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治心衰,边看心率

时间:2022-09-30 08:52:08

以前,心衰治疗只是针对疾病本身入手,但患者的远期疗效却时常难以让人满意。随着研究的深入,如今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原因。

研究发现,心衰与心率也有莫大的关联,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如能进一步控制好心率,将能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使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降低,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预防猝死、并降低死亡率。因此,控制心率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衰治疗的新标靶。

心跳越慢,寿命越长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心跳越慢,寿命越长。虽然不是完全准确,但也颇有借鉴意义。

在动物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哺乳动物的心率和寿命呈负相关,即海龟的心率最慢,每分钟心跳不足10次,寿命最长,可达数百年;而仓鼠的心率最快,每分钟高达数百次,不过寿命也最短,仅1年左右。

人类也呈类似趋势。大量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死亡率随心率增快而升高,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也随心率增快而升高。此外,在心衰患者中,心率对预后的影响同样重要。如果心衰患者的心率控制不理想(心率快),说明亢进的交感神经活性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对心肌的损害仍在进行中,且心率增快,一方面增加心肌耗氧,另一方面在心肌收缩无力的基础上减少心输出量,最终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加速心衰进展。因而,通常把心率看作心衰是否得到控制的标志之一,心率增快是心血管死亡和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说明,心率是交感神经张力变化的“窗口”,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慢性心衰患者往往都存在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英文缩写RAS)的过度激活,而两者长期处于激活状态,是导致心肌重构、心脏进一步扩大,促使心功能恶化,最终走向死亡的主要原因。

控心率,用好两类药

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中,除了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外,β受体阻滞剂及RAS系统抑制剂也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类药物,它们甚至被认为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倍他乐克、卡维地洛等)可以拮抗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系统以减慢心率,应用RAS阻断剂(如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可以拮抗过度激活的RAS系统,二者能够明显改善心衰患者远期疗效,降低死亡率,甚至逆转心衰病程,使扩大的心脏缩小。

编者注:RAS阻断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前面提到的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和肾素抑制剂。

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使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控制理想。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未能达到预期,或患者不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可以使用或加用单纯减慢心率的药物(如伊伐布雷定,见本期),达到减慢心率的作用。

治疗心衰时兼顾心率控制,最终能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降低住院率,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预防猝死、降低死亡率。

上一篇:脚长水疱、瘙痒就是脚气吗 下一篇:女性肺癌患者为何越来越多