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提供方便、周到、快捷、安全的资金汇划清算业务。

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借鉴尤努斯小额信贷模式等国际先进经验,丰富小额信贷模式。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为依托,大力发展普惠性小额贷款服务。创新服务渠道,运用组合法构建独具特色的农村新型渠道。例如:采用“电话银行+村人+ATM”的形式,扩大人渠道,深入开展与农村会计主管、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合作。

加大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政策作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渠道模式。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创新可以借鉴江苏省淮安市的经验,针对农村经济特点,建立具有农村特色的“联办共保”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建立有效的担保体系。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完善农村信贷保险保障机制。农村金融机构要研究制定“保险+信贷”的运作模式,并且建立信贷保险联动体系。健全农村信贷保险机制,通过立法为政策性险种的保险予以保障。建立巨灾信贷补偿基金,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构建农业保险多元体系,建立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合作保险起主要作用,政府扶持、农民互助合作、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建设任重道远,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的创新、完善与发展,必须发挥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的作用,遵循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创新适合农村地区实际、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

要借鉴各地的试点经验,大力推广不需要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创新抵(质)押担保贷款模式,积极发展林权、地上收益权、水域滩涂和五荒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提高涉农企业和农户的融资能力。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担保和评估体系,以推进多层次、广覆盖、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的建设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凤阁,李宝德.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性研究[J].北方经贸,2008(4)

2.焦瑾璞.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与改革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08(31)

3.许享超,江诚,叶忠明.略论完善农村信贷保险保障机制[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3)

4.李剑峰,王延涛.农村金融服务渠道体系的创新与完善[J].农业经济,2010(2)

5.君,文瑞盈,李建军.国内农村信贷抵押担保创新综述及启示[J].西部金融,2009(9)

作者简介:

张志军,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金融系,职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王善夫,东莞证券海城营业部,经济师。

上一篇:上海电子商务集群协同创新模式分析 下一篇:我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的EGARCH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