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人文环境分析

时间:2022-09-30 09:44:40

大学体育人文环境分析

1体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体育的本质是人文关怀。从体育深邃的内涵分析,体育是认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养生、预防以致治疗疾病、康复的知识和实践活动[1]。体育是应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展示。体育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关注人的健康,因而,体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2体育与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

体育是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体育是人类理想的和理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模式。体育的竞争拼搏精神,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文精神的内在价值。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区别就在它是对异化的克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回归,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志和象征。

2.1体育反映了人类追求和平的共同理想

追求和平是体育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奥运精神是体育人文精神的最高诠释,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当初倡导举行奥运会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体育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克服了语言,种族,地域,文化,肤色,血缘政治信仰,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贫穷富裕等等的界限和差异,真正展示了人类大同的理想模式[2]。体育的竞赛和较量不是以毁灭对手为目的,而是以与对手共存为目的,以对手的实力检验我自己的实力,证明我的努力和付出是有价值的。尊重对手是体育文明的基本准则,是体育道德的核心原则。体育运动为人类找到了比战争更好地解决纠纷的方式,促进了人类最求和平的远愿望的最终实现。

2.2体育以公平为基本原则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体育倡导公平的竞争和有序的竞争,鼓励一切爱好者关注和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体育不仅仅追求结果的公平和公正,更有魅力的是机会公平。体育的公平来自体育竞技面前人人平等,要参与竞争必须遵守规则。体育规则可以启迪人类通过制定公平的准则约束人们生活。这从另一方面加速了人类社会的法制化进程,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有序。

2.3体育着眼于人类对未来社会的期待

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动力源自人类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有了期待才会有努力。体育倡导竞技,以自身的努力争取不可预知的未来,去争取有悬念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正是因为结果存在悬念,正是因为前景的不可预知,所以人们的努力奋斗拼搏争取谋划才显得更有意义和价值,成功和胜利才显得那样的珍贵,成功者和胜利者才值得人们的羡慕和尊重[2]。在体育活动和比赛竞赛中,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失败者和失利者永远有机会改变命运,每一次比赛竞赛的结束都是新的竞争的开始,每当分出了胜负,就等于又重新回到了新的起点。永不满足,充满期待是体育及其活动的无穷魅力之所在。

3发展高校体育,促进高校人文精神环境发展的几点思考

3.1加强体育与人文关系重要性的宣传

让体育回归人文精神,成为有人文内涵的体育,必须不断向体育注入新的人文内容,并在全社会广为准确宣传。让要体育工作者认识充分认识和尊重体育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类健康作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人文精神因素并在体育工作中让体育锻炼参加者掌握。应加强高校体育的目的宣传,高校体育应从引领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着手,从身体、心理上升到精神以及终极关怀的境界。在人文精神指引下,我们的体育政策、管理体制应更加人性化。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服务,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发展的需要。

3.2高校体育的课改应当更加“人文化”

构建高校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育方面还应从专业体育教育改革抓起。应多开设体育交叉学科,特别是体育与人文科学、哲学等学科交叉,这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增加理论课时,一门理论课的课时可以少一些,但要将该课程前沿的热点、难点、代表这一领域发展趋势及研究动态,最新研究成果讲透。常识性的知识,可由学生自学。体育专业教育的技术课,不应以追求成绩为主流,教学要结合学校体育、群体、训练、科研,上好技术课。江苏科技大学提出的“一操、一拳、一泳”的体育课改方式和其在体育课程教育中一直倡导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应该是现代体育课改的方向。

3.3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体育俱乐部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把众多兴趣相同、情趣相近的参与者联系在一起,开展各种竞赛、健身、消遣娱乐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3]。有利于学生相互交往,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活动能力,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保持了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此外,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补充,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精神在高校校园的传播,从而提升高校的人文精神环境。

上一篇:图书馆环境优化思路 下一篇:民办校内图书馆人文环境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